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60868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该连接器包括:外壳、本体部及防尘组件;所述外壳设有收容腔及开口;上述本体部安置于外壳的收容腔内,并设有对接部;该防尘组件设有呈平板状的防尘盖及弹性件;所述外壳的两端壁靠近开口处设有相对设置的L形的导引槽,所述防尘盖的两端设有凸伸入该导引槽内的导引部,该导引部在所述导引槽内移动,所述弹性件使防尘盖垂直于对接方向设置,并设置于对接部的前侧,于第二位置时该防尘盖平行于对接方向设置,以暴露对接部。通过设置槽道来引导防尘盖相对移动,可改善外界灰尘袭击连接器内部结构的现象,便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连接器的信号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指一种具有门构件的。
技术介绍
光信号传输具有速度快,受干扰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间的信号传输。而用于光信号传输的连接器组合为整个信号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直接采用光纤作为连接接口时,由于光纤尺寸较小,则附着于连接接口(光纤末端)处的灰尘会阻碍光信号从连接接口处透射,故需要克服该影响因素。请参阅2009年I月14日公开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第CN101345358A号揭示 了一种可传输光信号的光纤连接器,该光纤连接器包括本体、安装在本体上的透镜以及与透镜光耦合的光纤。该本体设有一插接口及贯穿插接口的对接腔,上述透镜凸伸入对接腔内并直接暴露于插接口,外接灰尘极易进入该对接腔内而附着于透镜上,影响光纤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连接器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尤指一种可改善信号传输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外壳、本体部及防尘组件;所述外壳设有顶壁、底壁及两端壁,并首尾相连构成有收容腔,该收容腔具有沿对接方向贯穿外壳至少一端的开口 ;上述本体部安置于外壳的收容腔内,该本体部设有对接部;防尘组件可于第一、第二位置之间相互运动,该防尘组件设有呈平板状的防尘盖及弹性件;所述外壳的两端壁靠近开口处设有相对设置的L形的导引槽,所述防尘盖的两端设有凸伸入该导引槽内的导引部,该导引部在所述导引槽内移动,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于防尘盖上,另一端抵接于外壳上,于第一位置时平板状的防尘盖垂直于对接方向设置,并设置于对接部的前侧,于第二位置时该防尘盖平行于对接方向设置,以暴露对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槽道来引导防尘盖相对移动,可改善外界灰尘袭击连接器内部结构的现象,便于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信号传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外壳、本体部及防尘组件,该外壳设有顶壁、底壁及两端壁,并构成有收容腔,该收容腔具有沿对接方向贯穿外壳一端的开口 ;所述本体部安置于外壳的收容腔内,并设有对接部;防尘组件可于第一、第二位置间相互运动,该防尘组件包括防尘盖;所述外壳的端壁邻近开口处设有相对设置的导引槽,所述防尘盖的两端设有凸伸入该导引槽内的导引部,该导引部在所述导引槽内移动,于第一位置时防尘盖位于开口与对接部之间,于第二位置时该防尘盖位于对接部的一侧,并将暴露对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槽道来引导防尘盖相对移动,可改善外界灰尘袭击连接器内部结构的现象,便于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信号传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连接器使用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一连接器,可与对接连接器插接,该连接器包括外壳、本体部及防尘组件,该外壳设有顶壁、底壁及两端壁,并首尾相连构成有收容腔,该收容腔具有沿对接方向贯穿外壳至少一端的开口 ;本体部是设置于外壳的收容腔内,该本体部设有对接部;该防尘组件可于第一、第二位置间相互运动,该防尘组件包括防尘盖;所述外壳的端壁邻近开口处设有相对设置的导引槽,所述防尘盖的两端设有凸伸入该导引槽内的导引部,该导引部在所述导引槽内移动,且防尘盖位于对接的前侧;b.将防尘盖移至与对接方向平行位置,并设置于对接部的一侧;c.将连接器的对接部移出收容腔,并凸伸出收容腔的开口,以暴露对接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槽道来弓I导防尘盖相对移动,便于对接部的运动,有利于改善外界灰尘袭击连接器内部结构的现象,便于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立体示意 图2是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 图3是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本体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展现另一角度视 图5是图I所示沿A-A线的剖视 图6是图I所不的部分分解 图7是本专利技术外壳与防尘组件配合的立体示意 图8是图7所示沿B-B线的剖视图,并展现了防尘组件拿掉的情形; 图9是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对接部与外壳运动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100包括外壳10、本体部20及防尘组件30。该外壳10设有顶壁U、与顶壁11相对的底壁12及两端壁13,该顶壁、底壁及两端壁构成有收容腔14,该收容腔14具有沿对接方向贯穿外壳一端的开口 141,所述本体部20收容于该收容腔14内,并设有邻近该开口处的对接部201。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本体部20包括绝缘本体21、遮蔽壳体22、数个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23及光模块24。遮蔽壳体22固持于绝缘本体21外侧并设有对接空间220 ;绝缘本体21设有基部210、自基部沿对接方向凸伸入对接空间220内的对接板211及数个与对接空间相贯通的收容槽212,所述导电端子23收容于该收容槽212内,并设有凸伸入对接空间内的接触部231及延伸于绝缘本体21的基部210上的焊接部 232。请再参阅图5所示,所述接触部231的末端朝对接板211内弯折有抵靠部233,该抵靠部埋设于对接板内,以防对接连接器将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31顶起,影响两连接器的对接;同时,该抵靠部233抵接于收容槽212的内表面,以使接触部呈悬空状态,增加接触部的弹性,便于两连接器的对接。请再参阅图3及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1的对接板211设有前端面216、贯穿前端面的凹槽213及凸伸入凹槽内并设置于凹槽前端的挡止部214,所述光模块24安置于该凹槽213内,并设有透镜,以接收对接连接器的光信号;该挡止部214位于光模块的前侧,以防光模24组脱离该绝缘本体21的凹槽213外。所述遮蔽壳体22设有数个呈舌状的弹片221,绝缘本体21的基部210设有收容该弹片221的凹陷215,以将遮蔽壳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遮蔽壳体22、对接板211、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31及光模块24共同够成所述本体部的对接部201。请参阅图6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0的两端壁设有相互面对的L形的导引槽15,即该导引槽15包括垂直于对接方向的竖直槽151及连接竖直槽151且平行于对接方向的水平槽152。所述防尘组件30包括防尘盖31及数个弹性件32,该防尘盖31设有主体部310及凸伸出主体部两端的导引部312,每一导引部包括设置于主体部两侧的一对第一、第二轴部3120、3121,其中,第一轴部3120在水平槽152内相互移动,第二轴部3121在竖直槽151内相互移动,以使防尘组件30的防尘盖31于第一、第二位置间相互移动,该第一位置是防尘盖31设置于透镜的前侧,相对现有连接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有利于改 善外界灰尘附着在透镜上,便于信号传输,第二位置是防尘盖31于对接方向平行,并设置于对接部201的下方,以便与对接连接器对接。请参阅图9并结合图I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连接器可采用如下使用方式进行对接,即若要将本专利技术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如图7所示,将第一轴部3120朝水平槽侧移动,并将防尘盖移动至水平位置,此时第一、第二轴部3120、3121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外壳、本体部及防尘组件;所述外壳设有顶壁、底壁及两端壁,并首尾相连构成有收容腔,该收容腔具有沿对接方向贯穿外壳至少一端的开口;上述本体部安置于外壳的收容腔内,该本体部设有对接部;防尘组件可于第一、第二位置之间相互运动,该防尘组件设有呈平板状的防尘盖及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两端壁靠近开口处设有相对设置的L形的导引槽,所述防尘盖的两端设有凸伸入该导引槽内的导引部,该导引部在所述导引槽内移动,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于防尘盖上,另一端抵接于外壳上,于第一位置时平板状的防尘盖垂直于对接方向设置,并设置于对接部的前侧,于第二位置时该防尘盖平行于对接方向设置,以暴露对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峻刘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