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振动促动器具有:基于电气机械转换元件的振动而产生振动波的弹性部件;和与所述弹性部件加压接触且由所述振动波驱动而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旋转移动的相对移动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以及所述相对移动部件的至少一方的部件,在至少与另一方相对的接触面上设有多个空间,该空间被摩擦系数调整物质填充,以使该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在径向上发生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振动促动器对基于使用环境温度条件而造成的驱动性能的差异进行校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促动器、透镜镜筒及照相机
本申请以申请号为2011-138368、申请日为2011年6月22日的日本专利为基础要求优先权,并援引其内容。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促动器、透镜镜筒及照相机。
技术介绍
振动促动器具有:弹性部件,基于电气机械转换元件的振动而产生振动波;和相对移动部件,与弹性部件加压接触而由振动波驱动,且相对于弹性部件旋转移动。以往,已有一种振动促动器,该振动促动器在这些弹性部件或相对移动部件的接触面上使用多孔性塑料材料,并在该多孔性材料的孔内填充有润滑剂以提高润滑性(例如,日本特愿昭62-173227号公报)。但是,振动促动器中的弹性部件和相对移动部件的接触面根据环境温度而接触部位不同。即,在低温时,由于弹性部件收缩而变形为如下形状:相对于相对移动部件的被驱动面弹性部件的内周侧远离而外周侧靠近。另外,在高温时,由于弹性体膨胀而变形为如下形状:相对于相对移动部件的被驱动面弹性部件的内周侧靠近而外周侧远离。由此,即使振动促动器将多孔性材料的孔用润滑剂填充来提高润滑性,也会存在根据使用振动促动器的环境温度而在驱动性能上产生差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基于环境温度而造成的驱动性能的差异进行校正的振动促动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所述课题。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上标注所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振动促动器10,其具有:基于电气机械转换元件13的振动而产生振动波的弹性部件12;和与所述弹性部件12加压接触且由所述振动波驱动而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12旋转移动的相对移动部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12以及所述相对移动部件15的至少一方的部件,在至少与另一方相对的接触面上设有多个空间15D,该空间15D被摩擦系数调整物质15E填充,以使该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在径向上发生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振动促动器10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振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间15D中,填充有根据径向位置而使摩擦系数变化的程度不同的摩擦系数调整物质15E。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在第二方式的振动促动器10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振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间15D中,填充有越趋向径向外侧而使提高摩擦系数的程度越高的摩擦系数调整物质15E。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在第二方式的振动促动器10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振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间15D中,填充有越趋向径向内侧而使提高摩擦系数的程度越高的摩擦系数调整物质15E。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在第一方式的振动促动器10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振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15D的比例根据径向位置而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在第五方式的振动促动器10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振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15D的比例越趋向径向外侧越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在第一方式的振动促动器10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振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15D的比例越趋向径向内侧越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式,提供一种具有第一至第七方式中的任一振动促动器10的透镜镜筒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式,提供一种具有第一至第七方式中的任一振动促动器10的照相机1。此外,附加附图标记进行说明的结构可以适当改良,另外,也可以将至少一部分代替为其他结构物。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对基于使用的环境温度而造成的驱动性能的差异进行校正的振动促动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概念性的结构图。图2是超声波马达的纵剖视图。图3是移动件的立体图。图4A以及图4B是相当于图3的A-A截面的移动件的被驱动面的概念性放大剖视图。图5A以及图5B是说明超声波马达中的以振子的温度变化为原因的变形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设置了XYZ正交坐标系。该坐标系中,在拍摄者以光轴OA为水平来拍摄横长的图像时的照相机的位置(以下称为正位置)上,将从拍摄者侧观察为朝向左侧的方向作为X正方向。另外,将在正位置上朝向上侧的方向作为Y正方向。进一步地,将在正位置上朝向被摄体的方向作为Z正方向。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1的概念性的结构图。图2是超声波马达10的纵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1包括:具有拍摄元件4的照相机机身2;和具有透镜31的透镜镜筒3。透镜镜筒3是能够在照相机机身2上拆装的可更换透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透镜镜筒3为可更换透镜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与照相机机身一体型的透镜镜筒。透镜镜筒3具有透镜31、凸轮筒32、怠速齿轮33、超声波马达10、以及将这些部件包围的固定外筒34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超声波马达10配置在凸轮筒32和固定外筒34之间的圆环状间隙中。超声波马达10是驱动照相机1的透镜31的驱动源。超声波马达10经由其输出齿轮20所啮合的怠速齿轮33来旋转驱动凸轮筒32。凸轮筒32通过基于超声波马达10的旋转操作,而以在固定外筒34内能够在与光轴OA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透镜31保持在凸轮筒32上,而且,通过基于超声波马达10驱动的凸轮筒32的移动而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此外,虽未图示,但是透镜镜筒3还具有除了透镜31之外的多个透镜组。在图1中,通过包括设置在透镜镜筒3内的透镜31的透镜组,在拍摄元件4的拍摄面上成像出被摄体像。通过拍摄元件4将所成像的被摄体像转换为电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A/D转换,从而得到图像数据。接下来,对图2中纵剖视图所示的超声波马达10进行说明。超声波马达10具有振子11、移动件15、输出轴18、加压部件19等,其形态为,将振子11侧作为固定而驱动移动件15旋转。振子11是具有弹性体12和接合在弹性体12上的压电体13的大致圆环形状的部件。弹性体12由共振锐度(sharpnessofresonance)较大的金属材料形成,其形状为大致圆环状。该弹性体12具有梳齿部12a、基部12b、凸缘部12c。梳齿部12a通过在与压电体13接合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切出多个槽而形成,该梳齿部12a的前端面与移动件15加压接触,成为驱动移动件15的驱动面12d。在该驱动面上,实施镀Ni-P(镍-磷)等的润滑性的表面处理。设置梳齿部12a的理由是,使通过压电体13的伸缩而在驱动面上产生的行波的中立面尽量接近压电体13侧,由此,使驱动面的行波的振幅增大。基部12b是弹性体12的圆周方向上连续的部分,在基部12b的与梳齿部12a相反的一侧的面(弹性体侧的接合面12e)上,接合有压电体13。凸缘部12c是向弹性体12的内径方向突出的凸缘状的部分,配置在基部12b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通过该凸缘部12c,振子11固定在固定部件16上。压电体13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气机械转换元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电体13使用的是压电元件,但也可以使用电致伸缩元件。压电体13是大致圆环形状的部件,沿着弹性体12的圆周方向分为输入有两相(A相、B相)电信号的范围。在各相上,排列有以每间隔1/2波长使极化交替的要素,在A相和B相之间以隔开1/4波长量的间隔的方式设置。压电体13使用焊锡部件与弹性体12接合。挠性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促动器,其具有:基于电气机械转换元件的振动而产生振动波的弹性部件;和与所述弹性部件加压接触且由所述振动波驱动而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旋转移动的相对移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以及所述相对移动部件的至少一方的部件,在至少与另一方相对的接触面上设有多个空间,该空间被摩擦系数调整物质填充,以使该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在径向上发生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2 JP 2011-1383681.一种振动促动器,其具有:基于电气机械转换元件的振动而产生振动波的弹性部件;和与所述弹性部件加压接触且由所述振动波驱动而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旋转移动的相对移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以及所述相对移动部件的至少一方的部件,在至少与另一方相对的接触面上设有根据径向位置的不同而开口比例不同的多个空间,该空间被摩擦系数调整物质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间中根据径向位置而填充有使摩擦系数变化的程度不同的摩擦系数调整物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住友美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