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扩管时铜管弯曲变形的热交换器胀管机,包括本体机架,于本体机架两侧连接有导柱,导柱上由上而下依序穿设有压模座,多个中间支板,上U形承座,下U形承座,端板定位座,本体机架中央设置主油压缸,主油压缸主轴连接该压模座,主油压缸的滑块行程上设有接触开关,压模座下方连接扩管元件,上U形承座安装一组辅助气压缸,辅助气压缸的气缸轴顶端与下U形承座结合,辅助气压缸被所述的接触开关控制。(*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胀管机。一般热交换器胀管机,是在热交换器制作过程中,将数支铜管并排,然后套上许多片散热片并排列整齐,使铜管与散热片紧密结合,在第一次扩管完成处使整组铜管和整组散热片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大的个体,铜管与散热片间无松动情形。第二次扩管目的是在预留之铜管上作喇叭嘴,以便于热交换器铜管的穿接,但是习知的热交换器胀管机在设计上是第一次扩管尚未接近90%完成就进行第二次扩管制作喇叭嘴,此时在铜管底部如同细长柱一般受到轴向力量,而且并未受侧向力支撑,所以铜管底部就很容易弯曲变形,管径愈小铜管愈容易弯曲变形,而铜管弯曲变形造成热交换器散热效果不佳,对于新型的热交换器,为了维护环保亦要兼顾冷气及冷冻效果,所以体积亦愈来愈小,铜管直径亦愈来愈小,如此习知之热交换器胀管机实难配合产业上之实际需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胀管机,使得热交换器的铜管在扩管过程中不会弯曲变形,以确保热交换器散热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交换器胀管机,包括本体机架,于本体机架两侧连接有导柱,导柱上由上而下依序穿设有压模座,多个中间支板,上U形承座,下U形承座,端板定位座,本体机架中央设置主油压缸,主油压缸主轴连接该压模座,主油压缸的滑块行程上设有接触开关和停止下降接触开关,压模座下方连接扩管元件的棋杆,棋杆贯穿二次扩管头,棋杆端头设置一次扩管头,二次扩管头上方为二次扩管压杆,二次扩管压杆贯穿脱料杆,脱料杆与该下U形承座连接,二次扩管压杆与该上U形承座连接;下U形承座下方被气缸固定座承接,气缸固定座连接提升气缸的气缸轴;其特征在于于上U形承座安装一组辅助气压缸,辅助气压缸的气缸轴顶端与下U形承座结合,辅助气压缸被所述的接触开关控制。本技术的效果是本技术在热交换器胀管机的上、下U形承座之间设置一组辅助气压缸,并于主油压缸滑块行程上配置一组接触开关,使得在第一次扩管尚未完成前由辅助气压缸顶住上U形承座,使上U形承座无法下降,在第一次扩管接近完成时使接触开关动作,控制辅助气压缸动作使上U形承座下降,进行第二次扩管,这样就使热交换器的铜管不会被压坏,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散热效果。为对本技术结构、功效特征有更深一层了解,兹配合图示详加说明如后附图的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合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辅助气压缸及扩管元件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扩管元件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辅助气压缸及扩管作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辅助气压缸及扩管作动示意图。请参阅图1、2所示系为本技术的热交换器胀管机的组合示意图,其包括主油压缸10,压模座11,中间支板12,上U形承座13,下U形承座14,端板定位座15,提升气缸16,气缸固定座17,扩管元件18,接触开关19,本体机架20及导柱21。该本体机架20两侧连接有导柱21,而导柱21由上而下穿设有压模座11,多个中间支板12,上U形承座13,下U形承座14,端板定位座15。本体机架20中央置有主油压缸10,并在后方安装有一组接触开关19及停止下降接触开关24,接触开关19被主油压缸10之滑块101碰触时产生开关作用。该压模座11与主油压缸10之主轴连接,并在下方与扩管元件18之棋杆182连接。该下U形承座14下方置有扩管元件18并受气缸固定座17承接,而气缸固定座17连接提升气缸16的气缸轴并被该气缸轴贯穿。请参阅图3,4所示,上U形承座13设置一组辅助气压缸23,辅助气压缸23之气缸轴顶端顶住下U形承座14,辅助气压缸23并与接触开关19配合控制形成一防止热交换器胀管弯曲变形装置。该扩管元件18包括相连接的一次扩管头181与棋杆182,棋杆182贯穿二次扩管头183,二次扩管头183上方为二次扩管压杆185,而二次扩管压杆185贯穿脱料杆184,脱料杆184与下U形承座14连接,二次扩管压杆185则与上U形承座13连接。当本技术热交换器胀管机开始工作时,主油压缸10使压模座11、中间支板12、上U形承座13、下U形承座14往下下降。下U形承座14下降碰到设定好的气缸固定座17,就不再下降,同时辅助气压缸23将下U形承座14与上U形承座13顶着呈分开状态如图5所示。虽然下U形承座14碰到气缸固定座17即停止不动,但主油压缸10仍然驱动压模座11下降,使压模座11下方之棋杆182推动一次扩管头181,对热交换器22之铜管221进行扩管,使铜管221和散热片222紧密结合。一次扩管头181继续往下扩管,将近完成时,整个热交换器22之铜管221及散热片222紧密结合成一体。此时主油压缸10之滑块101碰到接触开关19,于是将辅助气压缸23及提升气缸16之内部泄压,使上U形承座13及下U形承座14重叠在一起,如图6所示,继续慢慢下降,此时固定在上U形承座13模具内的二次扩管压杆185随着上U形承座13下降,直接压着二次扩管头183,进行二次扩管动作,将铜管扩成喇叭口,直到碰到端板固定座15,主油压缸10之滑块101亦同时碰到停止下降接触开关24,停止下降,扩管工作完成,各构件复位,压模座11、中间支板12、上U形承座13、下U形承座14开始往上升,下U形承座14内之脱料杆184将一次扩管头181、二次扩管头183由铜管221内脱离,整个扩管工作即完成。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热交换器胀管机,可有效防止热交换器铜管弯曲变形,适用于各种热交换器扩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胀管机,包括本体机架,于本体机架两侧连接有导柱,导柱上由上而下依序穿设有压模座,多个中间支板,上U形承座,下U形承座,端板定位座,本体机架中央设置主油压缸,主油压缸主轴连接该压模座,主油压缸的滑块行程上设有接触开关和停止下降接触开关,压模座下方连接扩管元件的棋杆,棋杆贯穿二次扩管头,棋杆端头设置一次扩管头,二次扩管头上方为二次扩管压杆,二次扩管压杆贯穿脱料杆,脱粒杆与该下U形承座连接,二次扩管压杆与该上U形承座连接;下U形承座下方被气缸固定座承接,气缸固定座连接提升气缸的气缸轴;其特征在于:于上U形承座安装一组辅助气压缸,辅助气压缸的气缸轴顶端与下U形承座结合,辅助气压缸被所述的接触开关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胀管机,包括本体机架,于本体机架两侧连接有导柱,导柱上由上而下依序穿设有压模座,多个中间支板,上U形承座,下U形承座,端板定位座,本体机架中央设置主油压缸,主油压缸主轴连接该压模座,主油压缸的滑块行程上设有接触开关和停止下降接触开关,压模座下方连接扩管元件的棋杆,棋杆贯穿二次扩管头,棋杆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清源,
申请(专利权)人:蔡清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