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344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7:44
一种在通过工件交接位置将被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且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来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包括:转动体,其绕转轴转动;工件保持部,其在保持工件的保持面面朝转动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下由转动体支撑;工件交接机构,其根据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工件交接位置进行定位,并且当保持面经过工件交接位置时,工件交接机构将工件从保持面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其中,工件交接构件具有:辊,其与连续片状构件接触以输送连续片状构件;以及推压机构,其能够沿着旋转半径方向向内推出辊的外周面,以将连续片状构件推靠于工件,推压机构与位于工件交接位置的保持面的在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外周面被推出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诸如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地,工件沿着诸如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用的生产线被贴附到连续片状构件。并且转鼓装置用于贴附处理(专利文献I)。[引用列表][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特开2004-148040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如图6A中所示的侧视图,转鼓装置具有绕转动轴线C41转动的转动体42。转动体42具有能保持工件10的保持面53。保持面53在面朝转动体42的旋转半径方向Dr外侧的状态下设置于转动体42。并且,在转动体42的转动方向Dc上设置有接收工件10的工件接收位置Qin (图6A和图6B中未示出)以及将工件10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20a、24a的工件交接位置Qout。此外,辊172定位于使连续片状构件20a、24a与辊172接触从而被输送的工件交接位置Qout。因此,当保持面53经过工件交接位置Qout时,由保持面53保持的工件10被贴附至连续片状构件20a、24a,以从保持面53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20a、24a。附带地,考虑到接收工件10时的稳定性等,保持面53构造有例如平坦面来作为主面。然而,当交接工件10时,辊172之间的距离L由于该平坦面而在交接过程中部分地变化,因而担心贴附状态会被干扰。具体地,如图6A和图6B所示,沿着保持面53的上述转动方向Dc,下游端部53d (或上游端部53u)围绕转动轴线C41的旋转半径Rd与中央部53e围绕转动轴线C41的旋转半径Re彼此不同。在该情况下,当下游端部53d (或上游端部53u)经过交接位置Qout时该端部53d和辊17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Ld (如图6A所示)与当中央部53e经过交接位置Oout时该中央部53e和辊17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Le (如图6B所示)将大不相同。结果,当辊172被设置为适当地压靠于下游端部53d(或上游端部53u)时,如图6B所示,在中央部53e形成大间隙而不能有效地压靠。另一方面,当中央部53e被适当地压靠时担心下游端部53d被过度地压靠。因此,容易发生不良贴附。注意,上述问题不限于当所述面的形状为平坦面的情况。换言之,当保持面53的面形状不具有以上述旋转半径Rd或Re为曲率半径的弧状时,上述问题会不同程度地发生。鉴于诸如上述问题等传统问题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当将保持面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时的稳定性。[问题解决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方案是,一种通过在工件交接位置将被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且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来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包括转动体,其绕转轴转动;工件保持部,其在保持所述工件的保持面面朝所述转动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下由所述转动体支撑;工件交接机构,其与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上的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对应地定位,并且当所述保持面经过所述工件交接位置时,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将所述工件从所述保持面交接至所述连续片状构件,其中 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具有辊,其与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接触以输送所述连续片状构件;以及推压机构,其能够沿着所述旋转半径方向向内推出所述辊的外周面,以将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推靠于所述工件,以及所述推压机构与位于所述工件交接位置的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所述外周面被推出的量。本专利技术的除了上述特征以外的特征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描述会变得清楚。[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改善当将保持面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A是展开状态下的一次性尿布I的平面图。图IB是沿着图I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IC是尿布I的立体图。图2是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31进行的处理的示意性立体图。图3是制造装置3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A是保持板51的前视图(沿着旋转半径方向Dr从外侧观察的图)。图4B是从图4A的线B-B观察的截面图。图4C是从图4A的线C-C观察的截面图。图5A是交接机构7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5A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6A是示出输送辊72为什么偏心转动的原因的说明性图。图6B是示出输送辊72为什么偏心转动的原因的说明性图。图7A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7B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7C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7D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7E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7F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8是伺服控制器180的构造图。图9A是与交接机构71相关联的输送辊72的优选方案的示意性侧视图。图9B是沿着图9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9C是沿着图9A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上述优选方案的操作优势的说明性图。图IlA是与交接机构71相关联的输送辊72的优选方案的示意性侧视图。图IlB是沿着图Il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IlC是沿着图IlA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交接机构9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3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伺服控制器180a的构造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将使得至少以下事项清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通过在工件交接位置将被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且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来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包括转动体,其绕转轴转动;工件保持部,其在保持所述工件的保持面面朝所述转动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下由所述转动体支撑;工件交接机构,其与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上的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对应地定位,并且当所述保持面经过所述工件交接位置时,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将所述工件从所述保持面交接至所述连续片状构件,其中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具有辊,其与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接触以输送所述连续片状构件;以及推压机构,其能够沿着所述旋转半径方向向内推出所述辊的外周面,以将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推靠于所述工件,以及所述推压机构与位于所述工件交接位置的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所述外周面被推出的量。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与保持面的在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辊的外周面被推出的量。因此,可以在保持面的沿转动方向的近似全长上抑制辊的外周面和保持面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当保持面经过交接位置时连续片状构件被推靠于工件的状态的变化。结果,可以以稳定的方式将工件贴附并且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在所述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当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向内移动时,所述推压机构增大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在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处被推出的量,以及当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向外移动时,所述推压机构减小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被推出的量。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可以有效地抑制当保持面经过工件交接位置时,由于保持面的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上的进出运动而引起的辊的外周面与保持面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在所述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推压机构具有驱动源,其使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的位置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向内和向外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驱动源。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通过控制器调节辊的外周面在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换言之,主动地调节辊的外周面被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16 JP 2010-0595561.一种通过在工件交接位置将被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且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来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包括 转动体,其绕转轴转动; 工件保持部,其在保持所述工件的保持面面朝所述转动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下由所述转动体支撑; 工件交接机构,其与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上的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对应地定位,并且当所述保持面经过所述工件交接位置时,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将所述工件从所述保持面交接至所述连续片状构件,其中, 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具有辊,其与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接触以输送所述连续片状构件;以及推压机构,其能够沿着所述旋转半径方向向内推出所述辊的外周面,以将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推靠于所述工件,以及 所述推压机构与位于所述工件交接位置的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所述外周面被推出的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向内移动时,所述推压机构增大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在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处被推出的量,以及 当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向外移动时,所述推压机构减小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被推出的量。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机构具有驱动源,其使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的位置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向内和向外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驱动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工件保持部沿着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以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 所述辊的转轴与所述转动体的所述转轴平行,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广喜合田英史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