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匝对称排布的层式高压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956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匝对称排布的层式高压线圈,所述高压线圈最后两层线匝的匝数和绕向相同,该最后两层线匝具有不满匝的空白处,且处于高压线圈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更合理的线匝排布方式,使得变压器在额定档运行时,减少参与运行时线匝轴向短路力,从而提高变压器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ー种油浸式变压器层式高压线圏。
技术介绍
传统结构的层式高压线圈,安匝排布交叉,上下安匝排布不对称,在变压器短路吋,线圈轴向短路力比较大,降低了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变压器的可靠性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匝对称排布的层式高压线圈,通过优化合理的线匝排布,降低高压线圈轴向短路力,从而提高 变压器高压线圈的可靠性。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ー种安匝对称排布的层式高压线圈,所述高压线圈最后两层线匝的匝数和绕向相同,该最后两层线匝具有不满匝的空白处,且处于高压线圈的两端。作为优选,所述最后两层线匝不满匝的空白处填有纸板垫条。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更合理的线匝排布方式,使得变压器在额定档运行时,減少參与运行时线匝轴向短路力,从而提高变压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层式高压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I所述的层式高压线圈的线匝绕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层式高压线圈的线匝绕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ー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I所示,传统层式高压线圈的绕制方法有a,b两种,均具有7层线匝,且最后ー层线匝即第7层可能不满,当变压器在额定档运行时(即端子4和5相连),图中虚线部分线匝不參与变压器运行,此时最后两层參与运行的线匝就不对称,轴向短路力相对较大,从而造成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相对较弱,可靠性差。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安匝对称排布的层式高压线圈,该高压线圈有7层,最后的第6层和第7层两层线匝的绕向和匝数相同,因而使得最后两层都存在没绕满线匝的空白处,该空白处分别处于线圈的两端,并用纸板垫条填满,因而使得最后两层线匝沿线圈中心尽可能的上下対称。这样能降低线圈的轴向短路力,从而提高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接档位较多的层式高压线圈,当分接匝数较多时,可将最后3层、4层…匝数进行合理分布,将纸垫条放于端子I和2之间,同样达到使变压器在额定档运行时,參与运行的线匝关于线圈中心上下对称分布,来减小变压器的轴向短路力,提高变压器的可靠性。·权利要求1.一种安匝对称排布的层式高压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圈最后两层线匝的匝数和绕向相同,该最后两层线匝具有不满匝的空白处,且处于高压线圈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安匝对称排布的层式高压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两层线匝不满匝的空白处填有纸板垫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匝对称排布的层式高压线圈,所述高压线圈最后两层线匝的匝数和绕向相同,该最后两层线匝具有不满匝的空白处,且处于高压线圈的两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更合理的线匝排布方式,使得变压器在额定档运行时,减少参与运行时线匝轴向短路力,从而提高变压器的可靠性。文档编号H01F27/28GK202632980SQ201220235928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小利, 沈山林, 陈英毅 申请人:江苏宏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匝对称排布的层式高压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圈最后两层线匝的匝数和绕向相同,该最后两层线匝具有不满匝的空白处,且处于高压线圈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利沈山林陈英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