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型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656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刚性型芯,不会导致加热流体泄漏等危险,能够进行具有高安全性的内侧加热。该刚性型芯具有由沿轮胎周向分割的多个型芯组合模构成的型芯主体、内插于型芯主体的中心孔的圆筒状的芯部、以及配置在型芯主体的轴向两侧的一对侧壁体。在芯部的外周面形成第一楔形连接部,并且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内周面形成第二楔形连接部。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内腔面设置有包括胎面用加热器和胎侧用加热器的第一电加热器,并且在芯部的径向内周面设置第二电加热器。在各胎冠壁部内埋设有温度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有加热硫化用的电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刚性型芯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提高充气轮胎的形成精度,如图10的(B)图所示,提出了以下方法使用具有中空环状的型芯主体al的刚性型芯a,并在该型芯主体al上依次粘贴内衬层、胎体帘布、带束层帘布、胎侧胶以及胎面胶等轮胎构成部件而形成生胎T,并且将该生胎T与刚性型芯a —起放入硫化模具b内,将轮胎夹在作为内模具的刚性型芯a与作为外模具的 硫化模具b之间进行硫化成形的方法,其中型芯主体al具有相当于轮胎内表面形状的外形形状(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并且,即使在这样的硫化方法中,为了有效地进行加热硫化,不仅需要从外表面侧对轮胎进行加热的外侧加热而且需要从内表面侧对轮胎进行加热的内侧加热。因此,作为内侧加热提出有向上述型芯主体al的内腔部a2内填充蒸汽或高温空气等加热流体的方法。另ー方面,如图10的(A)图所示,为了在硫化成形后与硫化轮胎Tl分解并取下,刚性型芯a由沿轮胎周向分割的多个型芯组合模c来形成型芯主体al。具体地说,其构成包括第一型芯组合模Cl,其周向两端的分割面朝向径向内侧向周向宽度减小的方向倾斜;第二型芯组合模c2,其与上述第一型芯组合模Cl沿周向交替地配置,并且周向两端的分割面朝向径向内侧向周向宽度增大的方向傾斜。并且,从第二型芯组合模c2依次向径向内侧一个ー个地移动,由此能够将型芯主体al分解,并从硫化轮胎Tl的胎圈孔中取出。然而,在对型芯主体al的内腔部a2内填充上述加热流体进行内侧加热的情况下,由于伴随着加热流体从型芯组合模C、c间漏出的危险性,因此难以实施。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1602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性型芯,通过对各型芯组合模安装电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来代替加热流体,不会导致加热流体泄漏等危险,能够进行具有高安全性的内侧加热,并且不损害刚性型芯的组装操作性,能够容易地进行上述电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连接操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刚性型芯,该刚性型芯具有在外表面上形成生胎的型芯主体,并且通过与该生胎一起被放入硫化模具内,由此与上述硫化模具协作而对生胎进行加热硫化,该刚性型芯的特征在干,具有上述型芯主体,其形成为具有内腔部的中空的环状,而且由沿轮胎周向分割的多个型芯组合模构成,并且通过将该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侧移动而能够分解,其中内腔部由胎冠壁部和一对胎侧壁部包围而成,上述胎冠壁部具有形成生胎的胎面内表面的胎面成形面部,上述一对胎侧壁部包括从上述胎冠壁部的轴向两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形成生胎的侧壁内表面和胎圈内表面的胎侧成形面部;圆筒状的芯部,其内插于上述型芯主体的中心孔,来阻止各上述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侧移动;以及一对侧壁体,它们具有通过配置在上述型芯主体的轴向两侧来阻止各型芯组合模沿轴向移动的侧板部,而且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外周面设置有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楔形槽和楔形榫中的一方的第一楔形连接部,并且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径向内周侧设置有包括沿轴向延伸且与上述第一楔形连接部卡合的楔形槽和楔形榫中的另一方的第二楔形连接部,并且上述轴向ー侧的侧壁体固定在上述芯部的ー侧的端部,并且轴向另ー侧的侧壁体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芯部的另ー侧的端部,而且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的内腔面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该第一电加热器包括配置在上述胎冠壁部的胎面用加热器和配置在上述胎侧壁部的胎侧用加热器,并且在上述芯部的 径向内周面设置第二电加热器,另ー方面在各上述胎冠壁部内埋设有温度传感器。另外,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的径向内端侧设置有电极销,该电极销与上述第一电加热器导通且朝向轴向ー侧突出,并且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外周面且在轴向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源用连接器,该第一电源用连接器与各上述电极销电连接。另外,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各上述侧壁体在上述侧板部具有向轴向外侧突出的模具连结用的支承轴部,并且在配置于轴向一侧的侧壁体的上述支承轴部的外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二电源用连接器,这些第二电源用连接器经由配线与上述第一电源用连接器导通、并且通过放入上述硫化模具内而与设置于该硫化模具的电源连接端子部电连接。另外,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干,各上述型芯组合摸,在比上述胎侧成形面部更靠径向内侧且在比上述侧板部更靠径向外侧的区域并且在轴向ー侧的胎侧壁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用连接器,这些传感器用连接器经由配线与上述温度传感器导通、并且通过放入上述硫化模具内而与设置于该硫化模具的传感器连接端子部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内腔面配置第一电加热器,并且在芯部的径向内周面配置第二电加热器。因此,能够由该第一、第二电加热器对生胎进行内侧加热。而且由于上述第一电加热器被分为胎面用加热器和胎侧用加热器,因此能够分别进行温度及加热时间的调整,从而能够抑制在橡胶厚度不同的胎面部和侧壁部产生硫化度之差。另外,在刚性型芯中,在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楔形连接部,并且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内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楔形连接部。因此能够一边通过上述第一楔形连接部引导各型芯组合模,一边将它们依次配置在芯部的周围。此时,由于第一、第ニ楔形连接部相互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型芯组合模的位置偏移,能够进行高精度并且稳定的高效的组装。特别是型芯组合模在组装时,被第一楔形连接部引导,而从芯部的轴向另ー侧的端部滑动移动到一侧的端部。因此,例如通过在型芯组合模的一侧的端部设置电极销,并且在芯部的一侧的端部设置电源用连接器,由此通过上述滑动移动能够将上述电极销与电源用连接器准确地连接而不会发生芯错位。即,即使是在各型芯组合模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的情况下,也无需进行特殊的电连接操作,因此能够对实现刚性型芯的自动组装、自动拆卸作出巨大贡献。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刚性型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刚性型芯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型芯主体与芯部一起表示的与轴向成直角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第二楔形连接部的卡合状态的放大图。图5是说明连结单元的剖视图。图6是说明组装于型芯组合模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型芯组合模的立体图。图8是说明此时的电极销的连接的剖视图。图9是说明将刚性型芯放入硫化模具时的传感器用连接器的连接的剖视图。图10的(A)图是表示从轴向观察以往的刚性型芯的侧视图,(B)图是表示使用刚性型芯的充气轮胎的形成方法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刚性型芯;2...内腔部;3...型芯主体;3A...胎冠壁部;3B. · ·胎侧壁部;3H. · ·中心孔;5. · ·芯部;6L、6U. · ·侧壁体;9. · ·型芯组合模;11...侧板部;12...支承轴部;14...楔形槽;15...楔形榫;16...第一楔形连接部;17...第二楔形连接部;21...第一电加热器;21A...胎面用加热器;21B...胎侧用加热器;22...第二电加热器;35...电极销;36...第一电源用连接器;43...第二电源用连接器;46...温度传感器;48...传感器用连接器;49...传感器连接端子部;50...硫化模具;51...电源连接端子部;Sa...胎面成形面部;Sb...胎侧成形面部;T...生胎。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刚性型芯,该刚性型芯具有在外表面上形成生胎的型芯主体,并且通过与该生胎一起被放入硫化模具内,由此与上述硫化模具协作而对生胎进行加热硫化,该刚性型芯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型芯主体,其形成为具有内腔部的中空的环状,而且由沿轮胎周向分割的多个型芯组合模构成,并且通过将该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侧移动而能够分解,其中内腔部由胎冠壁部和一对胎侧壁部包围而成,上述胎冠壁部具有形成生胎的胎面内表面的胎面成形面部,上述一对胎侧壁部包括从上述胎冠壁部的轴向两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形成生胎的侧壁内表面和胎圈内表面的胎侧成形面部;圆筒状的芯部,其内插于上述型芯主体的中心孔,来阻止各上述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侧移动;以及一对侧壁体,它们具有通过配置在上述型芯主体的轴向两侧来阻止各型芯组合模沿轴向移动的侧板部,而且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外周面设置有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楔形槽和楔形榫中的一方的第一楔形连接部,并且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径向内周侧设置有包括沿轴向延伸且与上述第一楔形连接部卡合的楔形槽和楔形榫中的另一方的第二楔形连接部,并且上述轴向一侧的侧壁体固定在上述芯部的一侧的端部,并且轴向另一侧的侧壁体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芯部的另一侧的端部,而且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的内腔面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该第一电加热器包括配置在上述胎冠壁部的胎面用加热器和配置在上述胎侧壁部的胎侧用加热器,并且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内周面设置第二电加热器,另一方面在各上述胎冠壁部内埋设有温度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4 JP 2011-1410381.一种刚性型芯,该刚性型芯具有在外表面上形成生胎的型芯主体,并且通过与该生胎一起被放入硫化模具内,由此与上述硫化模具协作而对生胎进行加热硫化,该刚性型芯的特征在于,具有 上述型芯主体,其形成为具有内腔部的中空的环状,而且由沿轮胎周向分割的多个型芯组合模构成,并且通过将该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侧移动而能够分解,其中内腔部由胎冠壁部和一对胎侧壁部包围而成,上述胎冠壁部具有形成生胎的胎面内表面的胎面成形面部,上述一对胎侧壁部包括从上述胎冠壁部的轴向两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形成生胎的侧壁内表面和胎圈内表面的胎侧成形面部; 圆筒状的芯部,其内插于上述型芯主体的中心孔,来阻止各上述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侦U移动;以及 一对侧壁体,它们具有通过配置在上述型芯主体的轴向两侧来阻止各型芯组合模沿轴向移动的侧板部,而且 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外周面设置有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楔形槽和楔形榫中的一方的第一楔形连接部,并且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径向内周侧设置有包括沿轴向延伸且与上述第一楔形连接部卡合的楔形槽和楔形榫中的另一方的第二楔形连接部,并且 上述轴向ー侧的侧壁体固定在上述芯部的一侧的端部,并且轴向另ー侧的侧壁体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芯部的另ー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鬼松博幸高木克人吉田丰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