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8627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改进结构,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包括下模具导滑槽、形状对称的滑块一和滑块二;上模具底部中心设有圆台形的锁紧槽,其底部周边安装有四个对称的导柱,锁紧槽内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斜导柱;下模具导滑槽为长方体,其顶面中心设有轴向贯穿的凹槽,且凹槽纵截面为“⊥”形,其顶面周边设有四个对称的导柱槽;滑块一和滑块二上部分为半圆台、下部分为长方体,且纵截面为“⊥”形;滑块一和滑块二的半圆台顶面各设一个斜导柱槽;滑块一和滑块二的半圆台轴向面上各设有两个对称的纵向弧形曲面模腔,且弧形曲面模腔表面设有复数个定位针。有益效果是采用“half结构”,提高产品成型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改进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改进结构,属于模具

技术介绍
径向全包转子是由粉状的磁性材料模压成型,再经烧结、磨削而成的圆柱形径向磁体,主要用作电机转子。现有技术中,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通常为一个整体部件,并且模具中开设圆柱形模腔,使得圆柱形径向磁体采用直上、直下的成型与脱模的方式,这样一来,容易导致产品窗口破裂、产品表面出现毛刺等缺点,成型率低,不易于制造,影响工作效率,故而模具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改进结构,使得广品易于制造加工,提闻广品成型率和生广效率。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改进结构,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包括下模具导滑槽、形状对称的滑块一和滑块二;上模具底部中心设有圆台形的锁紧槽,其底部周边安装有四个对称的导柱,锁紧槽内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斜导柱;下模具导滑槽为长方体,其顶面中心设有轴向贯穿的凹槽,且凹槽纵截面为“丄”形,其顶面周边设有四个对称的导柱槽;滑块一和滑块二上部分为半圆台、下部分为长方体,且纵截面为“丄”形;滑块一和滑块二的半圆台顶面各设一个斜导柱槽;滑块一和滑块二的半圆台轴向面上各设有两个对称的纵向弧形曲面模腔,且弧形曲面模腔表面设有复数个定位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进模具采用“half结构”,主要特点在于下模具由滑块一和滑块二在下模具导滑槽中拼接而成,从而摒弃直上、直下的成型与脱模的方式,弧形曲面模腔表面的复数个定位针,可使成型的径向全包转子表面带有复数个凹槽,克服了产品易产生窗口破裂、表面出现毛刺等缺点。定位凸柱与定位凹槽的配合,导柱与导柱槽的配合,斜导柱与斜导柱槽的配合,以及锁紧槽与滑块一和滑块二对接出的圆台的配合,提高了滑块一和滑块二拼接的准确性和装置整体的稳固性。斜导柱与竖直面形成的倾角在装配时起到了合并滑块一和滑块二的作用。利用此装置,使得产品易于制造加工,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成型率,成型率近100%。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下模具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下模具的结构左视图;图3为滑块--种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滑块--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滑块二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图6为滑块二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上模具的结构主视图。图中1、下模具导滑槽,11、导柱槽,2、滑块一,21、定位凸柱,22、斜导柱槽,3、滑块二,31、定位凹槽,4、弧形曲面模腔,41、定位针,5、上模具,51、锁紧槽,52、导柱,53、斜导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和图7所示,本技术包括上模具5和下模具,下模具包括下模具导滑槽I、形状对称的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 ;上模具5底部中心设有圆台形的锁紧槽51,其 底部周边安装有四个对称的导柱52,锁紧槽51内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斜导柱53 ;下模具导滑槽I为长方体,其顶面中心设有轴向贯穿的凹槽,且凹槽纵截面为“丄”形,其顶面周边设有四个对称的导柱槽11 ;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上部分为半圆台、下部分为长方体,且纵截面为“丄”形;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的半圆台顶面各设一个斜导柱槽22 ;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的半圆台轴向面上各设有两个对称的纵向弧形曲面模腔4,且弧形曲面模腔4表面设有复数个定位针41。为了提高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的对准度,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在滑块一2的半圆台轴向面设有纵向的定位凸柱21,如图5和图6所示,滑块二 3的半圆台轴向面设有纵向的定位凹槽31。如图I所示,定位凸柱21与定位凹槽31形状相吻合,且均设于滑块一2和滑块二 3半圆台部分的圆心处。为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与组合模具的准确性,如图I、图2和图7所示,下模具导滑槽I凹槽分别与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的形状相吻合,上模具的导柱52与下模具导滑槽I内的导柱槽11形状相吻合,上模具的斜导柱53与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内的斜导柱槽22形状相吻合,锁紧槽51与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对接而成的圆台部分形状相吻合。且锁紧槽51母线与竖直面的夹角为7° -9°,斜导柱53与竖直面夹角比锁紧槽51母线与竖直面夹角小1° -2°。工作时,下模具固定在液压机的工作台上,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分别从下模具导滑槽I的凹槽两端插入准备对接,此时下模具导滑槽I凹槽分别与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的形状相吻合。然后,将上模具5的四个导柱52分别与下模具的导柱槽11对齐,同时两个斜导柱53分别与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中的斜导柱槽22对齐,由于斜导柱53与竖直面成一定的夹角,在向下插入斜导柱槽22过程的同时起到合并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的作用,与导柱52一起也起到了稳固装置的作用。当定位凸柱21和定位凹槽31相吻合时,滑块一 2和滑块二3就拼接成一个整体模具。此时,导柱52分别插入导柱槽,斜导柱53分别插入斜导柱槽22,吻合的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的上部分构成完整的圆台,且圆台嵌入上模具5的锁定槽51中,同时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的弧形曲面模腔4拼合起来构成两个完整的圆柱形模腔。采用“half结构”的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使得产品易于制造加工。其次,向圆柱形模腔内倒入适量的磁料粉,再操纵液压机使上模具下压,从而制得圆柱形径向磁体,即径向全包转子的毛坯。最后脱模时,取出上模具5,同时带动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分别向下模具导滑槽I的凹槽两端运动,然后将滑块一 2和滑块二 3从中拉出。由于弧形曲面模腔4表面设有复数个定位针41,则所得的径向全包转子的毛坯表面带有复数个凹槽,这种定位针41的设计利于成型,克服了产品易窗口破裂、表面出现毛刺等缺点。配合定位针41的构造,改用直上、直下的成型与脱模方式,提高产品成型率。·权利要求1.一种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改进结构,包括上模具(5)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具包括下模具导滑槽(I)、形状对称的滑块一(2)和滑块二(3);上模具(5)底部中心设有圆台形的锁紧槽(51),其底部周边安装有四个对称的导柱(52),锁紧槽(51)内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斜导柱(53);下模具导滑槽(I)为长方体,其顶面中心设有轴向贯穿的凹槽,且凹槽纵截面为“丄”形,其顶面周边设有四个对称的导柱槽(11);滑块一(2)和滑块二(3)上部分为半圆台、下部分为长方体,且纵截面为“丄”形;滑块一(2)和滑块二(3)的半圆台顶面各设一个斜导柱槽(22);滑块一(2)和滑块二(3)的半圆台轴向面上各设有两个对称的纵向弧形曲面模腔(4 ),且弧形曲面模腔(4 )表面设有复数个定位针(4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一(2)的半圆台轴向面设有纵向的定位凸柱(21),滑块二(3)的半圆台轴向面设有纵向的定位凹槽(31),且定位凸柱(21)与定位凹槽(31)形状相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导滑槽(I)凹槽分别与滑块一(2)和滑块二(3)的形状相吻合。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槽(51)与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径向全包转子注塑模具改进结构,包括上模具(5)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具包括下模具导滑槽(1)、形状对称的滑块一(2)和滑块二(3);上模具(5)底部中心设有圆台形的锁紧槽(51),其底部周边安装有四个对称的导柱(52),锁紧槽(51)内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斜导柱(53);下模具导滑槽(1)为长方体,其顶面中心设有轴向贯穿的凹槽,且凹槽纵截面为“⊥”形,其顶面周边设有四个对称的导柱槽(11);滑块一(2)和滑块二(3)上部分为半圆台、下部分为长方体,且纵截面为“⊥”形;滑块一(2)和滑块二(3)的半圆台顶面各设一个斜导柱槽(22);滑块一(2)和滑块二(3)的半圆台轴向面上各设有两个对称的纵向弧形曲面模腔(4),且弧形曲面模腔(4)表面设有复数个定位针(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长思苗德露
申请(专利权)人:右任磁电徐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