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854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包括装在金属模型下模(21)上部的网片静靠框(14),在该网片静靠框内装有过滤净化网(16);在所述金属模型上模(11)的下部上装有网片动压框(15),该网片动压框能插入到所述网片静靠框内的过滤净化网的外侧位置。将该过滤静化装置设置在金属模具的下模内浇口的前中部处,且该网片静靠框与网片动压框合模装配而在金属模具的上、下模内浇道处形成一个整体;金属液在模具的内浇道处先经过网片静靠框与网片动压框之间、再在合模压紧的过滤净化网的分别过滤后,进入平稳静化区则平稳进入铸件型腔的各自部位并充满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防止氧化渣气孔、针孔在铸造工艺上的突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金属液过滤装置,特别是在铝合金翻转铸造、重力铸造エ艺エ艺中,涉及ー种应用于金属模型浇注系统的金属液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铝合金翻转铸造、重力鋳造エ艺中,设置在金属模型浇注系统的直浇ロ与横浇道之间的金属液过滤装置,其构造和使用方法是包括金属模型直浇道分型面或者金属模型直浇道分型面之间的结合面之间,在通过金属液的直浇道分型面内安放有金属丝网状过滤片或者泡沫陶瓷过滤片,以实现金属液在进入金属模型的横浇ロ之前而将悬浮在金属液中的氧化渣气挡在直浇道内的金属液过滤净化功能。但普遍在金属模型的一个直浇道引入底部的横浇道后,必须进入ニ个或ニ个以上的冒ロ,再从冒ロ通过内浇ロ进入铸件型腔,在金属液进入不同的长度和落差的横浇道、ニ个或ニ个以上的冒ロ流程中存在着二次 氧化造渣问题,使技术要求过高、尺寸较大的密封平面环面很难做到无可见气孔缺陷的优质铸件。另外,有时还被金属液中较多的氧化渣堵死过滤网孔,造成铸件欠铸报废,从而长期成为困扰鋳造行业生产优质铸件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悬浮在金属液中的氧化渣气进入铸件型腔、具有过滤净化效果、使用方便的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ー种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包括装在金属模型下模上部的网片静靠框,在该网片静靠框内装有过滤净化网;在所述金属模型上模的下部上装有网片动压框,该网片动压框能插入到所述网片静靠框内的过滤净化网的外侧位置。采用本专利技术后,该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设置在金属模型的下模内浇ロ的前中部,与金属模型的上下模形成为ー个整体,不仅能缩短了金属液在直浇道下部过滤后的不平稳流淌距离,更重要的是有效预防了原金属液在直浇道下部过滤后的不平稳流淌二次造渣、冲击式充型,不会产生低档次孔洞的缺陷铸件,并可达到现有现行铸件针孔、气孔技术标准提高ニ级的质量升级效果。从而实现了以物理性硬件方式防止氧化渣气孔、针孔在铸造エ艺上的突破,且保证エ艺使用方便,減少了由于氧化渣气孔、针孔产品的报废、降级降价的浪费,有效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为铸造行业的铸件质量升级降成本而提供了一个更实用有效的金属液过滤静化工艺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ー步说明。图I为公知的金属液过滤装置的实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安装在铸件型腔的内浇ロ处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的E-E剖视图。图5为图3中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的D-D剖视图。图6是图5的S-S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公知的金属液过滤装置为装在金属模型I (由上模11与下模21构成)上部的导流浇ロ杯4内的吊兜式金属过滤网5。在金属模型I的上部还装有预存浇 ロ杯6,金属液从预存浇ロ杯6中流经吊兜式金属过滤网5、经过导流浇ロ杯4而进入直浇道9。在流体重力落差的作用下,金属液带有一定冲击カ而快速经过多个内浇ロ 2,并正对着砂芯3以冲击状态充型。在此不平稳、冲击状态充型中会产生二次造渣和氧化气孔,并随液面上升会滞留悬浮于金属液朝上的自然鋳型中,在金属模型的上模11的型腔内下方处会形成多个皮下氧化渣气孔8,当充满型腔铸件7后,多个皮下氧化渣气孔8就固留在铸件相邻部位,此铸件加工后就造成皮下氧化渣气孔的鋳造缺陷,造成产品轻者补焊反修、重者报废的后果,此类缺陷普遍存在于金属模型鋳造行业,属于历史性困惑的鋳造缺陷难题。如图3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包括装在金属模型下模21上部的网片静靠框14 (为梯形凹坑斜面状,其具有若干个小口和大ロ的浇道),在该网片静靠框14内装有过滤净化网16 ;在所述金属模型上模11的下部上装有网片动压框15,该网片动压框15能插入到所述网片静靠框内的过滤净化网16的外侧位置(即在金属模型的上模11与下模21合模、金属液过滤静化工作状态时,网片静靠框与网片动压框也对应插合,使网片动压框压紧在过滤净化网片的外侧,如图6所示)。如图6所示,所述网片静靠框14为双边式网片静靠框17,所述网片动压框15也为对应的双边式网片动压框18,金属模型的上模与下模合模后,使双边网片动压框18能压住靠在双边网片静靠框17内的过滤净化网16。在工作状态时,该装在内浇ロ的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的下模下部凹形底部小于其上部端ロ,上模的双边式网片动压框18的下部端ロ大于其上部底部(有利于上模与下模的合模与脱模),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的数量、形状则根据具体的铸件エ艺需要确定。根据所述的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的使用方法是首先将所述的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设置在金属模型鋳造エ艺中的金属模具的下模内浇ロ的前中部处(即设在铸件型腔外部的内浇ロ与铸件型腔之间,如图3所示),且其网片静靠框的ロ部朝上,该网片静靠框与金属模具的上模朝下的内浇ロ对应的网片动压框合模装配而在金属模具的上、下模内浇道处形成一个整体;在此铸造的过滤静化工艺中,金属液(从直浇道9进入)在模具的内浇道13处先经过网片静靠框与网片动压框之间、再在合模压紧的过滤净化网的(100%)分别过滤后,进入平稳静化区19则平稳进入铸件型腔的各自部位并充满型腔;由于该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设置在进入铸件型腔的内浇ロ处,当金属液通过细小的过滤净化网的网孔后,金属液流量由于丝网多孔的分解而变小、其压力作用由于阻止而流速变慢,金属液立即变得洁净,并以无冲击、溢静式平稳充型(几乎是零距离进入金属模具型腔,落差的作用下冲击力快速分解消失,正对着砂芯3的冲击状态,在过滤净化后平稳、无冲击、溢淌式充型,二次造渣要素解除,氧化渣气孔消失,原来在金属模型的型腔内下方形成的多个皮下氧化渣气孔8得以消失),从而使金属模型鋳造的金属液体过滤净化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是在结构上在原内浇ロ处增加设置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金属液经过过滤净化网的过滤网孔后,其流量由于丝网多孔的分解而变小、流速变慢,呈现出静化后的凸形液面在铸件的型腔内平稳升液充型,铸件的皮下氧化渣气孔即可完全消除。ニ是现有技术存在的铸件皮下氧化渣气孔造成产品报废比例为70%,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二次氧化造渣问题,以及技术要求过高、尺寸较大的密封平面环面很难做到无可见气孔缺陷的优质铸件,有时被金属液中较多的氧化渣堵死过滤网孔,造成铸件欠铸报废,成为困扰鋳造行业生产优质铸件的瓶颈。三是在功能上该过滤静化装置根据内浇ロ的数量、形状、分布,以及铸件エ艺的需要而任意设置确定,解决了原エ艺浇ロ杯、 直浇道、横浇道、内浇口数量、形状、分布极度受限制的エ艺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在金属模型下模(21)上部的网片静靠框(14),在该网片静靠框(14)内装有过滤净化网(16);在所述金属模型上模(11)的下部上装有网片动压框(15),该网片动压框(15)能插入到所述网片静靠框内的过滤净化网(16)的外侧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静靠框(14)为双边式网片静靠框(17),所述网片动压框(15)也为对应的双边式网片动压框(18),金属模型的上模与下模合模后,使双边网片动压框(18)能压住靠在双边网片静靠框(17)内的过滤净化网(16)。专利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液过滤静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在金属模型下模(21)上部的网片静靠框(14),在该网片静靠框(14)内装有过滤净化网(16);在所述金属模型上模(11)的下部上装有网片动压框(15),该网片动压框(15)能插入到所述网片静靠框内的过滤净化网(16)的外侧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锦瑞邱远忠戴光永何德道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