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877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其包括新风进风气室、排风进风气室、新风送风气室和排风送风气室,其中,所述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内还设有将新风进风气室与新风送风气室连通构成新风旁通气路的新风旁通风口,以及将排风进风气室与排风送风气室连通构成排风旁通气路的排风旁通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不增大机体体积的情况下同时将新风与排风通过不同气道进行旁通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型新风机
技术介绍
全热交换型新风机的主要工作原理包括: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排风进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芯体后由排风送风机排出室外;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新风进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芯体后由新风送风机送入室内,其中,两股气流在全热交换芯体处交汇时完成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如此循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并降低能耗的目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在春、秋季使用时,此时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差较小,室内往往不需开启温度调节设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全热交换芯体进行全热交换,不仅交换效率低下,而且减小了室内新风换气量,加大了室内的能量消耗。对此,现有技术中有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在春、秋两季(温差较小时)使用时采用以下方式:在新风机内的室内排风侧气流通道上设置一个过风通道,通过风阀控制该过风通道的通断。由用户通过控制板操控风阀开闭,风阀闭合时,室外新风与室内排风可以通过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风阀开启时,室内排风通过设置的过风通道排出室外,室外新风则通过热交换芯体进入室内。其主要原理为:当风阀开启时,室内排风不通过热交换芯体而直接排出室外,室外新风则仍旧经热交换芯体进入室内,这样,两股风的气流就不会在热交换芯体中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在室内与室外侧温差较小时不使用全热交换功能的目的。现有技术的这种旁通方案造成新风侧与排风侧存在阻力差,使用旁通时排风风量大于新风进风量,导致室内呈现负压,从而使得室外未经过滤空气可直接进入室内(例如经门窗缝隙等);同时,现有技术的新风机还具有如下缺点:旁通结构体积较大,热交换芯体单侧过风,且长时间在两侧存在压力差,增大了热交换芯体损耗,旁通效率较低,增加机组能耗、减小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现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其能够实现室内排风和/或室外新风不通过全热交换芯体而排出室外和/或进入室内,可以形成双旁通通道。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其包括新风进风气室、排风进风气室、新风送风气室和排风送风气室,其中,所述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内还设有将新风进风气室与新风送风气室连通构成新风旁通气路的新风旁通风口,以及将排风进风气室与排风送风气室连通构成排风旁通气路的排风旁通风口。优选地,所述新风旁通风口处设有新风旁通风阀,所述排风旁通风口处设有排风旁通风阀。优选地,所述新风旁通风阀包括第一风板和用于驱动第一风板运动的新风旁通驱动电机,和/或,所述排风旁通风阀包括第二风板和用于驱动第二风板运动的排风旁通驱动电机。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板可枢转地安装在新风进风气室侧,和/或,所述第二风板可枢转地安装在排风进风气室侧。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送风气室内的新风送风机和设置在所述排风送风气室内的排风送风机,所述新风送风机和所述排风送风机布置成在径向方向上彼此重叠。优选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室内空气温度和室外空气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新风旁通风口和排风旁通风口的开闭。优选地,在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不低于设定值时,所述新风旁通风口和排风旁通风口被关闭;在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低于设定值时,所述新风旁通风口和排风旁通风口被开启。优选地,还包括分别用于检测新风气路和排风气路内的静压的第一静压检测装置和第二静压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全热交换型新风机根据检测到的新风气路与排风气路的压力差控制所述新风旁通风口和/或所述排风旁通风口的开度。优选地,所述全热交换型新风机还包括检测排风送风机转速的风机转速检测装置,以及根据所述风机转速检测装置的信号控制排风送风机的转速的风机转速控制装置。本技术实现了不增大机体体积的情况下同时将新风与排风通过不同气道进行旁通的目的。本技术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只将排风一个气流单旁通时所造成的新风侧与排风侧出现压差导致室外气体直接由房间空隙吸入室内的不利情况。同时,采用双旁通设计提高了旁通换气效率,提高了全热交换装置的使用环境范围,减小了能量消耗,降低了热交换芯体的损耗。附图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图1A为本技术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的示意性视图;图1B为图1A的左视示意图;图2为图1A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的三维模型示意图;图3A为图1A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在全热交换模式下运行时的示意性视图;图3B为图3A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图3A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的三维模型示意图,其中拆除了全热交换芯体以显示内部构造;图5A为图1A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在双旁通模式下运行时的示意性视图;图5B为图5A的左视示意图;图6为图5A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的三维模型示意图,其中拆除了全热交换芯体以显示内部构造;图7为本技术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的旁通部件中风口与风阀的剖视示意图;以及图8为图7的旁通部件的三维模型图。图中:1-新风进风口、2-排风进风口、3-排风出风口、4-新风出风口、5-新风旁通风口、6-排风旁通风口、7-新风进风气室、8-排风进风气室、9-新风送风气室、10-排风送风气室、11-新风旁通风阀、12-新风旁通驱动电机、12A-驱动电机控制装置、13-排风旁通风阀、14-排风旁通驱动电机、14A-驱动电机控制装置、15-室外空气温度检测装置、16-室内空气温度检测装置、17-新风送风机、18-排风送风机、19-风机转速控制装置、20-风机转速检测装置、21和22-静压检测装置、23全热交换芯体;A-风板卡片、B-驱动电机、C-风板、D-风阀支架。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见附图1A、1B和图2,本技术的优选结构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包括新风进风气室7、排风进风气室8、新风送风气室9、排风送风气室10、新风送风机17、排风送风机18和全热交换芯体23,其中,新风进风气室7、全热交换芯体23、新风送风气室9以及新风送风机17组成新风通路,排风进风气室8、全热交换芯体23、排风送风气室10以及排风送风机18组成排风通路。本技术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例如可具有箱状主体,主体侧面设置可连通室内室外的风口,例如,连接新风进风气室7的室外新风进风口1,连接新风送风气室9的新风出风口4,连接排风进风气室8的室内排风进风口2,以及连接排风送风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其包括新风进风气室、排风进风气室、新风送风气室和排风送风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内还设有将新风进风气室与新风送风气室连通构成新风旁通气路的新风旁通风口,以及将排风进风气室与排风送风气室连通构成排风旁通气路的排风旁通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其包括新风进风气室、排风进风气室、新
风送风气室和排风送风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内还设
有将新风进风气室与新风送风气室连通构成新风旁通气路的新风旁通风
口,以及将排风进风气室与排风送风气室连通构成排风旁通气路的排风旁
通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
旁通风口处设有新风旁通风阀,所述排风旁通风口处设有排风旁通风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
旁通风阀包括第一风板和用于驱动第一风板运动的新风旁通驱动电机,和/
或,所述排风旁通风阀包括第二风板和用于驱动第二风板运动的排风旁通
驱动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风板可枢转地安装在新风进风气室侧,和/或,所述第二风板可枢转地安装
在排风进风气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送风气室内的新风送风机和设置在所述排风送风气室
内的排风送风机,所述新风送风机和所述排风送风机布置成在径向方向上
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力刘煜杜辉周洋符美军臧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