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国林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1249 阅读:4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分别插入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的轴承,通过紧固件将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锁紧,并将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与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的轴承压紧。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缆从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外部可以直接走入车架头管内,在车架头管处没有任何外露线缆。因此解决了车架到前叉走线不能内藏、车辆外观不够简洁大方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技术背景 传统的自行车前叉的立管贯穿车架头管,用一个长螺栓将前叉与车把立管与前叉立管吊紧。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有轴承,前叉立管在两端分别压紧轴承内圈,使得前叉可以自由地以车架头管中心为圆心转动,从而实现通过车把带动前叉控制自行车转向。这种连接方式前叉立管贯穿了车架头管,因此从车架走向车把的刹车线、调速线、控制线都无法从车架头管内走,只能从外部走线。自行车的车把转角可以在左右两侧超过90度(大转角主要用于推行时灵活的转向),这就导致外走线必须要留出很长一节外露,用于适应车把在两个极限位置,因此导致车辆外观无法做到线缆内藏,使得车辆外观无法做到简洁大方。因此目前的前叉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制约了线缆的内藏,使得车辆头部无法做到外观简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解决了车架到前叉走线不能内藏、车辆外观不够简洁大方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车架头管上下分别装有轴承,前叉上部件插入车架头管上部轴承,前叉下部件插入车架头管下部轴承,在车架头管内,插入车架头管内的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之间有空隙,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通过紧固件锁紧,同时将前叉上部件与车架头管上部轴承内圈压紧、前叉下部件与车架头管下部轴承内圈压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叉上部件顶部开有通孔,线缆可以从外部经由前叉上部件穿入车架头管内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叉下部件底部开有通孔,线缆可以从外部经由前叉下部件穿入车架头管内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头管与车架焊接缝的内圈圆柱面开有通孔,线缆可以从车架头管内腔经由该通孔穿入车架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应用本技术提供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分别插入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的轴承,通过紧固件将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锁紧,并将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与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的轴承压紧。应用本技术,线缆从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外部可以直接走入车架头管内,在车架头管处没有任何外露线缆。因此解决了车架到前叉走线不能内藏、车辆外观不够简洁大方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为示出实施例一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实施例一的前叉上部件的局部视图;图3为示出实施例一的前叉下部件的局部视图;图4为示出实施例一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的局部剖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内容,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一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图I为示出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的立体图,如图I所示,前叉上部件10、前叉下部件20从上下分别与车架头管30配合。图2为前叉上部件的局部视图,前叉上部件10包括前叉立管101,前叉上连接件102,前叉上焊接台103,前叉上焊接台103与前叉上连接件10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为一体,前叉立管101与前叉上连接件102、前叉上焊接台103分别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线缆可以从前叉立管101的顶部穿入,经过前叉立管101的内腔,从前叉立管101的底部穿出,即线缆可以从前叉上部件10贯穿。图3为前叉下部件的局部视图,前叉下部件20包括两个前叉腿201、前叉腿连接件202,两个前叉腿201分别与前叉腿连接件202焊接在一起。图4为示出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的局部剖面视图,结合图2、图3,可以看出前叉上连接件102顶部开有2个上锁紧孔1021,两个前叉腿201的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上锁紧螺母2011,螺栓穿过上锁紧孔1021旋入上锁紧螺母2011,螺栓穿过下锁紧孔2022,旋入下锁紧螺母1022,将前叉上部件10和前叉下部件20锁紧,同时将前叉上部件10、前叉下部件20与车架头管30、上轴承40、下轴承50之间锁紧。从图4的剖面视图可以看出,车架头管30在前后分别开两个通孔头管前走线孔301和头管后走线孔302。前叉立管101上下是贯通的,线缆从前叉立管101的顶部穿入,经过前叉立管101内腔,从前叉立管101底部穿出,到达车架头管30内腔,通过头管后走线孔302穿出;从前叉腿连接件202底部开有下走线孔2021,线缆自下走线孔2021穿入车架头管30内腔,通过头管后走线孔302穿出;因此不论是从前叉上部件10自上而下的走线,还是从前叉下部件20自下而上的走线,都可以直接穿入车架头管30内腔,由于走线基本与车架头管30中心重合,因此当前叉绕车架头管30转动时,走线与车架头管30只有非常微量的相对运动,走线不仅是内藏,而且基本不因前叉的转动影响线缆的长度,线缆的磨损非常小、使用寿命自然就很长。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分别插入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的轴承,通过紧固件将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锁紧,并将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与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的轴承压紧。应用本技术,线缆从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外部可以直接走入车架头管内,在车架头管处没有任何外露线缆。因此解决了车架到前叉走线不能内藏、车辆外观不够简洁大方的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车架头管上下分别装有轴承,前叉上部件插入车架头管上部轴承,前叉下部件插入车架头管下部轴承,在车架头管内,插入车架头管内的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之间有空隙,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通过紧固件锁紧,同时将前叉上部件与车架头管上部轴承内圈压紧、前叉下部件与车架头管下部轴承内圈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上部件顶部开有通孔,线缆可以从外部经由前叉上部件穿入车架头管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下部件底部开有通孔,线缆可以从外部经由前叉下部件穿入车架头管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头管与车架焊接缝的内圈圆柱面开有通孔,线缆可以从车架头管内腔经由该通孔穿入车架中。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分别插入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的轴承,通过紧固件将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锁紧,并将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与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的轴承压紧。应用本技术,线缆从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外部可以直接走入车架头管内,在车架头管处没有任何外露线缆。因此解决了车架到前叉走线不能内藏、车辆外观不够简洁大方的问题。文档编号B62K21/18GK202624540SQ20122022888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专利技术者童国林, 汪婷 申请人:童国林, 汪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车架头管上下分别装有轴承,前叉上部件插入车架头管上部轴承,前叉下部件插入车架头管下部轴承,在车架头管内,插入车架头管内的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之间有空隙,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通过紧固件锁紧,同时将前叉上部件与车架头管上部轴承内圈压紧、前叉下部件与车架头管下部轴承内圈压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国林汪婷
申请(专利权)人:童国林汪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