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包含:对物料顺序进行上料及渣土预筛分、一级破碎、二级破碎和成品筛分;物料在经过一级破碎后进行分选除杂;对被分选除杂后的物料进行返料筛分,对经过返料筛分后被筛下的物料进行颗粒整形,对被筛上的物料返回进行二级破碎;将经过二级破碎的物料并入分选除杂中的物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具备高效、系统的分选除杂功能,生成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产品质量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2010)及其他再生骨料产品原料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置与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产量也在急速增长,现已成为制约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建筑垃圾主要产生于旧房拆迁改造、建筑施工、住房装修和路桥施工等领域,产生的建筑垃圾已造成占用土地、污染水土、影响市容环境等诸多问题。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建材原料,产量大、可持续产生。如果能够将建筑垃圾有效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砂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同时可实现对建筑垃圾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仍以填埋为主,少数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展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的探索性研究与实践。但现有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均涉及到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除杂工艺,以人工拣选为主,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劳动负荷强度大,难以实现建筑垃圾的精细除杂,再生骨料产品难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劳动负荷强度大、难以实现建筑垃圾的精细除杂、再生骨料产品难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包含对物料顺序进行上料及渣土预筛分、一级破碎、分选除杂、返料筛分、水力浮选、二级破碎、颗粒整形和成品筛分;其中的分选除杂,依次包含一级风选、一级磁选、人工拣选、二级风选和二级磁选;对被分选除杂后的物料进行返料筛分,对经过返料筛分后被筛下的物料进行颗粒整形,对被筛上的物料经水力浮选除杂后返回进行二级破碎;将经过二级破碎的物料并入经过分选除杂中二级磁选前的物料;对经过所述颗粒整形的物料进行成品筛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建筑垃圾处理方法的配套处理系统,包含依物料流动方向顺序连接的一级破碎系统、分选除杂系统、返料筛分系统、水力浮选系统、二级破碎系统、颗粒整形系统和成品筛分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具备高效、系统的分选除杂功能。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渣土、废塑料、废织物、废纸张、废木材、废金属等杂物,国内拆除现场一般只拣选出附加值较高的部分废金属,其他类杂物一般不进行拣选分类,直接装车运输至建筑垃圾处置现场。本专利技术从建筑垃圾进厂开始,设置分类堆存,实现资源化处置生产线处理物料的相对单一化;上料后设置渣土预筛分,实现渣土的预先分离,避免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一级破碎后设置分选除杂系统,物料经一级风选、一级磁选、人工拣选、二级风选、二级磁选,可有针对性地将一级破碎后物料中的废塑料、废织物、废纸张、废木材、废金属等有效分离去除,科学的分选工艺设置,既可合理地减轻人工拣选的负荷,同时也达到精细化除杂的效果;经过分选除杂系统后的物料中仍可能混有少量轻质杂物,因此,针对返料筛分的筛上物料还设置有水力浮选系统,彻底分离其中的轻质杂物,避免轻质杂物进入二次破碎系统,造成反复破碎后生成难以去除的碎屑状杂物而混杂到再生骨料产品中影响产品质量;成品筛分后,针对筛下物料还设置空气筛粉机,利用风力进一步降低再生细骨料产品中的微粉含量。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具备物料颗粒整形功能,经过两级破碎后,物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难以满足《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要求,因此,设置颗粒整形系统,通过物料间的碰撞,有针对性的破坏针片状颗粒,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垃圾的处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依次包含第一步,进行上料及渣土预筛分,上料后设置渣土预筛分,实现渣土的预先分离,避免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第二步,一级破碎,实现大粒径物料的初步破碎;第三步,进行分选除杂,物料经一级风选、一级磁选、人工拣选、二级风选、二级磁选,可有针对性地将一级破碎后物料中的废塑料、废织物、废纸张、废木材、废金属等有效分离去除,科学的分选工艺设置,既可合理地减轻人工拣选的负荷,同时也达到精细化除杂的效果;第四步,分选除杂后物料进行返料筛分;第五步,在返料筛分后,筛上物料进行二级破碎,实现物料的进一步破碎,二级破碎后物料并入分选除杂中二级磁选前的物料;第六步,在返料筛分后,筛下物料进行颗粒整形,经过两级破碎后,物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难以满足《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2010)要求,因此,设置颗粒整形系统,通过物料间的碰撞,有针对性的破坏针片状颗粒,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最后,进行成品筛分,筛分为四种颗粒级配的物料,分别为1#再生粗骨料(20-31. 5mm)、2#再生粗骨料(10-20mm)、3#再生粗骨料(5_10mm)、筛下物(0_5mm);成品筛分后,针对筛下物料设置空气筛粉机,利用风力进一步降低再生细骨料产品中的微粉含量;微粉通过与空气筛粉机配套的收粉器捕集。其中,对在经过返料筛分后的筛上物料还要进行水力浮选,彻底分离其中的轻质杂物,避免轻质杂物进入二次破碎系统,并造成反复破碎后生成难以去除的碎屑状杂物而混杂到再生骨料产品中影响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建筑垃圾的处理系统,用于上述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包含依物料流动方向顺序连接的一级破碎系统、分选除杂系统、返料筛分系统、水力浮选系统、二级破碎系统、颗粒整形系统和成品筛分系统;一级破碎系统包含依物料流动方向顺序连接的配格栅的受料斗、棒条振动给料机、液压破碎机、一级破碎机和带式输送机,一级破碎级采用颚式破碎机;分选除杂系统包含依物料流动方向顺序连接的一级风选机、跨带式磁选机、人工拣选间、二级风选机、滚筒式磁选机和带式输送机,实现建筑垃圾中废塑料、废织物、废木材、废金属等杂物的分离;水力浮选系统包含依物料流动方向顺序连接的水力浮选机、渣浆泵、水力旋流器和带式输送机,水力浮选机利用浮力分离废木材等轻质杂物,水上轻质杂物从上部连续清除输送至堆场,水下重质物料由下部刮板式输送装置拖出水面,定期利用渣浆泵和水力旋流器清除水力浮选机水中积累的泥沙;二级破碎系统包含依物料流动方向顺序连接的缓冲仓、振动给料机、二级破碎机和带式输送机,二级破碎机采用反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返料筛分系统包含依物料流动方向顺序连接的返料检查振动筛和带式输送机,返料检查振动筛采用双层振动筛;颗粒整形系统包含依物料流动方向顺序连接的缓冲仓、振动给料机、整形机和带式输送机,整形机采用立式冲击破碎机;成品筛分系统包含成品分级振动筛、空气筛粉机、收粉器和带式输送机,成品分级振动筛采用三层振动筛。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运抵处置场所的建筑垃圾按废混凝土、废砖瓦分类堆存,经铲车或自卸车运至资源化处置生产线。建筑垃圾上料至受料斗上部的格栅,小于格栅间隙、满足一级破碎机进料粒径要求的物料落入受料斗内,格栅阻拦的大粒径物料,利用液压破碎机进行破碎后返回受料斗内;受料斗出料口设置棒条振动给料机,分离出物料中的渣土,同时,将大粒径物料均勻给料至一级破碎机;分离出的洛土,送至堆场堆存;一级破碎机采用颚式破碎机,实现大粒径物料的初步破碎;一级破碎后的物料经带式输送机输送至分选除杂系统,依次经过一级风选、一级磁选、人工拣选、二级风选、二级磁选,分离出物料中混杂的废塑料、废织物、废木材、废金属等杂物;除杂后的物料经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对物料顺序进行上料及渣土预筛分、一级破碎、二级破碎和成品筛分;物料在经过所述一级破碎后进行分选除杂;对经过所述分选除杂后的物料进行返料筛分,对经过所述返料筛分后被筛下的物料进行颗粒整形,对被筛上的物料返回进行所述二级破碎;将经过所述二级破碎的物料并入所述分选除杂中的物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对物料顺序进行上料及洛土预筛分、一级破碎、二级破碎和成品筛分; 物料在经过所述一级破碎后进行分选除杂; 对经过所述分选除杂后的物料进行返料筛分,对经过所述返料筛分后被筛下的物料进行颗粒整形,对被筛上的物料返回进行所述二级破碎; 将经过所述二级破碎的物料并入所述分选除杂中的物料。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在经过所述返料筛分后被筛上的物料还要进行水力浮选。3.一种建筑垃圾的处理系统,用于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依物料流动方向顺序连接的一级破碎系统、分选除杂系统、返料筛分系统、水力浮选系统、二级破碎系统、颗粒整形系统和成品筛分系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垃圾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破碎系统包含依物料流动方向顺序连接的配格栅的受料斗、棒条振动给料机、液压破碎机、一级破碎机和带式输送机。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垃圾的处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刚平,梁勇,王荣,李博,岳昌盛,刘慧慧,何亚斌,魏振贵,才艳芳,孟立滨,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