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赟涛专利>正文

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6542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用竹炭、木炭、果壳炭或活性炭,由机械研磨成粉末,再添加入一定比例的粘合剂并混合均匀,在加入到模具中时再添加若干碳纤维材料,然后模压成型,再加热一定温度和时间后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炭粉成型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已经有多种竹木果炭粉和活性炭粉成型加工技术,可以用来制造炭雕等产品,多数是采用炭粉加粘合剂混合均匀,然后直接放置模具中加压成型,取出后静置一段时间,再加热一定温度和时间后完成。采用这种方法目前只能制出5毫米以上厚度的成型炭,当厚度更薄时强度过低不能实用,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炭粉成型技术的局限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该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能够制成更薄的成型炭,进一步拓宽炭粉成型技术的·应用范围。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用竹炭、木炭、果壳炭或活性炭,由机械研磨至100-300目,再添加入一定比例的粘合剂并混合均勻,在放置于模具中时再添加若干碳纤维材料,然后施加一定时间的一定压力成型,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再加热一定温度和时间后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制得厚度在O. 5-5毫米的薄片状成型炭,并且仍然能保持足够的强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2是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3是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中,I-竹炭粉、聚四氟乙烯乳液、水、短碳纤维的混合物,2-活性炭粉、天然橡胶的混合物,3-碳纤维布。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所示实施例中,取10公斤竹炭,通过机械研磨至200目,然后加入3公斤水、I.5公斤60%聚四氟乙烯乳液和O. I公斤长度为5厘米的短碳纤维,搅拌混合均匀,加入模具内在80摄氏度下进行加压处理,然后在105摄氏度下去水I小时,取出后即得到成品。在图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取8公斤活性炭,通过机械研磨至200目,然后加入I. 5公斤天然橡胶粘合剂,混合均匀;依据模具型腔容量,在模具中先铺垫一层混合物,再铺上一层裁剪好的碳纤维布,最后再铺盖上一层混合物,然后模压,模具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30分钟;脱模后取出半成品经由8小时室温稳定,然后放入恒温设备中升温至200摄氏度保持8小时,取出后冷却即得到成品。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取8公斤活性炭,通过机械研磨至200目,然后加入1.5公斤天然橡胶粘合剂,混合均匀;依据模具型腔容量,在模具中先铺垫一层裁剪好的碳纤维布,再铺上一层混合物,然后再覆盖一层裁剪好的碳纤维布;然后模压,模具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30分钟;脱模后取出半成品经由8小时室温稳定,然后放入恒温设备中升温至200摄氏度保持8小时,取出后冷却即得到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其特征是:用竹炭、木炭、果壳炭或活性炭,由机械研磨成粉末,再添加入一定比例的粘合剂混合均匀,在加入到模具中时再添加碳纤维材料,然后进行模压成型,加热一定温度和时间后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其特征是用竹炭、木炭、果壳炭或活性炭,由机械研磨成粉末,再添加入一定比例的粘合剂混合均匀,在加入到模具中时再添加碳纤维材料,然后进行模压成型,加热一定温度和时间后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其特征是碳纤维材料可以是普通碳纤维,也可以是活性炭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炭粉制薄片状成型炭技术,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赟涛
申请(专利权)人:杨赟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