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025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1:54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套设于遮蔽壳体外侧的金属外壳。所述遮蔽壳体设有收容对接插头的插接空间及向内凸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用以固持对接插头的弹片。所述外壳设有向前凸伸用以与面板抵压以降低电磁干扰的抵压片,所述外壳还设有向外凸出与所述弹片对应的凸包,所述凸包内侧形成空腔以为所述弹片提供向外弹性变形的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外壳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一般包含有板端电连接器和线端电连接器,对于板端形式,由于PCB板上还安装有其他电子元件,电连接器在使用时会受到外部的电磁干扰(简称EMI),影响使用效果。为此,厂家通常在电连接器外部罩覆一个金属外壳,通过外壳与面板接触形成接地连接,从而降低电磁干扰。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2010年10月27日公告的中国专利第CN201616563U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套设于遮蔽壳体外部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共同定义有供对接插头插入的插接空间,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凸伸入插接空间以固持对接插头的弹片,所述外壳设有为所述弹片提供弹性变形空间的开口。由于此开口,降低了所述外壳屏·蔽外界干扰信号的能力,不能达到很好的降低电磁干扰的效果。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电磁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套设于遮蔽壳体外侧的金属外壳,所述遮蔽壳体设有收容对接插头的插接空间及向内凸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用以固持对接插头的弹片,所述外壳设有向前凸伸用以与面板抵压以降低电磁干扰的抵压片,所述外壳还设有向外凸出与所述弹片对应的凸包,所述凸包内侧形成空腔以为所述弹片提供向外弹性变形的空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由一金属板冲压后弯折成一环形的封闭空间,所述凸包自外壳内表面向外突出而成,在前后方向上,凸包的长度与所述弹片的长度基本相同。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上壁、与上壁相对的下壁及连接于上壁与下壁之间的相对两连接壁,所述下壁前端设有向上垂直延伸的阻挡壁,该阻挡壁沿左右方向上分别抵靠在外壳的两连接壁内侧,所述上壁、两连接壁与阻挡壁之间形成一套接口,所述遮蔽壳体自套接口内向前凸伸出外壳,所述凸包向前延伸至连接壁前缘。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及连接于顶壁与底壁之间的相对两侧壁,所述两侧壁上部设有贯通的开孔,所述外壳后端设有收容于该开孔内并向前抵压开孔内侧缘的固定片。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两连接壁设有向后延伸超过所述上壁的延伸部,所述固定片自延伸部倾斜向上延伸入所述开孔内。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后端设有向下垂直延伸用于焊接至电路板的接地脚,所述阻挡壁上端的轮廓与所述底壁的轮廓相同。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压片设于两连接壁前端,其包括自两连接壁前端向外侧垂直延伸的弯折段、自弯折段向上、下两侧延伸的连接段及位于连接段上、下两端的弹性抵接部,所述连接段位于与对接插头的插接方向相垂直的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抵接部位于连接段前方。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本体及沿左右方向组装在一起的第一、第二后本体,所述前本体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主体部包括顶部、自顶部向下延伸的两侧部、位于主体部前端的前端部及由顶部、两侧部及前端部围设而成并向后及向下贯通的组装空间,所述第一、第二后本体的顶部设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所述第一、第二后本体位于凸出部前方的部分向前收容于组装空间内,所述舌板设有竖直设置位于左侧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第二表面分别设有向后延伸贯通前端部与组装空间连通的收容槽。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底部设有向下延伸超出遮蔽壳体底壁的凸伸部及自凸伸部向前垂直延伸的支撑部,所述凸伸部向前抵靠在所述底壁上,所述支撑部夹持于所述下壁与底壁之间并向前抵靠在阻挡壁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第二端子组,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前端并向前水平延伸并安装于所述收容槽内的接触部、竖直向下延伸的焊接部及连接于接触部与焊接部之间的固持部,每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第一端子组的固持部镶埋成型于第一后本体内,第二端子组的固持部镶埋成型于第二后本体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自外壳内侧向外突出形成的凸包为所述弹片提供向外弹性变形的空间,同时保证外壳的完整性,可有效屏蔽外界干扰信号,保证电连接器的传输质量。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图。图5与图4相似,取自另一角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是一种高清晰多媒体接口插座电连接器(HDMI),用以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以供对接插头(未图示)插接。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I、收容于绝缘本体I内的导电端子2、包覆绝缘本体I的金属遮蔽壳体3及套设于遮蔽壳体3外部的金属外壳4。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绝缘本体I包括前本体10、第一后本体11及第二后本体12。前本体10包括主体部101、自主体部101底端向下延伸超出遮蔽壳体3的凸伸部104、自凸伸部104向前水平延伸的支撑部102及自主体部101向前凸伸与电路板垂直的舌板103。主体部101包括顶部1011、自顶部1011向下延伸的两侧部1012、位于主体部10前端的前端部1013及由顶部1011、两侧部1012及前端部1013围设而成并向后及向下贯通的组装空间1015。两侧部104上设有贯通的卡孔1014。舌板103自前端部1013向前凸伸而成,其设有竖直设置并位于左侧的第一表面1031及与第一表面1031相对的第二表面1032,第一、第二表面1031、1032上分别设有向后延伸贯通前端部1013并与组装空间1015连通用于收容所述导电端子2的收容槽1033。第一、第二后本体11、12沿左右方向组装在一起,第一、第二后本体11、12分别设有相互对接的第一、第二内表面112、122及分别与第一、第二内表面112、122相对的第一、第二外表面113、123。第一、第二外表面113、123分别设有位于前方与前本体10的卡孔1014相卡扣的第一、第二卡块114、124及位于后方与遮蔽壳体3相扣持的第一、第二扣持块115、125。第二后本体12的第二内表面122下方设有向后贯通的固定槽126,第一后本体11的第一内表面112设有自第二后本体12后端组装于固定槽126内的凸肋116,凸肋116与固定槽126配合以限制第一后本体11相对第二后本体12上下移动及向前移动。第一、第二后本体11、12的顶部设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117、127。导电端子2设置为两排,其包括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每一导电端子2包括位 于前端并向前水平延伸的接触部23、竖直向下延伸的焊接部25及连接于接触部23与焊接部25之间的固持部(未图示)。每一端子组的接触部23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第一端子组21的固持部镶埋成型于第一后本体11内,第二端子组22的固持部镶埋成型于第二后本体12内,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的接触部23分别向前凸伸出第一、第二后本体11、12,焊接部25向下延伸出第一、第二后本体11、12。请参阅图I至图5所示,遮蔽壳体3包括顶壁31、与顶壁31相对的底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套设于遮蔽壳体外侧的金属外壳,所述遮蔽壳体设有收容对接插头的插接空间及向内凸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用以固持对接插头的弹片,所述外壳设有向前凸伸用以与面板抵压以降低电磁干扰的抵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设有向外凸出与所述弹片对应的凸包,所述凸包内侧形成空腔以为所述弹片提供向外弹性变形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毅郑启升王继超孙正国周乐武苏珍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