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獭蛤和澳洲獭蛤杂交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51597 阅读:3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30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獭蛤和澳洲獭蛤杂交育种方法。大獭蛤生长快,价格高,但养殖受到底潮、风浪和疾病的影响,产量年波动大;澳洲獭蛤养殖方式简单,经济效益显著,但其幼体抗病力差,人工育苗困难。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两种獭蛤存在地理隔离和不同的繁殖生物学特点,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具有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状的子代。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了亲贝的选购与运输、亲贝的驯养、人工受精与杂交、孵化与选优、浮游幼体培育、幼体变态与稚贝培育及海区中间培育等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实现了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的獭蛤杂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占用资源不多,成本低廉,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海产双壳贝类二元杂交育苗方法,尤其是涉及,属于水产养殖繁育

技术介绍
大懒給(Lutmriamaxima jonas)和澳洲懒給(Lutraria phiIippinarum)隶属于瓣觸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Mactracea),蛤蜊科(Mactridae)獭蛤属(Lutraria),通称“象鼻螺”,其肉质细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为国内外都喜食的名贵海珍品。在自然界中,大獭蛤主要生活于我国南方海域的潮下带至水深10米的沙泥质海底,澳洲獭蛤主要生活于北部湾海域的越南海区,在澳洲等东南亚沿海均有分布。大獭蛤与澳洲獭蛤均为埋栖型,以单胞藻、底栖硅藻及有机碎屑等为食,生长迅速,1-1. 5年即可达商品贝 规格(16 24个/kg)。目前大獭蛤与澳洲獭蛤以其生长快、价格高等特性而成为一种新型的养殖品种,适宜大面积推广养殖。大獭蛤于我国沿海一带进行浅海围网养殖并获得成功,但养殖受到底潮、风浪和疾病的影响,产量年波动大;澳洲獭蛤适宜沉筐方式养殖,养殖方式简单,经济效益显著,但其幼体抗病力差,人工育苗困难。獭蛤良种选育可根据两种獭蛤存在地理隔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獭蛤和澳洲獭蛤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交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贝的选购与运输:分别选择体表光滑无损伤,健康强壮,水管及斧足部完整且伸缩有力,规格为16?20个/kg的野生大獭蛤成年贝和野生澳洲獭蛤成年贝;采用常规带水空气压缩机充氧的运输方式或采用冰袋将水温降至16?20℃,带水充氧使含氧量达到5?10mg/L,并用保温箱包装的动输方式;(2)亲贝的驯养:亲贝培养池水深1.2?1.7m,池底铺沙20?30cm,亲贝培育密度控制在底面积每平方米20?30个,亲贝送达培养池后,调节水温和盐度,使培养池水温是16?20℃,盐度是25?28,每日进行温度与盐度的调节,温度提升不大于0.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慧婧邹杰杨家林童万平文雪蒋艳苏琼陈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