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DI罐的方法包括:用凹版辊以50-600mg/m↑[2]量将40℃动态粘度5-50mm↑[2]/s的拉拔润滑剂组合物涂到金属板各面,拉拔金属板,用以10-200倍(重量)水稀释展薄润滑剂原液组合物获得的润滑剂展薄,其中,该原液组合物主要包括(A)三元醇与C↓[18]脂族酸的酯,(B)C↓[8-12]一元和/或二元脂族酸,(C)蓖麻油酸缩合物和/或C↓[18]脂族酸,(D)至少一种选自单、二、三乙醇胺,单、二、三环己胺的胺和(E)水,其含量分别为10-20%、1-10%、5-30%、5-25%和3-5%(以该组合物的总重计)。(*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DI罐(drawing and ironing can)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DI罐,例如钢罐和铝罐的生产方法,它包括拉拔和展薄金属板。DI罐是通过拉拔(深拉)金属板,然后展薄此拉拔品来生产。该DI罐包括里面无缝地结合为一体的罐体部分和底部。拉拔方法包括借助于由冲头和模具结合成的工具和在坯料夹持垫块下压制切成盘状的板而使之成形成带底的杯状物。展薄工序包括将这样成形的杯状物的侧壁拉长。在拉拔和展薄中,一直使用乳化液型润滑剂。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在拉拔中使用水不溶的润滑剂和比乳化液型润滑剂油含量小的乳化液型润滑剂或所谓溶液型水可溶的润滑剂。将这样成形的罐脱脂油,并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清洗溶液)清洗,形成防腐蚀的表面,经涂覆和印刷,然后在装运前在开口(缩颈部)处拉拔并卷边(折边)。因此,为此目的使用的润滑剂必须呈现出好的润滑性能。此外,必须将用润滑剂成形的罐完全脱脂和清洗。必须将因此而废弃的清洗溶液完全处理。特别是,如果使用可完全清除的润滑剂,则可降低清洗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这样,可提高废水的处理能力。在这些情况下,一直在研究在拉拔和展薄中分别使用水不溶润滑剂和溶液型水可溶润滑剂取代一直主要被使用的乳化液型润滑剂。如果在拉拔中不使用乳化液型润滑剂,则需要将施加到要成型的铝或钢板上的其它润滑剂的量控制到合乎要求的范围。如果此润滑剂的施加量过量,铝或钢板则在将其送入拉拔装置的板输送辊上打滑,因而不能运输。此外,如果大量的油留在这样形成的产品(杯状物)上,则该杯状物的底部可能粘附在杯状物输送线上,从而将此杯状物运送到展薄机中产生困难,因此降低了罐的生产率。此外,如果该润滑剂的施加量过量,则在拉拔期间该板在坯料夹持部分打滑,从而降低了压制力。这使得在折边部分(开口)产生皱折或引起板子的局部伸长(出耳子)。如果发生皱折,则在折边部分板厚不均匀。如果板厚不均匀,则由于在接着的展薄步骤中缺少润滑性而在较厚的部分产生卡机,从而产生称为穿漏的表面缺陷。板厚的不均匀性在最终成形步骤中的缩颈步骤中还引起破裂。此外,产生耳子的杯状物很难被运输到展平装置中,因为其耳子被运输线卡住。这就降低了罐的生产率。反之,如果润滑剂的施加量太小,则使得金属板的拉拔性能变差,从而引起故障,例如使杯状物破裂。为了确立在展薄步骤中使用溶液型水可溶润滑剂代替在拉板步骤中使用的乳液型润滑剂,从而在许多方面产生优越性能的生产DI罐的方法,则需要确立将施加到未成形的铝或钢板上的润滑剂量控制到合乎要求范围的技术。本专利技术人对解决上述问题做了广泛的研究。结果发现,上述问题可用这样一种生产DI罐的一种方法来解决它包括借助于一个凹版辊以一个预定量将具有预定粘度的拉拔润滑剂加到金属板上,拉拔此金属板,然后使所得到的拉拔品用具有预定成分的展薄润滑剂进行展薄,从而就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DI罐的方法,它包括将在40℃动态粘度为5-50mm2/s的拉拔润滑剂组合物借助于凹版辊以50-600mg/m2的量施加到金属板的每个表面上,拉拔此金属板,然后使所得的拉拔品经受用10-200倍(重量)的水稀释过的展薄平润滑剂原液组合物获得的润滑剂进行的展薄,其中该展薄润滑剂的原液组合物包括作为基本成分的以下物质(A)三元醇和C18脂肪酸的酯;(B)C8-12一碱价和/或二碱价脂肪酸;(C)蓖麻油酸缩合物和/或C18脂肪酸;(D)至少一种选自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单环己基胺、二环己基胺和三环己基胺的胺和(E)水,其含量以组合物总重计分别为10-20%(重量),1-10%(重量),5-30%(重量),5-25%(重量)和3-58%(重量)。通过实施例作更清楚的叙述,参考附图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使用凹版辊的润滑剂施加器的简图,其中标号1表示金属板,标号2表示金属板运送辊,标号3表示油盘,标号4表示刮刀,标号5表示凹版辊,标号6表示施加器辊。下文进一步叙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生产DI罐的方法中,要加工的金属的实例包括铝板、铝合金(例如铝-锰合金)板、铜板和经表面处理的钢板(例如镀锌钢板、镀锡钢板)。在本专利技术的生产DI罐的方法中,拉拔用在40℃具动态粘度为5-50mm2/s的拉拔润滑剂组合物来进行。上述拉拔润滑剂组合物在40℃动态粘度的上限须为50mm2/s,较好为45mm2/s,更好为40mm2/s。上述拉拔润滑剂组合物在40℃动态粘度的下限须为5mm2/s,较好为5.5mm2/s,更好为6mm2/s。如果上述拉拔润滑剂组合物在40℃的动态粘度超过50mm2/s,则它不利地引起粘附、打滑、皱折、出耳子等。反之,如果上述拉拔润滑剂组合物在40℃的动态粘度小于5mm2/s,它不利地恶化拉拔性能,可能使杯状物破裂。在由拉拔成形的杯状物的表面上剩余的拉拔润滑剂也促使工具(如冲头、模具)和杯状物表面之间摩擦力在展薄期间降低。但是,如果该拉拔润滑剂的粘度低于5mm2/s,它则引起展薄期间的破裂或在展薄后得到的是被划伤的罐产品。这些缺陷大大损害罐的外观,由此削弱罐的商业价值。在使用乳化剂型润滑剂之前,上述拉拔润滑剂组合物不必用水稀释。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拉拔润滑剂组合物可使用任何的润滑剂组合物,只要它的粘度落在上述范围中即可。作为润滑剂组合物基油可以使用任何矿物油、合成油和脂肪和油。构成本专利技术拉拔润滑油组合物的矿物基油的例子包括石腊族和环烷基的矿物油,它们是使通过在大气压或减压下蒸馏原油获得的润滑油馏分经受一种或二种或多种提纯工序的适当组合获得的,所述的提纯工序有例如溶剂脱沥青法、溶剂萃取法、氢解、溶剂脱蜡法、催化脱蜡法、氢化提纯、用硫酸洗涤和粘土处理。本文可采用的脂肪和油的基油的例子包括牛油、猪油、豆油、菜籽油、米糖油、椰子油、棕榈油、棕榈籽油及其氢化产物。本文可采用的合成基油的例子包括聚烯烃(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丁烯、1-辛烯低聚物、1-癸烯低聚物)及其氢化产物、烷基苯、烷基萘、酯、聚亚氧烷基乙二醇、聚苯基醚、二烷基二苯基醚、磷酸酯(如磷酸三甲苯酯)、含氟化合物(如全氟聚醚、氟化聚烯烃)和硅氧烷油。单独地或二种或多种组合地使用上述基油作为构成本专利技术拉拔润滑剂组合物的基油。在本专利技术拉拔润滑剂组合物的上述基油中,以不小于5%(重量),较好不于于10%(重量),更好不小于20%(重量),(以该组合物的总重计)的比例含有醚,因为它给予优越的拉拔性。可使用一价或多元醇作为构成上述酯的醇。可使用一元或多元酸作为构成上述酯的酸。一般使用C1-24一元醇,较好是C1-12一元醇、更好是C1-8一元醇作为该一元醇。这种醇可以是直链的或支链的。C1-24醇的特殊例子包括甲醇、乙醇、直链或支链的丙醇、直链或支链的丁醇;直链或支链的戊醇、直链或支链的己醇、直链或支链的庚醇、直链或支链的辛醇、直链或支链的壬醇、直链或支链的癸醇、直链或支链的十一烷醇、直链或支链的十二烷醇、直链或支链的十三烷醇、直链或支链的十四烷醇、直链或支链的十五烷醇、直链或支链的十六烷醇、直链或支链的十七烷醇、直链或支链的十八烷醇、直链或支链的十九烷醇、直链或支链的二十烷醇、直链或支链的二十一烷醇、直链或支链的二十三烷醇、直链或支链的二十四烷醇及其混合物。作为多元醇,一般可以使用二元醇到十元醇,较好二元醇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DI罐的生产方法,它包括:借助于凹版辊,以50-600mg/m↑[2]的量将在40℃时的动态粘度为5-50mm↑[2]/s的拉拔润滑剂组合物施加到金属板的每个表面上;拉拔此金属板以制备拉拔品;和用以10-200倍(重量)水稀 释展薄润滑剂原液组合物而获得的润滑剂展薄该所得的拉拔品;其中,该展薄润滑剂原液组合物包括以下基本成分:(A)三元醇与C↓[18]脂族酸的酯,(B)C↓[8-12]一元和二元脂族酸中的至少一种,(C)蓖麻油酸缩合物和C↓[18]脂族酸中的 至少一种,(D)至少一种选自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单环己胺、二环己胺和三环己胺的胺和(E)水,其含量分别为10-20%(重量)、1-10%(重量)、5-30%(重量)、5-25%(重量)和3-5%(重量)(以该组合物的总重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I罐的生产方法,它包括借助于凹版辊,以50-600mg/m2的量将在40℃时的动态粘度为5-50mm2/s的拉拔润滑剂组合物施加到金属板的每个表面上;拉拔此金属板以制备拉拔品;和用以10-200倍(重量)水稀释展薄润滑剂原液组合物而获得的润滑剂展薄该所得的拉拔品;其中,该展薄润滑剂原液组合物包括以下基本成分(A)三元醇与C18脂族酸的酯,(B)C8-12一元和二元脂族酸中的至少一种,(C)蓖麻油酸缩合物和C18脂族酸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正俊,松波克优,久保岛昭,辻本和弘,横田秀雄,远藤和彦,龟冢大,金井亮,
申请(专利权)人:日石三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