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穆月专利>正文

一种防溅锅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619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溅锅盖,包括第一盖体、加长筒体、翻炒装置;第一盖体包括锥形部和沿锥形部下边沿延伸的筒形部,加长筒体具有筒状结构,翻炒装置包括固定轴,以及连接于固定轴第一端的翻炒叶片;锥形部中部设有第一提手,第一提手固定于第一丝杆的第一端,第一丝杆伸入锥形部内部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与固定轴的第二端连接,锥形部上设有加料口;筒形部的外壁侧面设有凸条,加长筒体内壁侧面设有凹条,加长筒体套装在第一盖体的外侧,凸条插入凹条内,且一一对应,锥形部的边部设有丝母,丝母上安装有第二丝杆,加长筒体远离锥形部的一端的内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台,第二丝杆的第一端伸入限位凸台内,第二丝杆第二端上设有旋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炊具
,尤其涉及一种防溅锅盖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烹饪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中餐烹饪时,一般先将油进行加热,再放入菜进行翻炒,这样做经常会被烫伤,非常危险,即使入菜时,及时将锅盖盖上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被烫伤,但是在接下来的掀盖翻炒过程中,提高了烫伤的危险性;同时现在的锅盖深度无法调节,当需要在锅里防止一些高度较高的食物时,锅盖就显得很小,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溅锅盖。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溅锅盖,包括第一盖体、加长筒体、翻炒装置;第一盖体包括锥形部和沿锥形部下边沿延伸的筒形部,加长筒体具有筒状结构,翻炒装置包括固定轴,以及连接于固定轴第一端的翻炒叶片;锥形部中部设有第一提手,第一提手固定于第一丝杆的第一端,第一丝杆与锥形部螺纹连接,第一丝杆伸入锥形部内部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与固定轴的第二端连接;锥形部上设有加料口,加料口上配有加料口盖子,加料口盖子上设有第二提手;筒形部的外壁侧面设有凸条,且沿筒形部轴向延伸,加长筒体内壁侧面设有凹条,且沿其轴向延伸,加长筒体套装在第一盖体的外侧,且内径与筒形部的外径相适配,凸条插入凹条内,且一一对应,锥形部的边部设有丝母,丝母上安装有第二丝杆,加长筒体远离锥形部的一端的内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台,第二丝杆的第一端伸入限位凸台内,用于第二丝杆沿其第二端至第一端的位置,第二丝杆第二端上设有旋钮。优选地,旋钮和第二丝杆第二端通过卡扣连接。优选地,凸条和凹条均设有三个,且分别沿筒形部周向和加长筒体周向均布设置。 优选地,翻炒叶片与固定轴通过紧定螺钉连接。优选地,连接件为卡扣组件。优选地,锥形部上还设有压力平衡阀。优选地,翻炒叶片数量为两个,沿固定轴周向均匀设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在锅盖下方设置可翻动饭菜的翻炒装置,并通过加料口进行添加各种调料,在做饭菜需要翻炒时,无须将锅盖掀起即可操作,通过左右旋转第一提手,使翻炒装置实现旋转并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饭菜的翻炒;通过凸条和凹条的配合,旋转旋钮,第二丝杆转动,丝母在第二丝杆上上下移动,从而驱动第一盖体在加长筒体内上下移动,从而调节了锅盖的可用深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溅锅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溅锅盖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一种防溅锅盖,包括第一盖体1、加长筒体2、翻炒装置3 ;第一盖体1包括锥形部4和沿锥形部4下边沿延伸的筒形部5,加长筒体2具有筒状结构,翻炒装置3包括固定轴6,以及连接于固定轴6第一端的翻炒叶片7,具体设计中,翻炒叶片7与固定轴6通过紧定螺钉20连接,可以调节翻炒叶片7的倾斜角度;翻炒叶片7数量为两个,沿固定轴6周向均匀设置,实现快速翻炒。锥形部4中部设有第一提手8,第一提手8固定于第一丝杆9的第一端,第一丝杆9与锥形部4螺纹连接,第一丝杆9伸入锥形部4内部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10与固定轴6的第二端连接,具体地,连接件10为卡扣组件;锥形部4上设有加料口 12,加料口 12上配有加料口盖子13,加料口盖子13上设有第二提手11。通过在锅盖下方设置可翻动饭菜的翻炒装置3,并通过加料口 12进行添加各种调料,在做饭菜需要翻炒时,无须将锅盖掀起即可操作,通过左右旋转第一提手8,使翻炒装置3实现旋转并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饭菜的翻炒。筒形部5的外壁侧面设有凸条14,且沿筒形部5轴向延伸,加长筒体2内壁侧面设有凹条15,且沿其轴向延伸,加长筒体2套装在第一盖体1的外侧,且内径与筒形部5的外径相适配,凸条14插入凹条15内,凸条14和凹条15均设有三个,且对应,并分别沿筒形部5周向和加长筒体2周向均布设置,锥形部4的边部设有丝母16,丝母16上安装有第二丝杆17,加长筒体2远离锥形部4的一端的内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台18,第二丝杆17的第一端伸入限位凸台18内,用于第二丝杆17沿其第二端至第一端的位置,第二丝杆17第二端上设有旋钮19。通过凸条14和凹条15的配合,旋转旋钮19,第二丝杆17转动,丝母16在第二丝杆17上上下移动,从而驱动第一盖体1在加长筒体2内上下移动,从而调节了锅盖的可用深度。本实施方式中,旋钮19和第二丝杆17第二端通过卡扣22连接。通过拆卸卡扣22,从第二丝杆17上卸下旋钮19,将第二丝杆17与加长筒体2 —起从第一盖体1外部抽下分离,从而实现简单的第一盖体1的单独使用。为了调节锅内压力,在锥形部4上还设有压力平衡阀21。本技术涉及的其它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防溅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1)、加长筒体(2)、翻炒装置(3); 第一盖体(1)包括锥形部(4)和沿锥形部(4)下边沿延伸的筒形部(5),加长筒体(2)具有筒状结构,翻炒装置(3)包括固定轴¢),以及连接于固定轴(6)第一端的翻炒叶片(7); 锥形部(4)中部设有第一提手(8),第一提手(8)固定于第一丝杆(9)的第一端,第一丝杆(9)与锥形部(4)螺纹连接,第一丝杆(9)伸入锥形部(4)内部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10)与固定轴(6)的第二端连接; 锥形部(4)上设有加料口(12),加料口(12)上配有加料口盖子(13),加料口盖子(13)上设有第二提手(11); 筒形部(5)的外壁侧面设有凸条(14),且沿筒形部(5)轴向延伸,加长筒体(2)内壁侧面设有凹条(15),且沿其轴向延伸,加长筒体⑵套装在第一盖体⑴的外侧,且内径与筒形部(5)的外径相适配,凸条(14)插入凹条(15)内,且一一对应,锥形部(4)的边部设有丝母(16),丝母(16)上安装有第二丝杆(17),加长筒体(2)远离锥形部(4)的一端的内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台(18),第二丝杆(17)的第一端伸入限位凸台(18)内,用于第二丝杆(17)沿其第二端至第一端的位置,第二丝杆(17)第二端上设有旋钮(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锅盖,其特征在于,旋钮(19)和第二丝杆(17)第二端通过卡扣(2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锅盖,其特征在于,凸条(14)和凹条(15)均设有三个,且分别沿筒形部(5)周向和加长筒体(2)周向均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锅盖,其特征在于,翻炒叶片(7)与固定轴(6)通过紧定螺钉(2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锅盖,其特征在于,连接件(10)为卡扣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锅盖,其特征在于,锥形部(4)上还设有压力平衡阀(2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锅盖,其特征在于,翻炒叶片(7)数量为两个,沿固定轴(6)周向均匀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溅锅盖,包括第一盖体、加长筒体、翻炒装置;第一盖体包括锥形部和沿锥形部下边沿延伸的筒形部,加长筒体具有筒状结构,翻炒装置包括固定轴,以及连接于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溅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1)、加长筒体(2)、翻炒装置(3);第一盖体(1)包括锥形部(4)和沿锥形部(4)下边沿延伸的筒形部(5),加长筒体(2)具有筒状结构,翻炒装置(3)包括固定轴(6),以及连接于固定轴(6)第一端的翻炒叶片(7);锥形部(4)中部设有第一提手(8),第一提手(8)固定于第一丝杆(9)的第一端,第一丝杆(9)与锥形部(4)螺纹连接,第一丝杆(9)伸入锥形部(4)内部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10)与固定轴(6)的第二端连接;锥形部(4)上设有加料口(12),加料口(12)上配有加料口盖子(13),加料口盖子(13)上设有第二提手(11);筒形部(5)的外壁侧面设有凸条(14),且沿筒形部(5)轴向延伸,加长筒体(2)内壁侧面设有凹条(15),且沿其轴向延伸,加长筒体(2)套装在第一盖体(1)的外侧,且内径与筒形部(5)的外径相适配,凸条(14)插入凹条(15)内,且一一对应,锥形部(4)的边部设有丝母(16),丝母(16)上安装有第二丝杆(17),加长筒体(2)远离锥形部(4)的一端的内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台(18),第二丝杆(17)的第一端伸入限位凸台(18)内,用于第二丝杆(17)沿其第二端至第一端的位置,第二丝杆(17)第二端上设有旋钮(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穆月
申请(专利权)人:江穆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