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携式变温装置,包含一本体、至少一变温组件及一结合单元。该本体呈一长形袋状,其内具有一具有至少一开口的容置空间。该至少一变温组件设置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且用以改变本体的温度。该结合单元设置于本体的外侧面,包括分别邻近本体一端的一第一结合件及邻近该本体之另一端的一第二结合件。通过第一结合件与第二结合件的相互配合,而可将该本体固定于使用者所穿戴的织物或该使用者本身,其结构简单,使用和携带都更加的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携式变温装置。
技术介绍
面前,使用者在其患部做冰敷处理时,需使用冰袋或冰枕产品;热敷处理时,常使用热水袋等产品。但前述产品较适合于平坦且大面积的患部,如腹部或额头等,倘若使用者的患部位于脚踝或脖子等非平面的区域,则产品不易服贴于患部,造成冰敷、热敷的成效不佳。再者,该等常用的器材也因体积过大而不利于携带使用。 针对上述冰敷、热敷产品的问题,已有厂商开发出对应的产品供使用者使用,如公开号为第M319742号的技术,即揭露一种可固定于患部的冷热敷装置。该冷热敷装置虽解决了以往产品不易服贴于患部的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携式变温装置,可固定于使用者本身或使用者所穿戴的织物上,其结构简单,使用和携带都更加的方便。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携式变温装置,包括一本体、至少一变温组件及一结合单位。本体呈长形袋状,且该本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一开口。至少一变温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可改变所述本体的温度。结合单元设置于所述本体外侧面上,包括邻近所述本体一端的一第一结合件和邻近所述本体另一端的一第二结合件。上述第一结合件与第二结合件的相互配合,而可将本体固定于使用者本身或使用者所穿戴的织物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结合单元的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分别为一供织物穿设的环体。更优的,所述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分别为一弹性织物。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结合单元的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相反两侧面上,且可相互接合固定而使所述本体形成一环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为相互配合的魔鬼租、钮扣和拉链之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携式变温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开口两侧且供该关闭该开口的开阖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开阖件至少为相互配合的魔鬼毡、钮扣和拉链之一 O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变温组件至少为电热片、吸水棉片、凝胶袋、盐水袋和致冷片之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各组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可携式变温装置与一织物合并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可携式变温装置固定时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可携式变温装置另一实施状态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2——本体21——容置空间3——变温组件22——开口4——结合单元41——第一结合件42—第二结合件5—开阖件6-织物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的两个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I :参阅图I至图3,一种可携式变温装置,包含一本体2及分别设置于本体2的一变温组件3与一开阖件5。本体2呈一长形袋状,其内部形成具有一开口 22的容置空间21。本实施中,开阖件5设置于本体2邻近开口 22处的两相对侧,例如是一公一母的魔鬼毡、钉扣或拉链,供使用者操作来关闭或开启该开口 22。变温组件3由本体2的开口 22置入容置空间21后,提供本体2的温度改变,并视使用者的需求而提供对本体2降温或升温的功能,从而达到冰敷或热敷的目的。于本实施例中,变温组件3为一电热片,可由一外部电力源(图未示)进行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加热过程,而使本体2温度升高,达到对使用者欲使用的位置进行保暖或热敷的功能。为了使本体2能均匀地受到变温组件3传导的温度,因此,变温组件3与本体2同样地呈一条状体,且两者兼具可弯折性。因此,当本体2弯折时,变温组件3亦可以配合本体2的形状而弯折,且可均匀地将温度传导给本体2。在此须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可携式变温装置中的变温组件3虽然为电热片,整个装置即产品相当于一热敷装置,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也可将变温组件3更换为一致冷片(图未示),则产品相当于一冰敷装置,使用者可用来进行降温或冷敷等用途。当然,本专利技术的变温组件3亦可为须经过额外加热或降温后使用的吸水棉片、凝胶袋或盐水袋等,从而提供多样的冷热敷产品。甚至,电热片、致冷片等各种变温组件3可同时连同本专利技术其它构件成组贩卖,则使用者可视需求而自行更换。为了使本体2更能服贴于使用者欲使用的位置,因此,本可携式变温装置特别设计包含一连设于本体2且用以将本体2固定的结合单元4。结合单元4设置于本体2的外侧面上,包括分别邻近本体2 —端的一第一结合件41及邻近本体另一端的一第二结合件42。第一结合件41与第二结合件42皆呈一环体,且供一可用以围绕且贴合于使用者欲使用位置的织物6穿设。此外,第一结合件41与第二结合件42皆具一弹性回复力,分别让第一结合件41与第二结合件42所形成的环体可由弹性回复力而提供束紧织物6的作用,进一步让本体2固定贴合于织物5,并让使用者在搭配织物5使用本专利技术时,不易滑落(如图3)。在本实施例中,织物6为一条可供围绕使用的围巾或毛巾,让使用者将通过结合单元4将本体2固定于织物6上,不仅提升本专利技术的美观性,且能通过织物6起到增强固定的作用,此外,第一结合件41与第二结合件42亦可为不具弹性回复力的环体,同样地可供织物6穿设使用。另外,本技术在使用时,亦能单独由结合单元4套合于欲使用的位置(如四肢),并不限制搭配织物6才能使用。实施例2 参阅图4至图6,一种可携式变温装置,其大部构件皆于第一实施例相同,同样地是将变温组件3置放于本体2内使用,因此对于相同构件不在此加以赘述,仅于下文介绍不同之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单元4型态的改变。结合单元4的第一结合件41与第二结合件42在本实施例中是分别位于本体2的相反两侧,且通过第一结合件41与第二结合件42相互接合固定而使本体2形成一环形,用以围绕且贴合于使用者本身欲使用的位置(如图6)。在本实施例中,相互接合固定的第一结合件41与第二结合件42分别为一公一母的魔鬼毡,以此达到将本体2固定成一环形的目的,当然,第一结合件41与第二结合件42的型态并不以此为限,亦可以为相互扣合的钉扣型式或其可相互配合的其他型式呈现。综上所述,由结合单元4的第一结合件41与第二结合件42的设置,而使本体2可贴合于使用者欲使用位置,通过设置于本体2的变温组件3进行冷、热敷或是降温、保暖等用途,再者,不仅能单独使用,且更能与现有衣物结合搭配使用,从而达成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但凡依本技术专利的申请范围及专利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属于本技术专利的包括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变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2),呈长形袋状,且该本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21),该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一开口 (22); 至少一变温组件(3),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可改变所述本体的温度; 一结合单元(4),设置于所述本体外侧面上,包括邻近所述本体一端的一第一结合件(41)和邻近所述本体另一端的一第二结合件(4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变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单元的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分别为一供织物穿设的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变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2),呈长形袋状,且该本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21),该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一开口(22);至少一变温组件(3),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可改变所述本体的温度;一结合单元(4),设置于所述本体外侧面上,包括邻近所述本体一端的一第一结合件(41)和邻近所述本体另一端的一第二结合件(4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豪绅纤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