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包括平面透明衬底、透明导电层、发电层、背电极层、夜光粉、背板玻璃和封装胶膜;所述透明导电层镀在平面透明衬底上;所述透明导电层上刻有第一绝缘槽;所述发电层镀在刻有第一绝缘槽的透明导电层上;所述发电层上刻有第二绝缘槽;所述背电极层镀在刻有第二绝缘槽的发电层上;所述背电极层和发电层上刻有位置、尺寸相同的透明条栅;所述夜光粉涂在背板玻璃上,且涂的宽度与透明条栅的宽度相同;所述涂了夜光粉的背板玻璃通过封装胶膜粘合在背电极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夜光可以扩展到黄绿、蓝绿、红黄等多种颜色,颜色不受薄膜电池的影响,扩展了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在夜间的使用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
技术介绍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便利等特点成为了重点发展对象。太阳能电池是可以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而光伏建筑一体化,即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则是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发展方向。由于普通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在建筑一体化时颜色单一,基本呈现暗红色,外观装饰效果一般,因此目前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在建筑方面的应用,多体现在透明和发电方面,夜间的使用效果体现很少,在日益发展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不能满足对建筑业美观的需求,尤其是在夜间的视觉效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线透过率高的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满足建筑业多彩夜景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包括平面透明衬底、透明导电层、发电层、背电极层、夜光粉、背板玻璃和封装胶膜;所述透明导电层镀在平面透明衬底上;所述透明导电层上刻有第一绝缘槽;所述发电层镀在刻有第一绝缘槽的透明导电层上;所述发电层上刻有第二绝缘槽;所述背电极层镀在刻有第二绝缘槽的发电层上;所述背电极层和发电层上刻有位置、尺寸相同的透明条栅;所述夜光粉涂在背板玻璃上,且涂的宽度与透明条栅的宽度相同;所述涂了夜光粉的背板玻璃通过封装胶膜粘合在背电极层上。所述夜光粉采用吸收光线能力强的透明夜光粉。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夜光可以扩展到黄绿、蓝绿、红黄等多种颜色,颜色不受薄膜电池的影响,扩展了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在夜间的使用效果。(2)本技术的夜光粉不但透明,而且能够充分吸收光线,夜间发光的光线较强,视觉效果明显。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平面透明衬底I、透明导电层2、第一绝缘槽21、发电层3、第二绝缘槽31、背电极层4、夜光粉5、背板玻璃6、封装胶膜7、透明条栅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平面透明衬底I、透明导电层2、发电层3、背电极层4、夜光粉5、背板玻璃6和封装胶膜7。透明导电层2镀在平面透明衬底I上。透明导电层2上刻有第一绝缘槽21。发电层3镀在刻有第一绝缘槽21的透明导电层2上。发电层3上刻有第二绝缘槽31。背电极层4镀在刻有第二绝缘槽31的发电层3上。背电极层4和发电层3上刻有位置、尺寸相同的透明条栅8。夜光粉5涂在背板玻璃6上,且涂的宽度与透明条栅8的宽度相同。夜光粉5采用吸收光线能力强的透明夜光粉。涂了夜光粉5的背板玻璃6通过封装胶膜7粘合在背电极层4上。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 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面透明衬底(I)、透明导电层(2)、发电层(3)、背电极层(4)、夜光粉(5)、背板玻璃(6)和封装胶膜(7);所述透明导电层(2 )镀在平面透明衬底(I)上;所述透明导电层(2 )上刻有第一绝缘槽(21);所述发电层(3 )镀在刻有第一绝缘槽(21)的透明导电层(2)上;所述发电层(3)上刻有第二绝缘槽(31);所述背电极层(4)镀在刻有第二绝缘槽(31)的发电层(3)上;所述背电极层(4)和发电层(3)上刻有位置、尺寸相同的透明条栅(8);所述夜光粉(5)涂在背板玻璃(6)上,且涂的宽度与透明条栅(8 )的宽度相同;所述涂了夜光粉(5 )的背板玻璃(6 )通过封装胶膜(7 )粘合在背电极层(4)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夜光粉(5)采用吸收光线能力强的透明夜光粉。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包括平面透明衬底、透明导电层、发电层、背电极层、夜光粉、背板玻璃和封装胶膜;所述透明导电层镀在平面透明衬底上;所述透明导电层上刻有第一绝缘槽;所述发电层镀在刻有第一绝缘槽的透明导电层上;所述发电层上刻有第二绝缘槽;所述背电极层镀在刻有第二绝缘槽的发电层上;所述背电极层和发电层上刻有位置、尺寸相同的透明条栅;所述夜光粉涂在背板玻璃上,且涂的宽度与透明条栅的宽度相同;所述涂了夜光粉的背板玻璃通过封装胶膜粘合在背电极层上。本技术的夜光可以扩展到黄绿、蓝绿、红黄等多种颜色,颜色不受薄膜电池的影响,扩展了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在夜间的使用效果。文档编号H01L31/0224GK202633326SQ20122011011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专利技术者柴士磊, 周有良, 金琳虎 申请人:江苏武进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面透明衬底(1)、透明导电层(2)、发电层(3)、背电极层(4)、夜光粉(5)、背板玻璃(6)和封装胶膜(7);所述透明导电层(2)镀在平面透明衬底(1)上;所述透明导电层(2)上刻有第一绝缘槽(21);所述发电层(3)镀在刻有第一绝缘槽(21)的透明导电层(2)上;所述发电层(3)上刻有第二绝缘槽(31);所述背电极层(4)镀在刻有第二绝缘槽(31)的发电层(3)上;所述背电极层(4)和发电层(3)上刻有位置、尺寸相同的透明条栅(8);所述夜光粉(5)涂在背板玻璃(6)上,且涂的宽度与透明条栅(8)的宽度相同;所述涂了夜光粉(5)的背板玻璃(6)通过封装胶膜(7)粘合在背电极层(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士磊,周有良,金琳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武进汉能光伏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