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代军专利>正文

一种线簧制造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48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簧制造机,包括机架及装置于机架上的电动驱动装置、线材矫直装置、送线装置以及由多个弯曲机械手与切断机械手构成的环形线簧制作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机架中设有带有凹凸不平的侧边的凸轮,且位于各机械手的后端分别设有与凸轮侧边上形成的各凹坑相配套作用的偏心拔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带有凹凸不平的侧边的凸轮及与该凸轮侧边上形成的各凹坑相配套作用的偏心拔块的结构,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利用凸轮的侧边上形成的大小不一凹坑来控制送线装置送线材的长度和与各偏心拔块的相互密切配合控制各机械手动作的时间与顺序而连续不断地进行加工制造线簧零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零件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线簧制造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线簧制造机,一般由机架及装置于机架上的电动驱动装置、线材矫直装置、送线装置及由多个弯曲机械手与切断机械手构成的环形线簧制作装置以及数字电子控制装置等构成。这类结构的专利文献有如中国专利CN03106681.X所公开的一种“线簧成型装置”。然而,目前这类结构的线簧制造机由于其是采用数字电子控制装置进行控制送线装置的送线的长短和弯曲机械手与切断机械手的动作的,使得其整个数字控制过程必须经历数字控制信号转换成机械动作过程,从而导致整套设备构成结构很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故障发生率也会较高,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并且又由于数字电子元件具有较高精密性和需要较专业操作人员来控制,因而对使用的环境和人员配备都有较高的要求,从而使得其适用范围狭窄,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线簧制造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簧制造机,包括机架及装置于机架上的电动驱动装置、线材矫直装置、送线装置以及由多个弯曲机械手与切断机械手构成的环形线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簧制造机,包括机架(1)及装置于机架(1)上的电动驱动装置(2)、线材矫直装置(3)、送线装置(4)以及由多个弯曲机械手与切断机械手构成的环形线簧制作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中设有用于控制送线装置(4)的送线材长度和控制各机械手动作的时间顺序的带有凹凸不平的侧边(71)的凸轮(7),且位于各机械手的后端分别设有与凸轮(7)侧边(71)上形成的各凹坑相配套作用的偏心拔块(8),并且对应地置各偏心拔块(8)背面的机架(1)设置有用于驱动各偏心拔块(8)动作的由多个相互啮合一起的齿轮构成的齿轮环系(6),其中所述送线装置(4)上设有可与凸轮(7)上各凹坑相连接的齿条(9),且位于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簧制造机,包括机架(1)及装置于机架(1)上的电动驱动装置(2)、线材矫直装置(3)、送线装置(4)以及由多个弯曲机械手与切断机械手构成的环形线簧制作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中设有用于控制送线装置(4)的送线材长度和控制各机械手动作的时间顺序的带有凹凸不平的侧边(71)的凸轮(7),且位于各机械手的后端分别设有与凸轮(7)侧边(71)上形成的各凹坑相配套作用的偏心拔块(8),并且对应地置各偏心拔块(8)背面的机架(1)设置有用于驱动各偏心拔块(8)动作的由多个相互啮合一起的齿轮构成的齿轮环系(6),其中所述送线装置(4)上设有可与凸轮(7)上各凹坑相连接的齿条(9),且位于其下方设有用于安装凸轮(7)的转轴,所述凸轮(7)套装于转轴上,并通过上部可上、下运动地连接装置于送线装置(4)上且底部顶置于凸轮(7)的侧边(71)上的齿条(9)而与送线装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军
申请(专利权)人:代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