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089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显示面板、一触控面板、一电路板、一第一软性电路板以及一第二软性电路板。触控面板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电路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之间。第一软性电路板连接于触控面板与电路板之间。第二软性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其中触控面板上所产生的一静电放电电流经第一软性电路板而传导至电路板,再经由第二软性电路板而疏通至显示面板。据此,触控显示面板具有疏通静电放电电流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疏通静电放电电流(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urrent)的触控显不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资讯技术、无线行动通讯和资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电子资讯产品,例如是行动电话(MobilePhone)、掌上型电脑(Handheld PC)、个人化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PDA)或是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等,其输入方式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由于便利性与操作的直觉性,触控面板成为极受欢迎的新型态人机界面与多媒体互动方式,而受到相当的重视与大量开发,其中触控 显示面板更为现今最流行的产品。触控面板依照其结构及制造方式的不同,大致上可区分为整合式(On-Cell)、内建式(In-Cell)及外贴式(Added-on),其中整合式及内建式触控面板是将触控功能整合于面板生产制程,有助于缩小整体产品的厚度,以符合产品轻薄化的趋势,而外贴式触控面板是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分开制作后再进行贴附,以简化单一制程的步骤。使用者可利用触控工具例如触控笔轻点触控面板,或直接利用手指触碰触控面板,以进行触控显示面板的操作,而操作结果可通过显示面板显现。当使用者操作触控显示面板时,触控工具或是使用者的手指会与触控面板发生摩擦,因而在触控面板上产生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urrent, ESD)。由于静电放电电压比一般所提供的电源的电压大出许多,当静电放电发生在触控面板上的特定区域时,此静电放电的电流可能会将触控面板上的元件烧毁,而导致触控面板的功能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具有疏通静电放电电流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显不面板,包括一显不面板、一触控面板、一电路板、一第一软性电路板以及一第二软性电路板。触控面板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电路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之间。第一软性电路板连接于触控面板与电路板之间。第二软性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其中触控面板上所产生的一静电放电电流经第一软性电路板而传导至电路板,再经由第二软性电路板而疏通至显示面板。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触控显示面板可将触控面板上所产生的静电放电电流经由第一软性电路板而传导至电路板,再经由第二软性电路板而疏通至显示面板。据此,触控显示面板具有疏通静电放电电流的功能。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是图I的触控显示面板于显示面板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于显示面板处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触控显示面板110:显示面板112:共用电压线 114:像素结构116、124:信号线120 :触控面板122:静电防护环126:接垫电极130:电路板140:第一软性电路板150:第二软性电路板160:第一接垫电极170:第二接垫电极180 :开关元件C :控制装置DR :驱动装置E :静电放电电流PE:像素电极Rl :显示区R2 :非显示区R3 :触控区R4 :非触控区T :主动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I。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面板110、触控面板120、电路板130、第一软性电路板140以及第二软性电路板150。为使图式较为清楚,图I将显示面板110与触控面板120分开绘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20位于显示面板110的一侧并贴合至显示面板110。电路板13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与触控面板120之间。详细而言,请参考图I与图2。图2是图I的触控显示面板于显示面板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具有显示区Rl以及非显示区R2。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Rl中具有多个像素结构114以及与像素结构114电性连接的多条信号线116,如图2所示,而显示面板Iio可藉由这些像素结构114与这些信号线116显示影像。在本实施例,上述的信号线116包括扫描线以及数据线,且每一个像素结构114与对应的一条扫描线以及对应的一条数据线电性连接。此外,像素结构114包括主动元件T以及与主动元件T电性连接的像素电极PE,而上述的信号线116自显示区Rl延伸至非显示区域R2中以与驱动装置DR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的非显示区R2中具有共用电压线112。共用电压线112围绕于显示区Rl的周围。所述共用电压线112可提供显示区Rl中的像素结构114所需的共用电压。举例来说,像素结构114中的电容电极线可以电性连接所述共用电压线112,以使共用电压线112上的电压可以传递至各像素结构114的电容电极线。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的非显示区R2中具有驱动装置DR、多个第一接垫电极160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垫电极170。驱动装置DR与信号线116电性连接,第一接垫电极160与驱动装置DR电性连接,第二接垫电极170与共用电压线112电性连接。上述的第一接垫电极160以及第二接垫电极170与第一软性电路板150电性连接(如图I所 示)。另一方面,请参考图1,触控面板120具有触控区R3以及非触控区R4。触控面板120的触控区R3中具有触控元件层(未绘示),上述触控元件层可包括由电容式触控元件或是电阻式触控元件。上述的触控元件层与多条信号线124以及对应的接垫电极126电性连接,以使触控元件层的触控信号可以传出。此外,上述的接垫电极126与第一软性电路板140电性连接。根据本实施例,所述触控面板120更包括控制装置C,其电性连接于触控面板120与该第一软性电路板140之间。换言之,当使用者触碰触控面板120以使触控元件层产生感应时,触控信号即可通过信号线124以及接垫电极126而传递至控制装置C,以计算出触控位置。另外,触控面板120的非触控区R4中具有静电防护环122。静电防护环122围绕于触控区R3的周围。当触控面板120产生静电放电电流E时,静电放电电流E可导通至静电防护环122上,以避免静电放电电流E对触控面板120内的元件造成损坏。承上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40连接于触控面板120与电路板130之间,而第二软性电路板150连接于电路板130与显示面板110之间。因此,当触控面板120上产生静电放电电流E时,静电防护环122上的静电放电电流E可经由第一软性电路板140而传导至电路板130,再经由第二软性电路板150而疏通至显示面板110,以避免静电放电电流E聚集而对触控面板120造成破坏。更详细的说明是,静电防护环122上的静电放电电流E经第一软性电路板140、控制装置C而传导至电路板130,再经由第二软性电路板150与第二接垫电极170而疏通至显示面板110的共用电压线112上。由于触控面板120上的静电放电电流E可通过静电防护环122、第一软性电路板140而传导至电路板130,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面板;一触控面板,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一电路板,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与该触控面板之间;一第一软性电路板,连接于该触控面板与该电路板之间;以及一第二软性电路板,连接于该电路板与该显示面板之间,其中该触控面板上所产生的一静电放电电流经该第一软性电路板而传导至该电路板,再经由该第二软性电路板而疏通至该显示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5.03 TW 101115792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不面板; 一触控面板,位于该显不面板的一侧;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与该触控面板之间; 一第一软性电路板,连接于该触控面板与该电路板之间;以及 一第二软性电路板,连接于该电路板与该显示面板之间,其中该触控面板上所产生的一静电放电电流经该第一软性电路板而传导至该电路板,再经由该第二软性电路板而疏通至该显示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一非显示区,该显示面板的该非显示区中具有一共用电压线,且该静电放电电流疏通至该显示面板的该共用电压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共用电压线围绕于该显示区的周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的该显示区中具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政达叶家骏吴佩蓉庄文奇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