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方法及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装置为扎钢筋网板时使用的支架,包括一横梁,分别设置在横梁两端的“A”字形的支撑脚;该预制施工方法的步骤如下:1)排放好钢筋:在方便施工的场所,根据施工中对钢筋网板尺寸的不同要求,先将所述支架排好,然后在所述支架上排放好横、直钢筋;2)将钢筋扎牢:工人站在钢筋网的四周,将所述钢筋网四边的钢筋扎牢;3)制成钢筋网板:将上下两层钢筋网叠好,与中间的上下支架扎牢,制成完整的钢筋网板;4)运至现场,安放到位,进行混凝土浇灌;利用支架支撑起钢筋网进行施工和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方法,能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施工环境,缩短施工工期,并容易安排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浇铸混凝土中使用的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目前在浇铸混凝土楼板(或基础)时,一般都是先支撑平台(或平整地基),然后在支撑好的平台上排好钢筋,再由人工扎好钢筋,制成钢筋网板,普通的楼板一般设有上下两层钢筋网,中间由上下支架支撑,最后要等到上层钢筋网扎好、制成完整的钢筋网板后才能灌入混凝土泥浆,浇铸成混凝土楼板(或基础);这种施工方法的缺点是1)劳动强度大由于排好的钢筋都是平铺在支撑平台上的,工人扎钢筋时都得蹲着施工,一般都不能坚持两小时以上;2)施工环境差由于是现场露天施工,风、雨、日晒以及高空作业的施工环境常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3)施工工期长在整个浇铸混凝土楼板(或基础)的施工工期中,除了包括支撑平台(或平整地基)、浇灌水泥、水泥凝固等工期以外,还包括人工扎钢筋,制成钢筋网板的工期,而钢筋网板的工期因扎钢筋劳动强度大、工效低使得工期较长,又因室外的恶劣施工环境,如夏日高温、大风大雨以及夜间高空不能作业等使工期延长,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特别是基础的施工,在一片夯实平整的原土上扎钢筋,最令人不满的是,等制成钢筋网板时,这片原土早已踩成稀泥了,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施工质量;4)施工安排难由于支撑平台(或平整地基)、扎钢筋、浇灌水泥、水泥凝固等各道工序间互相牵制,互相制约,后道工序只有等前道工序完成后才能开始,经常出现等工现象,造成人工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施工环境,缩短施工工期,容易安排施工的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方法及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的装置,即扎钢筋网板时使用的支架,包括一横梁,分别设置在横梁两端的“A”字形的支撑脚;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支架横梁的长度和支架的高度也可以根据施工的钢筋网板的尺寸和工人的身高进行合理的选择。较佳地,所述支架由螺纹钢筋焊接而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1)排放好钢筋在方便施工的场所,根据施工中对钢筋网板尺寸的不同要求,先将所述支架排好,然后在所述支架上排放好横、直钢筋(垂直、平行于支架横梁);2)将钢筋扎牢a)工人站在钢筋网的四周,将所述钢筋网四边的钢筋扎牢,一般身高的工人都能将距离四边约1M宽的钢筋网扎牢;3)制成钢筋网板将上下两层钢筋网叠好,与中间的上下支架扎牢,制成完整的钢筋网板;4)运至现场,安放到位,进行混凝土浇灌。较佳地,所述钢筋网的宽度在2-3M之间的,在所述步骤2)a)后b)为防止竖直后中间没扎牢的钢筋会下垂移位,用平行于支架横梁的辅助钩插入钢筋网;c)将钢筋网的一长边吊起,使钢筋网直立在地上,由人工将中间的钢筋扎牢。较佳地,所述钢筋网的宽度大于3M的,在所述步骤2)a)后b)为防止竖直后中间没扎牢的钢筋会下垂移位,用平行于支架横梁的辅助钩插入钢筋网;c)将钢筋网的一长边吊起,使钢筋网直立在地上,由人工将中间能施工(操作)的钢筋扎牢; d)最后在所述支架上放置可站工人的搁板,或者将钢筋网上下翻个身,把原在地上的长边吊起,然后由人工将其余部分的钢筋扎牢。较佳地,所述方便施工的场所为室内的车间、工棚。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方法及装置,由于采用支架支撑起钢筋网进行施工,工人扎钢筋时不用蹲着、可以站着操作,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确保了施工质量;由于将现场露天施工改为室内预制施工,避免了露天施工中的风、雨、日晒以及高空作业等环境因素的干扰,克服了室外恶劣施工环境如夏曰高温、大风大雨以及夜间高空不能作业等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的影响;由于采用预制施工的方法,钢筋网板是预先制好的,制作钢筋网板的工期与整个浇铸混凝土楼板(或基础)的施工周期无关,从而缩短了整个建筑施工的周期,加快了整个建筑施工的进度;同时由于钢筋网板是预制件,避免了扎钢筋工序与其它工序间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情况,克服了浪费人工的等工现象,使建筑施工的施工安排更容易,更合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扎钢筋网时使用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扎钢筋网时钢筋、支架的布局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吊竖起钢筋网板扎网板中间的钢筋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吊竖钢筋网时用于支撑钢筋的辅助钩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相似的方法、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扎钢筋网板时使用的支架包括一横梁1,分别设置在横梁两端的“A”字形的支撑脚2,所述支架由螺纹钢筋焊接而成;支架横梁1长为1M,支架高为0.7M;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支架横梁1的长度和支架的高度也可以根据施工的钢筋网板的尺寸和工人的身高进行合理的选择。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方法,参见图2所示,以4M×5M(米)的扎钢筋网板为例,其步骤如下1)排放好钢筋在方便施工的场所,先将横梁1为1M长的支架四个一排(每排长4M)排五排,各排间隔为1M,然后在支架间排放好总长为5M的横钢筋(垂直于支架横梁),再在横钢筋上排放好总长为4M的直钢筋(平行于支架横梁);2)将钢筋扎牢a)工人站在由支架支撑的钢筋网的四周,将钢筋网四边的钢筋扎牢,一般身高的工人都能将距离四边约1M宽的钢筋网扎牢;b)为防止竖直后中间没扎牢的钢筋会下垂移位,用平行于支架横梁的辅助钩6(如图4所示)插入钢筋网3,所述辅助钩6的一头钩住已扎牢的钢筋,另一头钩住中间没扎牢的钢筋,所述辅助钩6的长度h根据不同钢筋网的钢筋之间的不同尺寸定做;c)然后如图3所示,将钢筋网3的5M长的一边用吊绳4吊起,使钢筋网3竖直立在地上,高4M,一般身高的工人就能将直立的钢筋网3的离地1至2M间的钢筋扎牢;d)最后可将钢筋网3上下翻个身,把原在地上的5M长的一边吊起,然后把钢筋网3的另一段离地1至2M间的钢筋扎牢;钢筋网3竖直立在地上时,工人可站着在钢筋网3的一面或同时在钢筋网3的两面进行施工,如图3所示,这样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增加施工面,以提高工效;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将钢筋网3上下翻身,可以就地取材,在所述支架上放搁板,工人可站在所述搁板上将其余的钢筋扎牢;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如果钢筋网的宽度小于2M,就不用吊起钢筋网施工,仅通过步骤a)就可以将钢筋扎牢;如果钢筋网的宽度在2-3M之间,就只需一次吊起钢筋网施工,不用将钢筋网翻身或在所述支架上放搁板,即通过步骤a)、b)和c)就可以将钢筋扎牢;3)预制成钢筋网板将上下两层钢筋网叠好,与中间的上下支架扎牢,制成完整的钢筋网板。4)运至现场安放到位在建筑施工中,根据不同部位的不同尺寸,先预制好不同的钢筋网板,编好号,只要在施工现场需要前完成即可;在浇铸混凝土楼板(或基础)的施工中,运至现场,再对号入座,根据不同部位吊入不同编号的钢筋网板,安放到位,进行混凝土浇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使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梁,分别设置在横梁两端的“A”字形的支撑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使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梁,分别设置在横梁两端的“A”字形的支撑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使用的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架由螺纹钢筋焊接而成。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的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的步骤如下1)排放好钢筋在方便施工的场所,根据施工中对钢筋网板尺寸的不同要求,先将所述支架排好,然后在所述支架上排放好横、直钢筋;2)将钢筋扎牢a)工人站在钢筋网的四周,将所述钢筋网四边的钢筋扎牢;3)制成钢筋网板将上下两层钢筋网叠好,与中间的上下支架扎牢,制成完整的钢筋网板;4)运至现场,安放到位,进行混凝土浇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网板的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的宽度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华,叶渭钰,
申请(专利权)人:何振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