铆钉铆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72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铆钉铆接机,包括安装在床身上的电机带动的模杆进给机构和转动机构。其中电机传动轴通过少齿差行星齿轮副带动的输出轴驱动组装在筒体上部的凸轮组构成模杆进给机构,同一传动轴通过花键联接的驱动轴驱动组装在筒体下部的行星偏心轮组构成模杆转动机构。它结构紧凑,体积小,耗能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传动稳定,铆接质量好,维修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铆接装置,特别是一种机械传动式铆钉铆接机、它可铆接直径在10mm以下的实心铆钉,20mm以下的空心铆钉。在工业生产中铆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现有铆接机有两种铆接方式,一种方式是冲头在铆接时作圆周运动摆动冲击进行铆接,这种铆接方法工作噪音大,冲击力不均衡,易使铆接外产生飞边,影响铆接质量,铆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正逐渐被淘汰。另一种方式是冲头在铆接时既有轴向压进,同时又在该处以梅花形轨道进行径向辗压,这种铆接方式工作时噪音小、工作效率比摆动铆接高、质量好,但是该类铆接机的传动方式存在一些弊病。其一液压、气动传动机构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工作系统易泄漏,铆接受力不稳,铆钉铆接质量受到影响,维修困难,不利推广应用。其二电机驱动皮带传动装置带动的模杆转动机构和由锥齿轮副和蜗轮副组成的传动装置及其凸轮进给装置构成的模杆进给机构,因其机构传动系统复杂、体积大、耗能多、传动不稳定、铆接速度为每分钟最多六个铆钉,工作效率低,且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其推广应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机械传动式铆钉铆接机,它结构紧凑,体积小,耗能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传动稳定,铆接质量好,维修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安装在床身上的电机带动的模杆进给机构和转动机构,其中电机传动轴通过少齿差行星齿轮副带动的输出轴驱动组装在筒体上部的凸轮组构成模杆进给机构,同一传动轴通过花键联接的驱动轴驱动组装在筒体下部的行星偏心轮组构成模杆转动机构。由于本技术结合现有技术中液、气传动式铆钉铆接机模杆所具有的径向辗压之特点,机械传动式结构复杂、体积大、耗能多、传动不稳定、效率低的缺点,采用优先设计的方法,以大速比的少齿差行星齿轮副作为减速机构,取代传动效率低的锥齿轮副和蜗轮副组成的减速机构,以电机直接驱动与其在同一轴线上的传动轴和驱动轴,分别同时驱动模杆进给机构和转动机构,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皮带传动带动的与电机不在同一轴线上的两平行轴分别驱动的进给机构和转动机构具有的缺点,所以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床身体积小,耗能省,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同时因其传动稳定铆接受力均衡,故铆接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有利于该装置的推广应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少齿差行星齿轮副原理示意图。图3是模杆运动轨迹示意图。根据附图1-3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该装置包括床身24、电机1、安装在床身24上的模杆进给机构、转动机构。模杆进给机构是由电机1传动轴2通过少齿差行星齿轮副3带动的输出轴4驱动组装在筒体9上部的凸轮组构成的。模杆转动机构是由电机1传动轴2通过花键联接的驱动轴8驱动组装在筒体9下部的行星偏心轮组构成的。其中少齿差行星齿轮副3(本实施例采用二齿差行星齿轮副)的两个行星齿轮组装在内齿圈23中,内齿圈23固装在床身24中。台阶销22将两个行星齿轮与输出轴4联结在一起,传动轴2上的两个偏心凸台带动行星齿轮副3,通过台阶销22使输出轴4转动。凸轮组包括一端组装有滚轮6的滚轮座5和凸轮7,滚轮座5固装在输出轴4底部,凸轮7固装在筒体9上部。输出轴4带动滚轮座5上的滚轮6沿凸轮7表面滚动,迫使凸轮7沿轴向移动,实现模杆16进给运动。当滚轮6沿凸轮7表面转回原始位置时,筒体9在固定在床身上的复位弹簧10作用下,使筒体9复位,带动模杆16完成进给运动后复位。加工有偏心轴头的驱动轴8通过花键与传动轴2联接,在随同传动轴2转动的过程中,还可沿其轴向移动。驱动轴8的偏心轴头组装有行星偏心轮组。其加工有偏心轴头的行星齿轮11组装在驱动轴8的偏心轴头上,内齿圈12固装在筒体9上。组装有模杆16的摆动体14通过关节轴承15铰接在行星齿轮11的偏心轴端。摆动体14下端球面利用球面垫25支承,上端球面与固装在筒体9上的球面座13联接并使摆动体14带动模杆16沿球面R轨迹作梅花状运动,实现径向辗压。利用电机1传动轴2驱动与其在同一轴线上的输出轴4和驱动轴8,分别实现模杆16的进给运动和转动,使可调铆座上的铆钉被铆端辗压成所需的形状。机身24的机座与模杆16相对位置设有升降凸轮组带动的可调铆座,该可调铆座可根据被铆接工件的要求而设置,它是由手柄20带动的上凸轮19、下凸轮20组成的升降装置和丝杠17、螺母18、铆座26组成的调整装置构成的。调整螺母18可使安装在丝杠17上端的铆座26上、下移动,以便调整模杆16与铆座26间的所需最佳距离。手柄20带动上下凸轮使调整好的铆座升降,以便装卸被铆接工件。使用时,根据被铆接的铆钉规格和被铆端形状选择适宜模杆16和铆座26,调整好可调铆座,启动电机即可驱动模杆16实现轴向进给和径向辗压,迅速完成铆接任务,其速度为现有同类产品的4-5倍。该装置工作时无冲击、无噪音,不仅可铆接金属工件,而且能在树脂、陶瓷工件上进行铆接,应用范围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铆钉铆接机,包括安装在床身上的电机带动的模杆进给机构和转动机构,其特征是电机传动轴通过少齿差行星齿轮副带动的输出轴驱动组装在筒体上部的凸轮组构成模杆进给机构,同一传动轴通过花键联接的驱动轴驱动组装在筒体下部的行星偏心轮组构成模杆转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铆钉铆接机,包括安装在床身上的电机带动的模杆进给机构和转动机构,其特征是电机传动轴通过少齿差行星齿轮副带动的输出轴驱动组装在筒体上部的凸轮组构成模杆进给机构,同一传动轴通过花键联接的驱动轴驱动组装在筒体下部的行星偏心轮组构成模杆转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机,其特征是凸轮组的滚轮座与少齿差行星齿轮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谦毕连堂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黎明进口机械设备配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