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199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装置,提供一种布线板状构件插入到壳体中的连接器装置,能够谋求制造成本及厚度尺寸的减少,能够可靠地进行用于对布线板状构件阻止从壳体的意外的拔脱的卡定及该卡定的解除。具备:壳体(11),设置有板状构件插入部(12)并且排列配置有多个触头;导电性壳(14),覆盖壳体(11),在形成于导电性壳(14)的锁定部(20A)对通过板状构件插入部(12)插入到壳体(11)中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40)进行卡定后,通过使与壳体(11)整体设置的解锁部(30A)的操作部(31A)在与装置整体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沿着多个触头的排列方向的方向上进行位移,从而使锁定部(20A)解除对柔性印刷布线基板(40)的卡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的专利请求的范围中记载的专利技术涉及如下连接器装置,排列设置有在安装柔性印刷布线基板(FPC)、柔性平板状电缆(FFC)等的布线板状构件后与设置在安装的布线板状构件的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的触头,具备为了阻止安装的布线板状构件的拔脱而进行卡定的锁定部以及解除锁定部对布线板状构件的卡定的解锁部。
技术介绍
安装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比较小型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柔性平板状电缆等的布线板状构件向安装各种电部件的主布线基板的安装,多使用与该主布线基板电连接并固定的连接器装置来进行。这样的在布线板状构件向主布线基板的安装时使用的连接器装置具有 与设置在布线板状构件的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的导电型的触头,经由该触头,将设置在布线板状构件的连接端子部电连接于设置在主布线基板的布线端子。在以往提出的在例如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等的布线板状构件向主布线基板的安装中使用的连接器装置中,设置有插入布线板状构件的插入部,具有配置在主布线基板的例如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壳体。而且,具备多个触头,在该壳体内排列配置进行设置并与设置在主布线基板的布线端子连结,在布线板状构件通过插入部插入壳体时,与设置在该布线板状构件的多个连接端子分别对应;导电性壳,为了应对来自外部的电磁波噪声,即为了获得对来自外部的电磁波噪声的屏蔽效果,部分或整体地覆盖壳体而配置并与设置在主布线基板的接地端子连结;以及致动器,以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与多个触头分别卡合,当时其转动时使多个触头各自的动作部位移,由此,使多个触头为与多个信号连接端子部分别接触连接的状态,或为从与多个信号连接端子部的接触连接解放了的状态。而且,通过使多个触头处于与设置在布线板状构件的多个连接端子部分别接触连接的状态,从而布线板状构件处于与主布线基板的电连接状态。进而,在以往提出的在布线板状构件向主布线基板的安装中使用的连接器装置中,也有虽然具有上述那样的壳体,具备上述那样的多个触头和导电性壳,但不具备以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的致动器,在布线板状构件通过插入部插入到壳体中时,设置在壳体内的多个触头与在插入的布线板状构件设置的多个连接端子部自动地分别接触连接。在这样的结构中,布线板状构件通过插入部而适当地插入壳体,从而布线板状构件处于与主布线基板的电连接状态。在这样的以往提出的连接器装置中,在具备以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的致动器的连接器装置和不具备该致动器的连接器装置的情况下,在将例如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等的布线板状构件通过插入部插入到配置在主布线基板的壳体中,配置在壳体内的多个触头与插入到壳体内的布线板状构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分别接触连接,由此,布线板状构件处于与主布线基板的电连接状态时,都必须避免布线板状构件被意外地从壳体拔脱那样的事态。当然,为了适当地维持配置在壳体内的多个触头与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的多个连接端子部分别连接接触的状态,通过插入部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需要是能够稳定地维持该状态、不招致从壳体被意外地拔脱这样的事态发生的结构。因此,以往提出了上述那样连接器装置,其属于具有壳体、具备多个触头和导电性壳和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致动器的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具备卡定单元,该卡定单元与通过插入部插入到壳体的布线板状构件卡合,阻止该布线板状构件从壳体意外地拔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此外,以往也提出了上述那样连接器装置,其属于具有壳体、具备多个触头和导电性壳但不具备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致动器的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具备卡定单元,该卡定单元与通过插入部插入到壳体的布线板状构件卡合,阻止该布线板状构件从壳体意外地拔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I所示的连接器装置中,在导电性壳(屏蔽板11)的一部分形成有能够像跷跷板那样进行位移的卡定单元(锁定部11c),在该卡定单元设置有朝向导电性壳的内侧弯曲的卡定端部(爪部lid)。而且,卡定单元根据相对于壳体(壳体3)能够转动的致动器(致动器9)的转动操作进行位移。然后,在将布线板状构件(FPC21)插入到壳体内的受容空间(FPC受容空间34)之 后,当进行致动器向第I方向的转动操作时,配置在壳体内的多个触头(第I触头5,第2触头6)通过在致动器形成的凸轮(凸轮部92、93)而位移,与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分别接触连接,并且卡定单元通过在致动器形成的凸轮(凸轮部94)而进行位移,使在其设置的卡定端部与在插入到壳体内的布线板状构件设置的卡合部(缺口 21a)卡合。由此,阻止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从壳体意外地拔脱。之后,在将设置在卡定单元的卡定端部与设置在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的卡合部卡合之后,当进行致动器向与第I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转动操作时,在致动器形成的凸轮(凸轮部94)允许卡定单元成为解除了设置在卡定单元的卡定端部与设置在布线板状构件的卡合部的卡合的状态。由此,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处于能够从壳体拔脱的状态。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连接器装置中,在壳体(壳体主体2)具备以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的导电性壳(壳4)。而且,在导电性壳的一部分形成有弹簧状的卡定单元(脚部46),在该卡定单元的顶端部设置有朝向导电性壳的内侧的卡定突起(卡定突起44)。这样的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导电性壳在到达其整体接近壳体的、相对于壳体伏卧的位置后,当布线板状构件(FPC)通过插入部(插入口 21)插入壳体时,配置在壳体内的多个触头(触头3 (上部触头31,下部触头32))与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分别接触连接,并且设置在卡定单元的卡定突起与在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设置的卡合部(FPC卡合孔FPC2)卡合。由此,阻止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从壳体意外地拔脱。之后,在将设置在卡定单元的卡定突起与设置在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的卡合部卡合之后,当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导电性壳为了到达相对于壳体起来的位置而进行转动操作时,在导电性壳形成的卡定单元也伴随导电性壳进行位移,接触在其设置的卡定突起与设置在布线板状构件的卡合部的卡合。由此,插入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处于能够从壳体拔脱的状态。在专利文献I所示那样的、卡定单元根据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致动器的转动操作进行位移的现有的连接器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具备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致动器,这成为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成本提高的要因。除此之外,在使卡定单元相对于布线板状构件为卡定状态或卡点解除状态时,使致动器相对于壳体进行转动的操作是不可缺少的,需要在连接器装置周围设置用于进行这样的操作的不想要的空间。进而,导电性壳仅覆盖壳体的上表面(与对接于主布线基板的面相向的其他的面)和多个触头的排列方向的侧端面,有难以有效地获得对来自外部的电磁波噪声的屏蔽效果的担忧。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的具备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的导电性壳、在该导电性壳的一部分形成有卡定单元的现有的连接器装置的情况下,因为导电性壳相对于壳体能够转动,所以不能为了连接器装置向主布线基板的固定而利用导电性壳,需要另外具备用于将连接器装置固定在主布线基板的构件(压紧(hold down)构件),这成为使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的要因。进而,在这样的连接器装置中,也是导电性壳仅覆盖壳体的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壳体,配置在布线基板的面上,在该壳体设置有板状构件插入部;多个触头,在该壳体中在沿着上述布线基板的面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处于与设置在上述布线基板的布线端子连结的状态,在布线板状构件通过上述板状构件插入部插入到上述壳体中时,与插入到上述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导电性壳,配置为覆盖上述壳体中的除了设置有上述板状构件插入部的部分及该部分的周围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的表面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处于与设置在上述布线基板的接地端子连结的状态,在该导电性壳形成有锁定部,该锁定部向上述壳体内延伸,成为对通过上述板状构件插入部插入到该壳体中的布线板状构件进行卡定的卡定状态;以及解锁部,具有:操作部,以与上述壳体整体地形成并能够位移的方式设置,从上述壳体的设置有上述板状构件插入部的部分的周围部分向上述壳体外突出;以及按压部,从该操作部的一个端部突出并与上述锁定部卡合,上述解锁部的操作部能够在沿着上述多个触头的排列方向的方向上进行位移,在上述锁定部处于上述卡定状态下,在上述解锁部的操作部在沿着上述多个触头的排列方向的方向上进行位移时,上述解锁部的按压部一边按压上述锁定部一边移动,使该锁定部解除对上述布线板状构件的卡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碇泰治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