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器及其火排,该热水器的火排包括一淡燃烧部及两浓燃烧部,淡燃烧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板及一顶板,两侧板及顶板之间形成一淡燃烧通路,顶板上形成有多个主焰孔。两浓燃烧部各具有一保焰板,两保焰板分别位于两侧板外侧,每一侧板与外侧的保焰板之间各形成有一浓燃烧通路,浓燃烧通路的上端各形成有一副焰孔;所述侧板的上端相对于火排的底部位于一第一高度位置,低于第一高度位置1mm高度为一第二高度位置,所述保焰板的上端高于第二高度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火排可减少有害废气的产生,且稳焰效果较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热水器及其火排,尤指ー种可減少有害废气的产生,且稳焰效果较佳的热水器及其火排。
技术介绍
现有热水器燃烧器包括多个并排的火排,每ー火排包括ー燃气入口及多个主焰孔,燃气入口设于火排的侧壁壁缘,而这些主焰孔设于火排的顶面,火排内还设有一流道连通这些主焰孔和燃气入口。现有的火排(燃烧器),燃气的供应经由燃气入口送入,以及混合空气,再经由主焰孔产生火焰,燃气于燃气入口与空气第一次混合,未完全燃烧的燃气再于主焰孔外与空气第二次混合,火焰集中于火排顶面,使火焰的温度高,容易产生NO及 NO2 (后续简称NOx)的有害废气。当需要较高水温时,燃气的增加与空气的混合使火焰的高度上升,由于火焰分布不够平均,需更高的火焰温度才能达到储水所需的燃烧热,因而更易产生废气。此外,在火焰分布不均的情形下,为获得适当的水温,使用者势必增加燃气的消耗量,以提高燃烧器所产生的火焰温度,如此火焰的高温也缩短热水器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O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热水器及其火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及其火排,使火排所产生的火焰分布均匀广泛,以较低的火焰温度而能达到所需的燃烧热,減少有害废气的产生,且具有较大的稳焰裕度,稳焰效果较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ー燃烧器,该燃烧器包含多个并排的火排,每ー火排包括一淡燃烧部及两浓燃烧部,该淡燃烧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板及连接于所述两侧板上端的ー顶板,所述两侧板及该顶板之间形成一淡燃烧通路,该顶板上形成有多个主焰孔,该淡燃烧部具有一淡燃烧入ロ,该淡燃烧通路连通该淡燃烧入ロ及所述多个主焰孔;所述两浓燃烧部各具有一保焰板,所述两保焰板分别位于所述两侧板外側,每ー侧板与外侧的该保焰板之间均形成有一浓燃烧通路,所述浓燃烧通路的上端各形成有一副焰孔,所述两浓燃烧部共同具有一浓燃烧入ロ,所述浓燃烧通路连通该浓燃烧入口及所述副焰孔;所述侧板的上端相对于该火排的底部位于ー第一高度位置,低于该第一高度位置1_高度为ー第二高度位置,所述保焰板的上端高于该第二高度位置;一水箱;以及一出风单元,该燃烧器设于该水箱与该出风単元之间。本技术另提供一种热水器的火排,包括一淡燃烧部,该淡燃烧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板及连接于所述两侧板上端的ー顶板,所述两侧板及该顶板之间形成一淡燃烧通路,该顶板上形成有多个主焰孔,该淡燃烧部具有一淡燃烧入ロ,该淡燃烧通路连通该淡燃烧入口及所述多个主焰孔;两浓燃烧部,所述两浓燃烧部各具有一保焰板,所述保焰板分别位于所述两侧板外側,每ー侧板与外侧的该保焰板之间均形成有一浓燃烧通路,所述浓燃烧通路的上端各形成有一副焰孔,所述两浓燃烧部共同具有一浓燃烧入ロ,该浓燃烧通路连通该浓燃烧入口及所述副焰孔;以及所述侧板的上端相对于该火排的底部位于ー第一高度位置,低于该第一高度位置Imm高度为ー第二高度位置,所述保焰板的上端高于该第二高度位置。其中,该保焰板的上端高于该第二高度位置O. Imm至3mm。其中,该顶板呈下凹的V字型。其中,该淡燃烧入口及该浓燃烧入ロ设于该火排的ー侧。其中,该淡燃烧入口位于该浓燃烧入ロ的下方,且该淡燃烧入ロ的口径大于该浓燃烧入口的口径。 本技术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可产生淡燃烧及浓燃烧的复合式火焰,可利用两侧浓燃烧火焰稳定中间的淡燃烧火焰,使得火排可产生稳定的燃烧效果,且火焰的分布能够均匀广泛,火焰可以较低的温度提供足够的燃烧热对储水加热,不易产生有害废气。而火焰温度的降低,同时使热水器整体的使用寿命增长。本技术淡燃烧部的侧板的上端位于ー第一高度位置,低于该第一高度位置Imm高度为ー第二高度位置,浓燃烧部的保焰板的上端高于该第二高度位置,使得浓燃烧部的保焰板可具有较佳的保焰效果,浓燃烧火焰产生的温度容易传递到中间,且具有较大的稳焰裕度,稳焰效果较佳。为使能更进一歩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參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參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火排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火排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火排安装于热水器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保焰板另一高度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保焰板又一高度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 火排I淡燃烧部11 侧板12 顶板13淡燃烧通路14主焰孔15淡燃烧入口2浓燃烧部21保焰板22浓燃烧通路23副焰孔24浓燃烧入ロ3 底部Hl第一高度位置H2第二高度位置200 水箱300出风单元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參阅图I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水器的火排,可将多个火排100并排组成ー燃烧器,该火排100较佳是以金属材质制成,包括一淡燃烧部I及两浓燃烧部2,该淡燃烧部I及两浓燃烧部2连接为一体。该淡燃烧部I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板11及连接于两侧板11上端的ー顶板12,两侧板11及顶板12之间形成一淡燃烧通路13。两侧板11未连接顶板12的其它三侧边缘可予以适当的密封。该顶板12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主焰孔14,该顶板12呈下凹的V字型,使这些主焰孔14呈V字型两翼相対的形式。该淡燃烧部I具有一淡燃烧入口 15,该淡燃烧入ロ 15设于火排100的ー侧,该淡燃烧通路13连通该淡燃烧入ロ 15及这些主焰孔14。所述两浓燃烧部2各具有一保焰板21,所述两保焰板21分别位于所述两侧板11外侧,亦即每ー侧板11外侧对应的设置有一保焰板21,每ー侧板11与外侧的保焰板21之间各形成有一浓燃烧通路22,浓燃烧通路22的上端各形成有一副焰孔23。两保焰板21未邻接副焰孔23的其它三侧边缘另予以适当的密封。所述两浓燃烧部2共同具有一浓燃烧入ロ 24,该浓燃烧入ロ 24设于火排100的ー侧,该浓燃烧通路22连通该浓燃烧入ロ 24及所述两副焰孔23。该淡燃烧入口 15及该浓燃烧入口 24以设于火排100的一侧为较佳,在本实施例中该淡燃烧入口 15及该浓燃烧入口 24设于火排100的ー侧,且该淡燃烧入口 15位于该浓燃烧入口 24的下方,该淡燃烧入口 15的口径大于该浓燃烧入口 24的口径。如图3所示,所述侧板11的上端相对于火排100的底部3位于ー第一高度位置(Hl),低于该第一高度位置(HI) Imm高度为ー第二高度位置(H2),所述保焰板21的上端高于该第二高度位置(H2)。也就是说保焰板21的上端不等于或不低于该第二高度位置(H2),例如保焰板21的上端较佳是高于该第二高度位置(H2)0. Imm至3_。又例如保焰板21的上端可高于该第二高度位置(H2)0. 2mm、0. 3mm、0. 4mm、0. 5mm、0.6mm、0. 7mm、0. 8mm、0. 9mm或1mm。当保焰板21的上端高于该第二高度位置(H2) Imm时,保焰板21的上端与侧板11的上端等高,亦即保焰板21的上端与侧板11的上端皆位于第一高度位置(Hl)(如图5所示)。又例如保焰板21的上端可高于该第二高度位置(H2) I. ImmU. 2mm、I. 3mm、I. 4mm、1.5mm、L 6mm、L 7mm、L 8mm、L 9mm、2mm、2. 1mm、2. 2mm、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燃烧器,该燃烧器包含多个并排的火排,每一火排包括一淡燃烧部及两浓燃烧部,该淡燃烧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板及连接于所述两侧板上端的一顶板,所述两侧板及该顶板之间形成一淡燃烧通路,该顶板上形成有多个主焰孔,该淡燃烧部具有一淡燃烧入口,该淡燃烧通路连通该淡燃烧入口及所述多个主焰孔;所述两浓燃烧部各具有一保焰板,所述两保焰板分别位于所述两侧板外侧,每一侧板与外侧的该保焰板之间均形成有一浓燃烧通路,所述浓燃烧通路的上端各形成有一副焰孔,所述浓燃烧部共同具有一浓燃烧入口,所述浓燃烧通路连通该浓燃烧入口及所述副焰孔;所述侧板的上端相对于该火排的底部位于一第一高度位置,低于该第一高度位置1mm高度为一第二高度位置,所述保焰板的上端高于该第二高度位置;一水箱;以及一出风单元,该燃烧器设于该水箱与该出风单元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承志,杜佩麟,吴兢先,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樱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