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板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对组的上基板与下基板于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基板限位结构包括主体与限位体。主体往第一方向延伸有第一板体且往第二方向延伸有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连接于第二板体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大致呈L形。主体上透设有限位槽,限位体对应限位槽设置且限位体上端穿入限位槽。其中,限位体下端接合于下基板上,第一板体接合于上基板上,限位体抵持上基板的第一侧表面,第二板体抵持下基板的第二侧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省略了铟球的使用,可节省材料支出,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板限位结构可便于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板限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场发射显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 FED)的基板组立工艺的基板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场发射显示器包括有上基板、边框与下基板。边框为口字形,其配置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且边框的上、下表面通过玻璃胶分别与上基板与下基板接合,于接合后,上基板、边框与下基板共同界定出中空的封闭空间。此封闭空间用以容置相关元件,例如上基板位于封闭空间的一侧面布设有发射元件(emitter ),下基板位于封闭空基的一侧面布设有磷光体(phosphor)。发射元件会发射电子束,电子束会打在对应的磷光体上,以激发磷光体而使其产生光。矩阵排列的多个发射元件,经过适当控制后,可以使对应的且同为矩阵 排列的多个磷光体发出不同颜色与亮度的光,如此,便会在下基板的另一侧面显示出图像。由此可知,每一个发射元件与其相对应的磷光体之间的相对位置,需要高精度的对位,才能确保图像品质。目前在上基板、边框与下基板的组立与固化工艺中,其保持高精度对位的方式借助于精度控制器。现有的精度控制器包括有环形定位体、定位柱与铟球(indium ball),环形定位体的中央透设有对应于定位柱的定位孔,环形定位体的底部具有导流槽。首先将多个个环形定位体固定在下基板的上表面的周边区域,再将铟球置入定位孔,随后将定位柱置入定位孔,接着将边框与上基板依序对位置放于下基板上。其中,边框与上、下基板接合处的玻璃胶会造成间隙,其间距约等于铟球的高度,因而此时定位柱的下端被铟球抵持,而上端则刚好接合于上基板的下表面的周边区域。玻璃胶为一种接着剂,因而下一步便是加热使玻璃胶与上下基板接着。在加热的过程中,铟球会逐渐熔化并由导流槽流出,定位柱会随着铟球的熔化过程而逐渐下降,同时玻璃胶也会因受热溢流而变薄,此时上基板会朝向下基板垂直下压,因此上、下基板与边框之间的间距会逐渐缩小,并且在这过程中,定位孔与定位柱会互相配合以限制上、下基板与边框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由此观之,现有的精度控制器需使用铟球,因此会支出较多的材料成本。并且,此种精度控制器会随着上、下基板的组立而固定于上、下基板之间,难以回收再利用,因而每一次进行上、下基板与边框的组立工艺,都需消耗掉多个精度控制器,从而提高了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出一种基板限位结构,以期能取代现有的精度控制器,以节省材料成本,并且便于回收再利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板限位结构,适用于限制对组的上基板与下基板于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该基板限位结构包括主体与限位体。主体往第一方向延伸有第一板体且往第二方向延伸有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连接于第二板体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大致呈L形。主体上透设有限位槽,限位体对应限位槽设置且限位体上端穿入限位槽。其中,限位体下端接合于下基板上,第一板体接合于上基板上,限位体抵持上基板的第一侧表面,第二板体抵持下基板的第二侧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体上端的宽度大致等于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大致互相垂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体为柱体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一板体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且沿第二方向延伸。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接合于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的周边区域,周边区域相邻于上基板的第一侧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具有突出区,突出于所述上基板的第一侧表面之外且相邻于下基板的第二侧表面,所述限位体下端接合于突出区。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与上基板的接合处,以及所述限位体与下基板的接合处,配置有光固化接着剂或热固化接着剂。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透设有透光孔,透光孔的开口对应第一板体与上基板的接合处。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基板限位结构,在上基板与下基板进行组立与固化时,通过主体和限位体的互相配合,使得在组立与固化的工艺中可维持上基板与下基板于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本专利技术省略了铟球的使用,可节省材料支出,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基板限位结构可便于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为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易理解,下文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基板、边框与基板限位结构的爆炸图。图2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基板、边框与基板限位结构的剖视图。图3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基板、边框与基板限位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4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基板、边框与基板限位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5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基板、边框与基板限位结构的固化方式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 :上基板11 :第一上表面12 :第一侧表面20 :边框21 :玻璃胶211 :间距30 :下基板31 :第二上表面32 :第二侧表面33:突出区40、50 :主体401、501 :第一板体402、502 :第二板体·41、51:限位槽411 :第一部分412 :第二部分413,513 :第一宽度42:限位体421 :上端422 :下端423 :第二宽度43 :透光孔44 :接着剂531 :第一透光孔532 :第二透光孔60 :治具61 :弹性元件62:固定座70 :加热箱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同时参照图I、图2与图3,图I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基板、边框与基板限位结构的爆炸图,图2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基板、边框与基板限位结构的剖视图,图3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基板、边框与基板限位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场发射显不器包括有上基板10、边框20与下基板30,上基板10具有第一上表面11与第一侧表面12,下基板30具有第二上表面31与第二侧表面32,其中第二上表面31还包括突出区33,突出区33突出于第一侧表面12之外且相邻于第二侧表面32。边框20配置于下基板30的上方,上基板10配置于边框20的上方,亦即边框20被上基板10与下基板30夹持。基板限位结构包括有主体40与限位体42,且主体40与限位体42较佳采用热膨胀系数近似于上基板10与下基板30的材料,例如陶瓷材质,但不限于此。主体40往第一方向延伸有第一板体401,且往第二方向延伸有第二板体402,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较佳的为互相垂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即为图中所示的X方向,第二方向即为图中所示的Y方向。第一板体401连接于第二板体402,且第一板体401与第二板体402大致呈L形。主体40上透设有限位槽41,限位槽41包括第一部分411与第二部分412,第一部分411位于第一板体401上且沿X方向延伸,第二部分412位于第二板体402上且沿Y方向延伸,第一部分411连接于第二部分412。限位体42对应限位槽4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体42为柱体且沿Y方向延伸,限位体42包括有上端421与下端422。限位体42的上端421用以穿入限位槽41的第一部分411,限位体42的下端422用以接合于下基板30的突出区33,第一板体401用以接合于上基板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板限位结构,适用于限制对组的一上基板与一下基板于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该基板限位结构包括:一主体,往一第一方向延伸有一第一板体且往一第二方向延伸有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连接于该第二板体且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大致呈L形,该主体上透设有一限位槽;以及一限位体,对应该限位槽设置且该限位体上端穿入该限位槽;其中,该限位体下端接合于该下基板上,该第一板体接合于该上基板上,该限位体抵持该上基板的一第一侧表面,该第二板体抵持该下基板的一第二侧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6.11 TW 1011209521.一种基板限位结构,适用于限制对组的一上基板与一下基板于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该基板限位结构包括 一主体,往一第一方向延伸有一第一板体且往一第二方向延伸有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连接于该第二板体且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大致呈L形,该主体上透设有一限位槽;以及 一限位体,对应该限位槽设置且该限位体上端穿入该限位槽; 其中,该限位体下端接合于该下基板上,该第一板体接合于该上基板上,该限位体抵持该上基板的一第一侧表面,该第二板体抵持该下基板的一第二侧表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板限位结构,其中该限位体上端的宽度大致等于该限位槽的览度。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板限位结构,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大致互相垂直。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板限位结构,其中该限位体为柱体且沿该第二方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圣,吕仁贵,黄胜铭,邱贊勋,角顺平,王潍淇,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