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轴软丝绕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728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轴软丝绕簧装置。在金属软丝绕簧工序中,由于受到转动的绕簧轴的影响,绕簧长度受到限制,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是金属软丝绕簧装置应用了机械中行星齿轮减速原理,实现金属软丝定轴绕簧,并且,软丝绕簧形成的弹簧圈无限长的平移输出。(*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丝绕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定轴软丝绕簧装置。在金属软丝绕簧过程中,软丝绕簧装置的绕簧轴通常采用转动绕簧轴,金属软丝随绕簧轴的转动而形成弹簧圈。这种软丝绕簧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高,并且生产不安全,同时金属软丝绕簧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生产效率低。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定轴软丝绕簧装置,消除上述的不足之处,实现金属软丝绕簧无限长度的平移输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定轴绕簧装置具有机座,传动机构,固定轴,进给机构,左、右转盘,旋环,旋套,左、右端盖等。所述的传动机构由机座内壁上的内齿,联轴齿轮,中心轮等组成。由于本技术应用了机械中齿轮转动的行星减速原理,并且使输出轴的转速为零,从而使金属软丝在静止的绕簧轴上绕转,有效实现了金属软丝有序绕簧无限长度的平移输出,不但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而且保障了安全生产。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绕簧装置的纵向剖视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装置机座1的外形呈空心圆柱形,机座1内壁中央设有内齿2机座1内安装有联轴齿轮3、4、5、6,中心轮7,固定轴8、9,导管10。左、右转盘11、12的一边各设有进、出丝道13、14,左转盘11还带有三角带槽,它们分别装配在机座1的二端,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联接。旋环15与右转盘12形成固定联接。左、右端盖16、17的内壁上分别设置密封填圈,通过螺栓和机座1的两端面装配固定联接,同时它们分别与左转盘11及旋环15密封装配转动联接。联轴齿轮轴18、19,中心轮轴20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装配在左、右转盘11、12内壁上的轴承形成转动联接,机座1上的内齿2、联轴齿轮3、4、5、6、中心轮7分别相互啮合。内齿2的齿数选用Z=100,联轴齿轮3、4、5、6的齿数选用Z=21,Z=36,Z=30,Z=18,中心轮7的齿数选用Z=35。固定轴8、9由双头螺柱被固定联接在左、右转盘11、12之间,把左、右转盘11、12联成一体。进给机构包括左、右转盘11、12上的进、出丝道13、14,导管10,固定在旋环15上的送丝轴21,送丝滚轮22,绕簧轴23。导管10设置在左、右转盘11、12上进、出丝道13、14的内壁凹口处。送丝滚轮22装配在送丝轴21上,与轴形成转动联接。绕簧轴23轴端中央加工有开口槽,绕簧轴23与中心轮轴20固定联接成一体。旋套24是滑动地套装在绕簧轴23上,被螺钉固定在旋环15内孔处。定轴绕簧装置工作时,先将金属软丝头插入左转盘11上的进丝道13,然后,金属软丝通过导管10,右转盘12上的出丝道14,送丝滚轮22,最后绕在绕簧轴23开口槽内,当左转盘11被带动后,定轴绕簧装置开始作旋转运动,金属软丝不断在静止的绕簧轴23上进行绕簧,同时,形成的弹簧圈不断向前平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轴绕簧装置,它由机座1、传动机构、固定轴8、9、左、右转盘11、12、进给机构、旋环15、旋套24、左、右端盖16、17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是由机座1内壁上的内齿2、联轴齿轮3、4、5、6和中心轮7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轴绕簧装置,它由机座1、传动机构、固定轴8、9、左、右转盘11、12、进给机构、旋环15、旋套24、左、右端盖16、17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是由机座1内壁上的内齿2、联轴齿轮3、4、5、6和中心轮7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志豪姚宝仁鲍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属丝网二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