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才益专利>正文

一种浇铸模子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8607 阅读:4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铸模子的冷却结构,在浇铸模子的成形槽下方的模子本体上设有冷水通道,冷水通道为多个首尾相连的S形,嵌入模子本体内的冷水通道为平直部,而位于模子外的冷水通道为弯曲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在浇铸模子的成形槽下方的模子本体上设有冷水通道,所述冷水通道为多个首尾相连的S形,冷却水在冷水通道内迂回曲折地流过,降低了模子的内部温度,热量随冷却水流动而迅速排出,冷却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控制方便,能将模子内部温度降低,使得模子温度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消除内应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浇铸模子的冷却结构,属于有色冶炼的
;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浇铸模子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铜冶炼工艺中需将熔融铜液浇铸成重量规格一致的阳极板,然后送电解车间电解。决定阳极板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浇铸用模子的质量。绝大部分冶炼厂采用普通模子。普通模容易受热不均而变形造成阳极板废品率高。提高模子寿命可以减少母模制作数量、延长使用周期、降低铜冶炼生产成本和增加阳极铜产量。要增加模子寿命和降低废阳极板数量,必须从控制好模子温度、消除内应力上着手,而决定模子寿命的因素就是模子的冷却方式和冷却效果。现有模子冷却方式都是模子 表面喷淋冷却水。熔融的高温铜水,不断给模子加温,通过表面喷淋水强制冷却模子。将模子表面温度带走,模子在浇铸阳极板过程中模子因急冷急热,造成内应力不断累积,使得模子在内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变形、开裂,模子浇铸寿命极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冷却过程中能够有效消除浇铸阳极板内应力的浇铸模子的冷却结构,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此冷却结构的浇铸模子冷却系统。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浇铸模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浇铸模子的成形槽下方的模子本体上设有冷水通道,所述冷水通道为多个首尾相连的S形,嵌入模子本体内的冷水通道为平直部,而位于模子外的冷水通道为弯曲部。一种浇铸模子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旋转圆盘的圆周上设置有复数个模子,旋转圆盘的上方设置有分配机构,所述分配机构包括进水总管、旋转接头和分配器,所述旋转接头上端连接进水总管,所述分配器为两个通过管路联通的同轴圆环形,上面的圆环连接着分配器的下端,下面的圆环外周面设置有联通模子的冷却水分配口。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在浇铸模子的成形槽下方的模子本体上设有冷水通道,所述冷水通道为多个首尾相连的S形,冷却水在冷水通道内迂回曲折地流过,降低了模子的内部温度,热量随冷却水流动而迅速排出,冷却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控制方便,能将模子内部温度降低,使得模子温度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消除内应力;转动圆盘上设置有分配机构,可循环利用冷却水。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浇铸模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浇铸模子冷却系统的俯视图。图4是分配机构的俯视图。图5是分配机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技术,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如图I和图2所示浇铸模子的冷却结构,在浇铸模子I的成形槽2下方的模子本体上开有冷水通道3,嵌入模子本体内的冷水通道为平直部31,而位于模子外的冷水通道为弯曲部32,平直部31和弯曲部32是首尾联通的,即在浇铸模子内部形成多个首尾相连的S形,这样的结构益处在于能够使冷水通道位于模子本体内的部分更多,冷却水能够在冷水通道内迂回曲折地流过,降低了模子的内部温度,使得模子温度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消除了内应力。应用本技术的浇铸模子冷却结构之后,单块模子的使用寿命增加1000吨/块, 减少了模子更换、回炉处理的劳动强度,阳极板合格率提高了几个百分点。模子内外温度平衡后,消除了内应力,解决了模子变形、开裂而报废的问题,达到提高模子寿命的目的,改用新型模子后铜水流动性过大的问题得以解决,浇铸速度提高20%左右。如图3至图5所示,旋转圆盘的圆周上设置有复数个浇铸模子1,旋转圆盘的上方设置有分配机构4,分配机构4包括进水总管41、旋转接头44和分配器42,所述旋转接头44上端连接进水总管41,分配器为42两个通过管路联通的同轴圆环形,上面的圆环421连接着分配器的下端,下面的圆环422外周面设置有联通模子的冷却水分配口,冷却水分配口连接着球阀43。浇铸过程中圆盘是转动的,为了将冷却水送至模子上,采用分配机构的方式进行设计。分配机构4安装在转动圆盘中心的正上方,冷却水采用匹配的钢管从圆盘喷淋总管接过来,延伸至圆盘中心正上方,再通过进水总管41,将冷却水引入转动圆盘的分配机构4内,将引过来的冷却水(多少个模子就分多少路水管)通往每一个模子。通往每个模子的水管用匹配的钢管沿着圆盘的径向梁敷设。每个管上安装一个球阀43,便于更换模子时关水。在管头部接上一段软管。将软管的另外一头直接接在模子的入水口,冷却水从入水口进入,在模子内部回折多次后从出水口流出。出水口同样接上软管,再接至另外一根管上,将出水送回圆盘中心,在圆盘中心的下方,增设一个环形积水箱,将水回收在积水箱内,在积水箱的下方敷设一根水管,水管直接通往圆盘的回水井,和其他冷却水一起进入,达到了循环使用的目的。当然,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浇铸模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浇铸模子的成形槽下方的模子本体上设有冷水通道,所述冷水通道为多个首尾相连的S形,嵌入模子本体内的冷水通道为平直部,而位于模子外的冷水通道为弯曲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浇铸模子的冷却结构,在浇铸模子的成形槽下方的模子本体上设有冷水通道,冷水通道为多个首尾相连的S形,嵌入模子本体内的冷水通道为平直部,而位于模子外的冷水通道为弯曲部。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在浇铸模子的成形槽下方的模子本体上设有冷水通道,所述冷水通道为多个首尾相连的S形,冷却水在冷水通道内迂回曲折地流过,降低了模子的内部温度,热量随冷却水流动而迅速排出,冷却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控制方便,能将模子内部温度降低,使得模子温度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消除内应力。文档编号B22D27/04GK202621898SQ20122008991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专利技术者周才益, 张宜沪, 余有朝, 刘红斌, 赵大华 申请人:周才益, 张宜沪, 余有朝, 刘红斌, 赵大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浇铸模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浇铸模子的成形槽下方的模子本体上设有冷水通道,所述冷水通道为多个首尾相连的S形,嵌入模子本体内的冷水通道为平直部,而位于模子外的冷水通道为弯曲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才益张宜沪余有朝刘红斌赵大华
申请(专利权)人:周才益张宜沪余有朝刘红斌赵大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