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柱状工件的夹持装置,特别涉及在需要将柱状工件与其它部件组合装配、焊接等自动化生产线中使用的夹持器具,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至少能够对所述工件的两端部予以支撑;还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二定位臂能够与所述支撑部协作夹持所述工件,所述第二定位臂的运动方向大致与所述工件的轴线垂直,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需要夹持甚至需要定位的夹持电光源产品中的柱状玻璃管(如泡中泡的柱状灯头、节能灯的柱状灯管等)、柱状电子元器件甚至打火机的柱状气体容腔等类似柱状产品的夹持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柱状工件的夹持装置,特别涉及在需要将柱状工件与其它部件组合装配、焊接等自动化生产线中使用的夹持器具。所述柱状工件是产品中的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例如泡中泡电光源产品加工中,需要将灯头、芯柱或金属固定支架等几个零件组装、焊接在一起,其中灯头就是一种柱状器件。
技术介绍
将几个部件予以组合装配或焊接,是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工序。在这些工序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采用人工方式或借助于简单的工装夹具完成组装;如果采用自动化生产模式,不可避免地需要预先对其中一个工件予以夹持,再通过机械手等将另一待装配零件运 送过来装配。例如,所述泡中泡是一种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节能型灯泡的内泡,它主要包括卤素灯头和玻璃芯柱,将卤素灯头和玻璃芯柱的灯脚引线对应焊接后封装在外泡壳内并与外接螺纹接头电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可以使用的灯泡。例如中国专利ZL201110210697. I披露了一种利用泡中泡所制作的灯泡结构,如图I所示,泡中泡包括有前后排列的卤素灯头a和玻璃芯柱b,其中灯头a的玻壳a4中设置有发光用的灯丝a3,灯头a的两个灯脚引线(al、a2)呈直线状并位于灯头a的同一端部,俗称单端灯头;如果将灯头a的两个灯脚引线(al、a2)设置在灯头a的两个端部,俗称双端灯头;玻璃芯柱b内设置有过渡的并呈直线状的两个灯脚引线(bl、b2),两个灯脚引线(bl、b2)分别与灯头a的两个灯脚引线(al、a2)配对焊接。即灯脚引线bl与灯脚引线al焊接,灯脚引线b2与灯脚引线a2焊接连接,从而实现通过芯柱b与灯头a之间电连接。灯脚引线bl与灯脚引线al之间的重叠并列部通过焊接可以形成它们之间的焊点Cl (焊接部位),同理,灯脚引线b2与灯脚引线a2之间的交叉重叠部也可以形成它们之间的焊点c2 (焊接部位)。芯柱b另一端玻璃壳体呈喇叭状连接外接螺纹头d2,其中两个灯脚引线(b3、b4)与外接螺纹头d2的两个电极对应电连接,从而将外部电源引入到泡中泡。根据上述泡中泡的结构,所述灯头一般呈柱状,在焊接、成型等很多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对柱状灯头的夹持问题。现有夹持灯头a的方式大多采用人工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也不利于自动化生产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柱状工件的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至少能够对所述工件的两端部予以支撑;还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二定位臂能够与所述支撑部协作夹持所述工件,所述第二定位臂的运动方向大致与所述工件的轴线垂直。其中,所述底座是支撑整个夹持装置的基础平台。其中,所述支撑部主要用于支撑所述工件,并且至少能够对所述工件的两个端部形成支撑。当然具体支撑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工件的大小、需要与其它联动构件如输送工件的机械手的工作方式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定。所述支撑部可以直接定位在所述底座上,也可以通过其它辅助过渡构件定位在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二定位臂的运动方向大致与所述工件的轴线垂直,实际上所述第二定位臂的运动方向也决定了其对所述工件施加的夹持力的方向也大致与所述工件的轴线垂直;又由于所述第二定位臂能够与所述支撑部协作夹持定位所述工件,为此第二定位臂给所述工件施加的夹持力的方向与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工件的两端部位的支撑力的方向,至少是相反的或至少它们的部分主要分力是相反的,并且第二定位臂给所述工件施加的夹持力的施力点也应当位于所述支撑部的至少两个支撑点之间的位置。这样所述工件上至少具有三个定位点从而能够将所述工件予以固定,以便于下工序的组装使用。至于在与所述工件的轴线相垂直的360°平面范围内,从哪个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定位臂,可以根据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定位臂的顶端部的形状具体确定。具体设置方式至少有如下几种主要情况 (O当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定位臂的顶端部形状全部是平直的面时,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力的方向应当与所述第二定位臂的施力方向相反。(2)当所述支撑部的顶端部的形状全部是平直的面而所述第二定位臂的顶端部具有凹槽时,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力的方向可以与所述第二定位臂的施力方向完全相反,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夹角,但至少它们的部分主要分力能够相反。(3)当所述支撑部的顶端部的形状是凹槽型而所述第二定位臂的顶端部是平直的面时,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力的方向可以与所述第二定位臂的施力方向相反,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夹角,但至少它们的部分主要分力能够相反。其次,所述第二定位臂在所述工件上的施力点,也是可以根据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工件两端的具体部位不同而予以选择的。例如当所述工件是泡中泡的呈柱状的双端灯并且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灯头两端的灯脚引线上时,所述第二定位臂在所述灯头上的施力点最好也落在非焊接端的灯脚引线上。如果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灯头两端的玻璃管上,所述第二定位臂在所述灯头上的施力点应当对应地选择落在所述灯头的玻璃管上。另外,为了使所述第二定位臂在落点定位夹持时不要对所述工件造成较大的冲击,所述支撑部的顶端部、所述第二定位臂的顶端部设置有硅胶或橡胶类的软垫。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三点定位的方式对所述工件予以夹持定位,不仅定位可靠,而且定位操作简便,便于进行自动化操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支撑部包括前支撑片和后支撑片,所述前支撑片和后支撑片的顶端部分别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工件的凹槽。其中,位于所述后支撑片顶端部的凹槽呈U形,位于所述前支撑片顶端部的凹槽呈L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定位臂包括垂直臂;所述垂直臂能够在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上下运动。所述底座的平面是指根据设计需要而设定的基准平面,具体地说,它可以是一个虚拟的设计参考平面,也可以是,当所述底座呈平板状时,上表面的平面就可以选定为所述底座的平面。根据该方案,虽然所述垂直臂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工件的轴线大致垂直,但在与所述工件的轴线相垂直的360°平面范围内,所述垂直臂的运动方向也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大致垂直,这样所述垂直臂就能够夹持位于所述凹槽中的工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在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穿过所述底座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端部设置连接板,所述垂直臂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在该方案中,所述升降柱与所述垂直臂之间实际上是大致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升降柱主要用于与其它机构协作,接收其它机构的位移信号,所述升降柱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两根或对称设置的三根。即当位于所述升降柱下面的其它机构将所述升降柱抬升起来时,所述升降柱通过所述连接板也将所述垂直臂抬升起来,从而进一步便于人工或机械手将所述工件搁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或将所述工件予以卸载);接着,当所述升降柱下降时,所述垂直臂也随之下降,从而与所述支撑部协作将所述工件夹紧定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升降柱的尾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在所述升降柱上。其中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已经提升起来的所述升降柱、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垂直臂在无需借助于其它力量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下移复位,为此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实质上也是套在所述升降柱上的一种压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在所述升降柱上升的过程中被压缩,在所述升降柱下降的过程中被释 放。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位于所述后支撑片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柱状工件的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至少能够对所述工件的两端部予以支撑;还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二定位臂能够与所述支撑部协作夹持所述工件,所述第二定位臂的运动方向大致与所述工件的轴线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柱状エ件的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干,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至少能够对所述エ件的两端部予以支撑;还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二定位臂能够与所述支撑部协作夹持所述エ件,所述第二定位臂的运动方向大致与所述エ件的轴线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前支撑片和后支撑片,所述前支撑片和后支撑片的顶端部分别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エ件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臂包括垂直臂;所述垂直臂能够在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上下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穿过所述底座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端部设置连接板,所述垂直臂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干,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升降柱的尾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在所述升降柱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后支撑片顶端部的凹槽呈U形,位于所述前支撑片顶端部的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普,
申请(专利权)人:李洪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