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溅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789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溅瓶,其包括防溅瓶体,防溅瓶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出口管,防溅瓶体的下端部设有进口管,进口管上设置敞开端以及封闭端,敞开端插入防溅瓶体内、且敞开端的端面与防溅瓶体的内底部平齐,封闭端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进气孔靠近封闭端的底部。通过将敞开端设置在防溅瓶体的下端部、且敞开端的端面与防溅瓶体的内底部平齐,那么工作时,被蒸发的气体进入的防溅瓶体内后,从出口管进入仪器设备中,而冷凝液聚集在防溅瓶体的内底部后,从敞开端流入进口管,从进气孔直接回流至蒸发皿中,这样的设置,操作方便,并便于冷凝液的回收利用,同时也便于实验后的清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化学实验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学实验领域中的一种仪器,特别是一种新型防溅瓶
技术介绍
防溅瓶,即缓冲瓶,是化学实验领域中常用到的一种仪器。现有的防溅瓶,其一般包括球形的防溅瓶体、出口管以及进口管,进口管上设有封闭端以及敞开端,封闭端插入防溅瓶体的内腔,且留有一节管体在防溅瓶体的内腔上,在该节留在防溅瓶体的管体上设置有排气孔,且排气孔中离瓶底有一定的距离。该防溅瓶工作前,将进口管插入蒸发皿中,出口管插入仪器设备中,且防溅瓶倾斜安装,该夹角有蒸发皿与仪器设备间的位置决定。工作时,被蒸发的气体沿着进口管并从排气孔进去球形的防溅瓶体后,从出口管进入仪器设备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气体碰到防溅瓶体后变成冷凝液,由于在排气孔离瓶底有一定的距离,故该冷凝液无法直接沿着进口管回流至蒸发皿中。需要将本防溅瓶拆卸下来后,才能将防溅瓶体内的冷凝液倒回至蒸发皿中,这样,操作麻烦,且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实 验结束后,由于防溅瓶留有一节管体在防溅瓶体的内腔上,导致在清洗过程麻烦,清洗有死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溅瓶,其能使防溅瓶中冷凝液直接回流至蒸发器中,并且实验后容易清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防溅瓶,其包括防溅瓶体,所述防溅瓶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出口管,防溅瓶体的下端部设有进口管,所述进口管上设置敞开端以及封闭端,所述敞开端插入防溅瓶体内、且敞开端的端面与防溅瓶体的内底部平齐,所述封闭端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靠近封闭端的底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溅瓶体为锥形的防溅瓶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2个,进气孔均匀地设置在封闭端的管壁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口管的内孔直径略小于出口管的内孔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敞开端设置在防溅瓶体的下端部、且敞开端的端面与防溅瓶体的内底部平齐,那么防溅瓶工作前,将进口管插入蒸发皿中,出口管插入仪器设备中,工作时,被蒸发的气体从进气孔进入进口管并沿着进口管进入的防溅瓶体内后,从出口管进入仪器设备中,而冷凝液聚集在防溅瓶体的内底部后,从敞开端流入进口管,并从进气孔直接回流至蒸发皿中,这样的设置,操作方便,并便于冷凝液的回收利用,同时也便于实验后的清洗。本技术可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参照附图说明图1,一种新型防溅瓶,其包括防溅瓶体1,防溅瓶体I为锥形的防溅瓶体1,锥形的防溅瓶体I的上端部设置有出口管3,锥形的防溅瓶体I的下端部设有进口管2,进口管2上设置敞开端4以及封闭端5,敞开端4插入防溅瓶体I内、且敞开端4的端面与防溅瓶体I的内底部平齐,封闭端5的管壁上设有2个进气孔6,进气孔6均匀地设置在封闭端 径。通过将敞开端4设置在防溅瓶体I的下端部、且敞开端4的端面与防溅瓶体I的内底部平齐,那么防溅瓶工作前,将进口管2插入蒸发皿中,出口管3插入相应仪器设备的管道中,工作时,被蒸发的气体从进气孔进入进口管2并沿着进口管2进入的防溅瓶体I内后,从出口管3进入仪器设备中,而在防溅瓶体I内形成的冷凝液聚集在防溅瓶体I的内底部后,从敞开端流入进口管2,并从进气孔6直接回流至蒸发皿中,这样的设置,操作方便,并便于冷凝液的回收利用,同时也便于实验后的清洗。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防溅瓶,其包括防溅瓶体(1),所述防溅瓶体(I)的上端部设置有出口管(3),防溅瓶体(I)的下端部设有进口管(2),所述进口管(2)上设置敞开端(4)以及封闭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端(4)插入防溅瓶体(I)内、且敞开端(4)的端面与防溅瓶体(I)的内底部平齐,所述封闭端(5)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6),所述进气孔(6)靠近封闭端(5)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防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瓶体(I)为锥形的防溅瓶体。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防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6)的数量为2个,进气孔(6)均匀地设置在封闭端(5)的管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防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2)的内孔直径略小于出口管(3)的内孔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溅瓶,其包括防溅瓶体,防溅瓶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出口管,防溅瓶体的下端部设有进口管,进口管上设置敞开端以及封闭端,敞开端插入防溅瓶体内、且敞开端的端面与防溅瓶体的内底部平齐,封闭端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进气孔靠近封闭端的底部。通过将敞开端设置在防溅瓶体的下端部、且敞开端的端面与防溅瓶体的内底部平齐,那么工作时,被蒸发的气体进入的防溅瓶体内后,从出口管进入仪器设备中,而冷凝液聚集在防溅瓶体的内底部后,从敞开端流入进口管,从进气孔直接回流至蒸发皿中,这样的设置,操作方便,并便于冷凝液的回收利用,同时也便于实验后的清洗。本技术可应用于化学实验中。文档编号B01L3/00GK202621189SQ20122027452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专利技术者陶正国, 孙俊, 孙丹丹, 陈小兵 申请人: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防溅瓶,其包括防溅瓶体(1),所述防溅瓶体(1)的上端部设置有出口管(3),防溅瓶体(1)的下端部设有进口管(2),所述进口管(2)上设置敞开端(4)以及封闭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端(4)插入防溅瓶体(1)内、且敞开端(4)的端面与防溅瓶体(1)的内底部平齐,所述封闭端(5)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6),所述进气孔(6)靠近封闭端(5)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正国孙俊孙丹丹陈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