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中间的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中间的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包括依次层叠的如下结构:n型层、金属层、界面层以及p型层,所述n型层比所述p型层更靠近于所述阳极。这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n型层和p型层之间添加金属层和界面层,有效的防止了n型层和p型层中离子的相互扩散,同时金属层与n型层直接接触,有利于电子的传输。这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对于传统的单纯利用n型和p型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流效率较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发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1987年,美国Eastman Kodak公司的C. W. Tang和VanSlyke报道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利用超薄薄膜技术制备出了高亮度,高效率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在该双层结构的器件中,IOV下亮度达到lOOOcd/m2,发光效率为I. 511m/W、寿命大于100小时。OLED的发光原理是基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O),而空穴从阳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材料,并激发电子 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光能。目前,为了提高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越来越多的研究是以叠层器件为主,这种结构通常是用电荷产生层作为连接层把数个发光单元串联起来,与单元器件相比,叠层结构器件往往具有成倍的电流效率和发光亮度,叠层OLED的初始亮度比较大,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测量时,换算成单元器件的初始亮度,堆积器件会有较长的寿命,而这种叠层器件也可以很容易的将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串联混合成白光,从而实现白光的发射。叠层器件的电荷产生层必须具有电子再生能力和空穴再生能力,且具有比较好的注入能力,才能有效的将电子和空穴注入到各个发光单元,从而实现器件的白光发射。目前研究的比较多的是利用η型和ρ型层作为电荷产生层顺序连接多个发光单元而构成,但是这种电荷产生层η型和P型层中的离子容易相互扩散,采用这种电荷产生层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流效率较高的。一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中间的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中间的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包括依次层叠的如下结构η型层、金属层、界面层以及ρ型层,所述η型层比所述ρ型层更靠近于所述阳极。优选的,所述界面层的材质为PbO、Sb205、ZnSe、GaN或SiC。优选的,所述界面层的厚度为0. Inm 5nm。优选的,所述金属层的材质为铝、银或金。优选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0. 5nm 2nm。优选的,所述η型层的材质为Li20、Cs2C03、LiF或CsF。优选的,所述η型层的厚度为2nm 3nm。优选的,所述ρ型层的材质为MoO3J2O5或WO3。优选的,所述P型层的厚度为3nm 10nm。一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供阳极,并对所述阳极进行前处理;步骤二、在所述阳极的一个表面上蒸镀形成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中间的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包括依次层叠的如下结构n型层、金属层、界面层以及P型层,所述η型层比所述ρ型层更靠近于所述阳极;步骤三、在远离所述阳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表面蒸镀形成阴极。 这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η型层和ρ型层之间添加金属层和界面层,有效的防止了 η型层和ρ型层中离子的相互扩散,同时金属层与η型层直接接触,有利于电子的传输。这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对于传统的单纯利用η型和ρ型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流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I为一实施方式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图I示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流程图;图3为实施例I和对比例制得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电流密度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位于阳极和阴极中间的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中间的电荷产生层。本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层的个数为两个,电荷产生层的个数为一个;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层也可以为三个、四个或更多,电荷产生层为两个、三个或更多,每两个相邻有机电致发光层中间设有一个电荷产生层。阳极的材质可以为铟锡氧化物玻璃、含氟氧化锡玻璃、掺铝的氧化锌、镁-铟氧化物、镍-钨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硒化物或金属硫化物,其中阳极的导电层的厚度为IOOnm 150nmo阴极可以选择依次层叠的硫化锌(ZnS)层、银(Ag)层和铝(Al)层,硫化锌层比铝层更靠近阳极。阴极也可以为依次层叠的硫化锌(ZnS)层、银(Ag)层和硫化锌(ZnS)层。其中,硫化锌层的厚度为30nm 50nm,银层的厚度为IOnm 20nm,招层的厚度为Inm 2nm0通过这种层叠的阴极结构,可以得到导电性较好的透明的阴极。每个有机电致发光层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有机电致发光层可以包括依次排列的如下结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空穴注入层比电子注入层更靠近于阳极。 特别的,有机电致发光层可以仅包括发光层,其余各层结构,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可以按照需求任意添加,也可以不添加。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层的结构为依次层叠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以及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的材质可以为三氧化钥(MoO3)、三氧化钨(WO3)、五氧化二钒(V2O5),厚度为IOnm 15nm。空穴传输层的材质可以为1,I-二 苯基]环己烷(TAPC)、Ν,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N,N,-(1-萘基)州,N,- 二苯基-4,4’ -联苯二胺(NPB)、1,3,5-三苯基苯(TDAPB)或酞菁铜(CuPc)。发光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每层结构厚度为IOnm 20nm。 发光层的材质可以为四-叔丁基二萘嵌苯(TBP)、4-( 二腈甲基)-2_ 丁基_6_(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DCJTB)、9,10-二-β-亚萘基蒽(AND)、二(2-甲基-8-羟基喹啉)-(4-联苯酚)铝(BALQ)、4-( 二腈甲烯基)-2-异丙基-6-(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DCJTI)、二甲基喹吖啶酮(DMQA)、8_羟基喹啉铝(Alq3)、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双(4,6_ 二氟苯基吡啶)_四(I-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二(2-甲基-二苯基喹喔啉)(乙酰丙酮)合铱(Ir (MDQ)2 (acac) )、二(I-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合铱(Ir (piq) 2 (acac))、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批唳)铱(Ir (ppy)2(acac))、三(I-苯基-异喹啉)合铱(Ir (piq)3)和三(2-苯基卩比唳)合铱(Ir(ppy)3)中的至少一种。电子传输层的材质可以为2_ (4-联苯基)-5- (4-叔丁基)苯基-1,3,4_ B,惡二唑(PBD)、8_ 羟基喹啉铝(Alq3)、2,5_ 二(I-萘基)_1,3,4_ 二唑(BND)、4,7_ 二苯基 _1,10-菲罗啉(Bphen)、1,2,4-三唑衍生物(如TAZ)、N-芳基苯并咪唑(TPBI)或喹喔啉衍生物(TPQ),厚度为20nm 80nm。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阴极、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中间的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中间的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包括依次层叠的如下结构:n型层、金属层、界面层以及p型层,所述n型层比所述p型层更靠近于所述阳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王平,钟铁涛,冯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