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711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带式输送机,其输送带是分段式输送带,由数个输送带段连接形成,每一个输送带段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中部呈带状,头部下凹形成台阶面,台阶面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连接芯件,尾部上端延伸形成盖部,尾部下端形成U型连接槽,U型连接槽的内腔与连接芯件匹配;每一个输送带段的头部的连接芯件嵌入到前一个输送带段的尾部的U型连接槽中,头部的台阶面与前一个输送带段的尾部的盖部贴合,输送带段依次连接形成输送带。传动辊筒包括驱动辊筒和支撑辊筒,驱动辊筒和支撑辊筒上开设有内凹槽,内凹槽与U型连接槽匹配,在输送带移动过程中,各个U型连接槽与驱动辊筒或者支撑辊筒接触时,U型连接槽位于内凹槽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
技术介绍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尤其适合于块状、粉状物资的连续运输。与其他运输设备(如机车类)相比,带式输送机具有输送距离长、运量大、连续输送等优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化控制。带式输送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件输送带、传动辊筒、张紧装置、制动装置和清扫装置。输送带呈环形,套在传动辊筒上由传动辊筒驱动实现输送的功能。常用的输送带有橡胶带和塑料带两种。橡胶带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15 40° C之间,物料温度不超过50° C。塑料带具有耐油、酸、碱等优点,但对于气候的适应性差,易打滑和老化。传动辊筒是驱动部件,驱动套在其上的输送带运转。传动辊筒包括驱动辊筒、支撑辊筒和改向辊筒。驱动辊筒是传递动力的主要部件。支撑辊筒和改向辊筒主要起到支撑输送带和改变方向的作用。张紧装置的作用是使输送带达到必要的张力,以免在驱动辊筒上打滑,并使输送带的挠度保证在规定范围内。制动装置的作用是提供必要时的紧急制动,制动装置可以作 用于驱动辊筒,也可以作用于输送带上。清扫装置用于对输送带进行清洁,主要在更换输送 物资的时候使用。带式输送机的核心部件是输送带,输送带起到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输送带必须接成环形才能使用,所以输送带接头的好坏直接影响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和输送线能否平稳顺畅地运行。一般输送带接头常用方法有机械接头、冷粘接接头、热硫化接头等。机械接头法是指使用皮带扣接头,这种接头方法方便便捷,也比较经济,但是接头的效率低,容易损坏,对输送带产品的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冷粘接头法即采用冷粘粘合剂来进行接头。这种接头办法比机械接头的效率高,也比较经济,应该能够有比较好的接头效果,但是从实践来看,由于工艺条件比较难掌握,另外粘合剂的质量对接头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不是很稳定。热硫化接头法能够保证高的接头效率,同时也非常稳定,接头寿命也很长,容易掌握。但是存在工艺麻烦、费用高、接头时间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带式输送机,其一个主要的改进方面是改进了输送带的连接部件,同时为了与改进后的连接部件相适应,对传动辊筒也进行了改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传动辊筒、张紧装置、制动装置和清扫装置,输送带是分段式输送带,由数个输送带段连接形成,每一个输送带段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中部呈带状,头部下凹形成台阶面,台阶面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连接芯件,尾部上端延伸形成盖部,尾部下端形成U型连接槽,U型连接槽的内腔与连接芯件匹配;每一个输送带段的头部的连接芯件嵌入到前一个输送带段的尾部的U型连接槽中,头部的台阶面与前一个输送带段的尾部的盖部贴合,输送带段依次连接形成输送带。传动辊筒包括驱动辊筒和支撑辊筒,驱动辊筒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带式输送机的两端,输送带套在两个驱动辊筒上,支撑辊筒为多个,分为上下两列,分别沿输送带设置,上列的支撑辊筒位于输送带下方,下列的支撑辊筒位于输送带上方。驱动辊筒和支撑辊筒上开设有内凹槽,内凹槽与U型连接槽匹配,在输送带移动过程中,各个U型连接槽与驱动辊筒或者支撑辊筒接触时,U型连接槽位于内凹槽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辊筒上开设有两个或者更多个的内凹槽,单个输送带段长度是相邻的内凹槽之间沿驱动辊筒外周长的间隔的整数倍。支撑辊筒上开设有一个内凹槽,单个输送带段长度是支撑辊筒的外周的整数倍。内凹槽的截面是倒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辊筒由主驱动马达连续驱动,支撑辊筒由辅助驱动马达驱动,辅助驱动马达间歇性开启。 成的盖部的厚度也为中部厚度的一半。连接芯件和U型连接槽之间,以及台阶面与盖部之间涂覆胶水。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带式输送机采用分段式的输送带,在每一个输送带段的头部和尾部设置面向内侧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以嵌入式结构确保各个输送带段之间的可靠连接,连接部件向内凸起。为了与该输送带相匹配,在传送辊筒上开设内凹槽,当连接部件与传送辊筒相接触时,连接部件进入到内凹槽中,内凹槽一方面使得输送带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也与连接部件配合起到辅助传动的作用。附图说明图I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图。图2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连接结构。图3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中一个输送带段的结构。图4a和图4b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辊筒的结构。图5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与传送辊筒配合的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I所示,图I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图。该带式输送机100包括输送带200、传动辊筒300、张紧装置、制动装置和清扫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带式输送机100的主要改进针对输送带200和传动辊筒300,张紧装置、制动装置和清扫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类似,因此在图中不再示出,此处也不再赘述。参考图I所示,输送带200套在传动辊筒300上。传动辊筒300包括驱动辊筒302和支撑辊筒304。驱动辊筒30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带式输送机100的两端,驱动辊筒302连接到主驱动马达,驱动辊筒302是输送机的主要驱动部件,由主驱动马达连续驱动运行。输送带200套在两个驱动辊筒302上,支撑辊筒304为多个,分为上下两列,分别沿输送带200设置,上列的支撑辊筒304位于输送带200下方,下列的支撑辊筒304位于输送带200上方。输送带200由张紧装置张紧,但是在一些应用中,输送带200会较长。此时,需要支撑辊筒304来对输送带200的中段进行支撑。支撑辊筒302由辅助驱动马达驱动,支撑辊筒304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支撑,但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一部分的驱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辊筒304由辅助驱动马达驱动,辅助驱动马达间歇性开启,仅在需要时开启。该带式输送机100使用的输送带200是分段式输送带,该分段式输送带由数个输送带段连接形成。参考图3所示,图3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200中一个输送带段的结构。每一个输送带段包括头部202、中部204和尾部206。中部204呈带状,厚度均匀。头部202下凹形成台阶面220,台阶面220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连接芯件222。如图3所示,头部下凹的台阶面220的高度为中部204的厚度的一半。尾部206上端延伸形成盖部260,参考图3所示,尾部206上端延伸形成的盖部260的厚度为中部204厚度的一半。由于台阶面220和盖部260的厚度均为中部204厚度的一半,在两者相互贴合之后,组合的厚度正好等于中部的厚度,这样就能够使得输送带段连接部位的厚度与其余部分一致,保持输送带的整体平整。尾部206下端形成U型连接槽262,U型连接 槽262的内腔与连接芯件222匹配,即U型连接槽262的内腔的形状和尺寸均与连接芯件222 一致,连接芯件222能够嵌入到U型连接槽262中。参考图2所示,图2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连接结构。在进行连接时,每一个输送带段的头部202的连接芯件222嵌入到前一个输送带段的尾部206的U型连接槽262中,头部202的台阶面220与前一个输送带段的尾部206的盖部260贴合,各个输送带段依次连接形成输送带。因为连接芯件222和U型连接槽262均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传动辊筒、张紧装置、制动装置和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是分段式输送带,由数个输送带段连接形成,每一个输送带段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中部呈带状,头部下凹形成台阶面,台阶面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连接芯件,尾部上端延伸形成盖部,尾部下端形成U型连接槽,所述U型连接槽的内腔与所述连接芯件匹配;每一个输送带段的头部的连接芯件嵌入到前一个输送带段的尾部的U型连接槽中,头部的台阶面与前一个输送带段的尾部的盖部贴合,输送带段依次连接形成输送带;所述传动辊筒包括驱动辊筒和支撑辊筒,驱动辊筒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带式输送机的两端,所述输送带套在两个驱动辊筒上,支撑辊筒为多个,分为上下两列,分别沿输送带设置,上列的支撑辊筒位于输送带下方,下列的支撑辊筒位于输送带上方;所述驱动辊筒和支撑辊筒上开设有内凹槽,内凹槽与U型连接槽匹配,在输送带移动过程中,各个U型连接槽与驱动辊筒或者支撑辊筒接触时,U型连接槽位于所述内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传动辊筒、张紧装置、制动装置和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带是分段式输送带,由数个输送带段连接形成,每一个输送带段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中部呈带状,头部下凹形成台阶面,台阶面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连接芯件,尾部上端延伸形成盖部,尾部下端形成U型连接槽,所述U型连接槽的内腔与所述连接芯件匹配;每一个输送带段的头部的连接芯件嵌入到前一个输送带段的尾部的U型连接槽中,头部的台阶面与前一个输送带段的尾部的盖部贴合,输送带段依次连接形成输送带; 所述传动辊筒包括驱动辊筒和支撑辊筒,驱动辊筒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带式输送机的两端,所述输送带套在两个驱动辊筒上,支撑辊筒为多个,分为上下两列,分别沿输送带设置,上列的支撑辊筒位于输送带下方,下列的支撑辊筒位于输送带上方; 所述驱动辊筒和支撑辊筒上开设有内凹槽,内凹槽与U型连接槽匹配,在输送带移动过程中,各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井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