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城镇道路排水生态带,包括用砖砌体砌筑的生态带侧墙,该生态带侧墙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过滤料层、过滤层、排水层,在所述的排水层中埋设有四根透水管,该透水管与集水井相连,集水井与雨水支管相连,雨水支管与雨水主管相连,且该雨水主管间隔设置雨水窖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生态带具有净化初期雨水的效果;2.生态带具有减轻后期养护的效果;3.生态带具有中水回用的效果;4.生态带具有美化城市的效果;5.生态带具有防止路基滑移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城镇道路排水生态带,属于城镇道路排水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普通城镇道路雨水收集排放系统,首先通过道路纵横坡利用重力流收集道路地表水进入道路边缘的间隔设置的集水井,再通过雨水支管将进入集水井的雨水汇流至设置于道路下方的雨水总管,进入市政排水管道或接收路面雨水后就近排入河道,无法有效降低雨水中COD、SS,净化初期雨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净水效 果好、集水性佳、做到综合利用水系资源、美化环境的生态排水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用砖砌体砌筑的生态带侧墙,该生态带侧墙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过滤料层、过滤层、排水层,在所述的排水层中埋设有四根透水管,该透水管与集水井相连,集水井与雨水支管相连,雨水支管与雨水主管相连,且该雨水主管间隔设置雨水窖井。作为优选,所述的生态带侧墙与过滤料层、过滤层、排水层间铺设有一层防渗土工布,在该生态带侧墙上方砌筑有预制水泥块。作为优选,所述的透水管采用C4级0150mmUPVC波纹管,波纹管表面开孔面积7000 ±5% mm2/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生态带具有净化初期雨水的效果生态带由三层滤料层组成,排水层(砾石)、过滤层(粗砂)及滤料层(砂粘土),雨水经过路面进入生态带,生态带能起到净化雨水的目的,能有效减轻泵站的除污能力。2、生态带具有减轻后期养护的效果由于生态带能收集并过滤雨水,省略传统排水系统中的收水井及支管,减少收水井四周的杂质和支管内的沉淀,有效减轻后期管道的养护工作。3、生态带具有中水回用的效果由于初期雨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COD、SS,不能直接进行循环使用,初期雨水经过生态带的净化,降低高浓度的COD、SS后,分片区的进行收集储存,便可进行中水回用,浇灌、洗车等。4、生态带具有美化城市的效果生态带的最上层滤料层——砂粘土,选用瓯江砂,具体组成为沙土(O. 5 2.0mm)50 70%,粉沙土(O. 002 0.05mm)5 30%,黏土(〈O. 002mm)5 15%,有机物含量5 10%,土壤混合物PH值6 7. 5 ;此砂粘土适合植物的生长,因此,生态带兼具绿化带的功能,起到美化城市的效果。5、生态带具有防止路基滑移的效果生态带侧墙施工在机动车道两侧,用砖砌体砌筑,能有效防止路基的滑移。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生态带排水路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I、生态带侧墙;2、过滤料层;3、过滤层;4、排水层;5、透水管;6、集水井;7、雨水支管;8、雨水主管;9、雨水窖井;10、预制水泥块;11、防渗土工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用砖砌体砌筑的生态带侧墙1,该生态带侧墙I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过滤料层2、过滤层3、排水层4,在所述的排水层4中埋设有四根透水管5,该透水管5与集水井6相连,集水井6与雨水支管7相连,雨水支管7与雨水主管8相连,且该雨水主管8间隔设置雨水窖井9。所述的生态带侧墙I与过滤料层2、过滤层3、排水层4间铺设有一层防渗土工布11,在该生态带侧墙I上方砌筑有预制水泥块10。所述的透水管5采用C4级Φ 150mmUPVC波纹管,波纹管表面开孔面积7000±5% mm2/m。初期雨水降落至路面,由于道路的纵横坡,雨水会分别流向道路两侧的生态带内,雨水经过滤料层2 —过滤层3 —排水层4,逐层净化;排水层4中埋设4根Φ 150_透水管·5,要求雨水经过排水层4后进入透水管5,透水管5与生态带中集水井6相连,集水井6与道路雨水主管8相连,最终雨水经过净化后流入市政排水管网。过滤料层2材料用砂粘土,并在上种植植物用以美化环境、净化水体,过滤层3材料用粗砂,排水层4材料用砾石,透水管5采用C4级Φ 150mmUPVC波纹管,波纹管表面开孔面积7000 ±5% mm2/m,同时配套的生态带侧墙I下部墙身由MUlO水泥砖砌筑,上部墙顶落水道牙采用预制水泥块10。7. I生态带施工工艺流程基底开挖一基础(碎石及砼垫层)一雨水支管一砖砌体一素土回填整平一铺设防渗土工布一铺设下层排水层一透水管安装一铺设上层排水层一过滤层一预制块一下层滤料层一落水道牙一上层滤料层一苗木种植。7.2操作要点7.2.1基础及雨水支管施工I基础施工I)砌体基础和雨水支管基础同期施工,均采用碎石垫层+砼基础。2)由于道路路基已先填筑完成,进行生态带基础施工前,需先开挖路基边坡,形成基底工作面,每段工作面长度宜150 200m。3)基底用碎石找平后支立模板,浇注砼基础;模板须平顺整洁,不得出现弯曲、跑模等现象;浇注砼时,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现象。2雨水支管施工按常规施工工艺铺设雨水支管,浇筑管座。管道应直顺,流水坡度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严禁形成倒坡。7. 2. 2砖砌体及预制块施工I砖砌体施工I)砖砌体采用MUlO水泥砖,M7. 5水泥砂浆,常规砌筑方法砌筑。2)砖砌体砌筑前应根据图纸进行标高控制;砖砌体采用一丁一顺砌筑形式,灰缝控制在8 12mm ;砌筑时应横平竖直,上下错缝、灰缝饱满。2预制水泥块砌筑I)预制水泥块10两种规格形式,尺寸为50X37X 15cm (含落水道牙)和50 X 20 X 15cm,采用Ml5水泥砂浆砌筑。2)预制水泥块10采用定型钢模,现场预制,保证其光洁度和强度。3)预制水泥块10施工横缝必须水平,竖缝垂直,错缝砌筑;灰缝控制在10mm。7.2.3防渗土工布施工 I防渗土工布11铺设前,生态带下方先人工用素土拍实抹平,以免被石块、杂物刺破。2防渗土工布11人工铺设平整;遇到到集水井6时,将防渗土工布11剪开,压在集水井6砖块下方,以免漏水。3防渗土工布11两幅搭接宽度不小于50cm,并用专用粘结剂或热焊方法粘结。4铺设排水层4前,需再次检查土工布是否破损,如有应及时更换。7. 2. 4透水管施工I透水管5采用C4级Φ 150mmUPVC波纹管,波纹管表面开孔面积7000 土 5%mm2/m,开孔为长方形,孔宽I I. 5mm,孔长10 15mm,开孔应均匀分布在四周,并沿周长方向设置在波谷。透水管5起点设置管堵。2先铺设排水层4的下层砾石,人工整平形成流水坡度,然后铺设透水管5,采用管卡连接,再铺设排水层4的其余部分,将透水管5覆盖。7.2.5生态带排水层、过滤层及滤料层施工I生态带的排水层4、过滤层3及过滤料层2所用材料先堆放在旁边路基上,然后用挖掘机及铲车进行填筑,配以人工整平,并采用震动平板夯夯实。2碌石排水层厚度35cm,分两层施工。先施工透水管5之下的IOcm厚度,根据透水管坡度,在土工布上方用砖块做好标高记号,砾石由人工按标高整平并夯实,然后按图纸要求均匀排放透水管,再用同样的方法铺设上层25cm厚砾石。3排水层完成后,铺设IOcm厚粗砂过滤层3,粗砂为河砂;人工整平并夯实后,放置约15天,进行自然沉降(粗砂填充排水层砾石间隙引起沉降);沉降后,重新找平、夯实。4过滤料层2 (砂粘土)选用瓯江砂,过滤料层2是生态带施工的重要环节,厚度60cm,分二层填筑,分层夯实。先施工30cm厚下层滤料层,待道路水泥稳定层施工完成且落水道牙预制缘石砌筑完成后,进行上层滤料层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城镇道路排水生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砖砌体砌筑的生态带侧墙(1),该生态带侧墙(1)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过滤料层(2)、过滤层(3)、排水层(4),在所述的排水层(4)中埋设有四根透水管(5),该透水管(5)与集水井(6)相连,集水井(6)与雨水支管(7)相连,雨水支管(7)与雨水主管(8)相连,且该雨水主管(8)间隔设置雨水窖井(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含军,娄晓东,丁建康,陈旭,任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