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3186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中间的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中间的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包括依次层叠的如下结构:n型层、金属层、界面层以及p型层,所述n型层比所述p型层更靠近于所述阳极。这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n型层和p型层之间添加金属层和界面层,有效的防止了n型层和p型层中离子的相互扩散,同时金属层与n型层直接接触,有利于电子的传输。这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对于传统的单纯利用n型和p型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流效率较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发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1987年,美国Eastman Kodak公司的C. W. Tang和VanSlyke报道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利用超薄薄膜技术制备出了高亮度,高效率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在该双层结构的器件中,IOV下亮度达到lOOOcd/m2,发光效率为I. 511m/W、寿命大于100小时。OLED的发光原理是基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O),而空穴从阳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材料,并激发电子 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光能。目前,为了提高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越来越多的研究是以叠层器件为主,这种结构通常是用电荷产生层作为连接层把数个发光单元串联起来,与单元器件相比,叠层结构器件往往具有成倍的电流效率和发光亮度,叠层OLED的初始亮度比较大,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测量时,换算成单元器件的初始亮度,堆积器件会有较长的寿命,而这种叠层器件也可以很容易的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阴极、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中间的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中间的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包括依次层叠的如下结构:n型层、金属层、界面层以及p型层,所述n型层比所述p型层更靠近于所述阳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王平钟铁涛冯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