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矿物油除钒闪蒸反应釜。
技术介绍
目前粗四氯化钛精制过程中,采用矿物油法除钒,除钒反应釜中母液粘度大,固液比高、多泡沫、易挂壁、液位测量难度大,而国内通用的反应釜死角多、易挂壁、难排污、液相均匀度不佳,而且产能小,生产四氯化钛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物料挂壁,利于液相物料匀相工作的新型矿物油除钒闪蒸反应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上设有粗钛进料口和排污口,反应釜本体上安装有液位计和液下泵,液下泵的出口连接有出料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反应釜本体上部为直筒,下部并排设置第一锥形底和第二锥形底,两锥形底连接处圆滑过渡,两锥形底底部均设有排污口 ;第一锥形底下部设有粗钛进料口,液下泵的进料管伸入第一锥形底下部;出料管上设有矿物油加注口,出料管上安装有闪蒸装置,出料管与反应釜本体上部的回料口连接,回料口设置在第二锥形底的上方;反应釜本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气室,气室紧挨回料口设置,气室上设有出气口。采用上述结构后,反应釜本体上部为直筒、下部为锥形底,死角少,物料不易挂壁,利于液相物料的匀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矿物油除钒闪蒸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上设有粗钛进料口(2)和排污口(3),反应釜本体(1)上安装有液位计(4)和液下泵(5),液下泵(5)的出口连接有出料管(6),其特征是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部为直筒,下部并排设置第一锥形底(7)和第二锥形底(8),两锥形底连接处圆滑过渡,两锥形底底部均设有排污口(3);第一锥形底(7)下部设有粗钛进料口(2),液下泵(5)的进料管伸入第一锥形底(7)下部;出料管(6)上设有矿物油加注口(9),出料管(6)上安装有闪蒸装置,出料管(6)与反应釜本体(1)上部的回料口(10)连接,回料口(10)设置在第二锥形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春光,张铭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巴斯弗钛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