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的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7096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输液用的全自动的输液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输液管路一、滴斗、输液管路二、药液过滤器、输液管路三、鲁尔接头和静脉输液针,输液管路三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滴斗内设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包括排气座、排气管和盖帽,排气座的底部固定在滴斗底端的滴液口处并与滴液口紧密配合,排气座内设有与滴液口相通的中空的排气管,排气管与排气座之间设有进液间隙,排气管与排气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槽,排气座的顶部设置盖帽,盖帽与排气座相卡合,盖帽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排气槽。本输液器结构合理,使用时无需倒置或挤捏压滴斗就能实现自动排气、自动充液和自动止液,使用快捷方便且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临床静脉输液用的全自动的输液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对临床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普遍采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这对防止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然而,这种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即使用时需要挤捏或倒置滴斗,否则会极易形成气体与液体的混合物,该气液混合物会迅速进入滴斗下方的输液管路内,形成输液时的气泡现象,对患者造成危害,所以医护人员在输液时,必须将输液导管内的气泡完全排出后再输液;在药液输液完毕后,由于没有自动截流功能,空气会进入下导管,换瓶后处理很麻烦,而且空气进入输液导管会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严重时会引发医疗事故。另外,随着人们对输液过程中微粒的认知,对药液过滤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人体毛细血管直径一般成人为6 8 μ m,婴幼儿约3 4 μ m,因此,普通15 μ m以上的药液过滤器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临床越来越 多的采用5μπι以下的精密过滤输液器,有些药物明确指明采用O. 2μπι或1.2μπι的输液器。在临床输液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输注多瓶药液,而一般输液器在第一瓶药液输注完毕后,由于没有自动止液截流功能,会因没有及时换瓶使得输液管路内药液流空,造成患者回血现象,而对进入输液管路内的空气后续处理很是繁琐,甚至需要重新更换输液器,既浪费药液同时还让患者再次经受静脉穿刺的皮肉之苦,増加护士工作量,还易引发医患纠纷。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倒置或挤捏滴斗且能够将自动排气、自动充液和自动止液相结合的全自动的输液器,使用快捷方便且安全可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全自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输液管路一、滴斗、输液管路ニ、药液过滤器、输液管路三、鲁尔接头和静脉输液针,输液管路三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滴斗内设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包括排气座、排气管和盖帽,排气座的底部固定在滴斗底端的滴液ロ处并与滴液ロ紧密配合,排气座内设有与滴液ロ相通的中空的排气管,排气管与排气座之间设有进液间隙,排气管与排气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槽,排气座的顶部设置盖帽,盖帽与排气座相卡合,盖帽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排气槽。本技术结构简单,排气座内设有中空的排气管,排气座和排气管之间有进液间隙,且排气管与排气座的侧壁上均设有进液槽,可使滴入滴斗内的液体顺利通过排气装置,进而流入滴斗下方的输液管路内,加之排气管上的进液槽可使同时滴入滴斗内的气液混合物顺利将气体排出,盖帽的设置可缓冲滴入滴斗的液体,防止滴斗内气泡的产生,使用安全,且使用时无需倒置或挤压滴斗,操作方便。所述的进液槽在排气管和排气座上分别设有三条,相邻的排气座上的进液槽和排气管上的进液槽之间的水平夹角为60°。进液槽均匀分布,使滴入滴斗的液体均匀流入滴斗下方的输液管路内,且有利于对流经进液槽的液体进行排气。所述的药液过滤器包括由上壳和下壳组成的壳体,上壳和下壳上分别设置进液口和出液ロ,壳体中设置隔离上壳和下壳的过滤膜,上壳偏上部至少设置一个带有疏水透气膜的排气孔,下壳中设置一液流通道,液流通道的顶部开有药液流通ロ,底部与出液ロ连通。由于上壳设有排气孔,这样,当上游管路内的气泡流经药液过滤器时会通过排气孔自动排出,因此过滤器具有垂直自排气功能,无需人工倒置,操作方便,井能保证正常输液。具体过程如下液体从上端进液ロ进入过滤器的上壳内腔,随着液面的上升,上壳内腔中的空气从排气孔中排出,随着上壳液体充满,过滤膜被液体浸润后,药液通过过滤膜进入下壳内腔中,当下壳液面上升到顶部时即进入下壳的液流通道中,从而从出液ロ流出。所述的过滤膜是聚醚砜过滤膜。本过滤器的过滤膜浸润后能够阻隔空气通过,起到自动止液功能,从而不必担心液体走空。当输注多瓶药液吋,即使第一瓶药液输注完毕后没有及时更换第二瓶,液体流到过滤器内时由于过滤膜能够分隔空气迫使液体停止流动,避免药液继续走空,从而避免了患者出现回血现象。而当换上新瓶之后由于过滤器上壳的排气孔的自排气功能,可将过滤器内及其上游管路下来的空气自动排出,从而能够使排气 装置再次自动排气自动充液而无需人工操作,从而保证可以继续正常输液。除上述外,所述的滴斗与药液过滤器之间的输液管路ニ的长度为5cnT50Cm。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输液器结构合理,使用时无需倒置或挤捏压滴斗,流量调节器也无需关闭,排气装置可以自动排气、输注药液,当液体进入到药液过滤器吋,不用倒置过滤器即可完成自排气并充满液体,护士只需观察静脉针滴出药液之后关闭调节器即可,使用十分方便快捷;输注多瓶药液时,药液过滤器中的过滤膜可以防止未及时更换药液产生的输液管路内液体走空现象,从而避免回血现象的产生,当换上新瓶之后,通过过滤器排气孔的自排气功能,可将过滤器内及其上游管路下来的空气自动排出,从而能够使排气装置再次自动排气自动充液而无需操作人员多余的动作,插上即可保证正常输液,使用十分方便并且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排气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排气座的立体图;图5是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套;2、瓶塞穿刺器;3、输液管路ー ;4、滴斗;5、排气装置;6、输液管路ニ ;7、药液过滤器;8、排气孔;9、输液管路三;10、流量调节器;11、鲁尔接头;12、静脉输液针;13、盖帽;14、排气座;15、排气管进液槽;16、进液间隙;17、排气管;18、排气座进液槽;19、排气槽;20、进液ロ ;21、上壳;22、过滤膜;23、出液ロ ;24、液流通道;25、下壳;26、药液流通ロ。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ー步描述如图f 4所示,全自动的输液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2、输液管路ー 3、滴斗4、输液管路ニ 6、药液过滤器7、输液管路三9、鲁尔接头11和静脉输液针12,瓶塞穿刺器2上帯有保护套I,输液管路三9上安装流量调节器10,滴斗4内设有排气装置5,排气装置5包括排气座14、排气管17和盖帽13,排气座14的底部固定在滴斗4底端的滴液ロ处并与滴液ロ紧密配合,排气座14内设有与滴液ロ相通的中空的排气管17,排气管17与排气座14之间设有进液间隙16,排气座14上设有三个排气座进液槽18,排气管17上设有三个排气管进液槽15,相邻的排气座进液槽18和排气管进液槽15之间的水平夹角为60°,排气座14的顶部设置盖帽13,盖帽13与排气座14相卡合,盖帽13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排气槽19。其中药液过滤器7的结构如图5所不,具体包括由上壳21和下壳25组成的壳体,上壳21和下壳25上分別设置进液ロ 20和出液ロ 23,壳体中设置隔离上壳21和下壳25的过滤膜22,过滤膜22可采用聚醚砜过滤膜,上壳21偏上部设置ー个带有疏水透气膜 的排气孔8,下壳25中设置ー液流通道24,液流通道24的顶部开有药液流通ロ 26,底部与出液ロ 23连通;滴斗4与药液过滤器7之间的输液管路ニ 6的长度为5cnT50Cm。操作时,取下保护套1,将瓶塞穿刺器2插入输液药瓶,不需要倒置或挤压滴斗4,也不需要关闭流量调节器10,液体便会自动经输液管路ー 3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2)、输液管路一(3)、滴斗(4)、输液管路二(6)、药液过滤器(7)、输液管路三(9)、鲁尔接头(11)和静脉输液针(12),输液管路三(9)上安装流量调节器(10),滴斗(4)内设有排气装置(5),排气装置(5)包括排气座(14)、排气管(17)和盖帽(13),排气座(14)的底部固定在滴斗(4)底端的滴液口处并与滴液口紧密配合,排气座(14)内设有与滴液口相通的中空的排气管(17),排气管(17)与排气座(14)之间设有进液间隙(16),排气管(17)与排气座(14)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槽,排气座(14)的顶部设置盖帽(13),盖帽(13)与排气座(14)相卡合,盖帽(13)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排气槽(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