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氯代烯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6055 阅读:5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氯代烯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先在反应槽中安置渗透反应墙内,渗透反应墙内横向摆放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体,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剂是由石蜡、硅砂和高锰酸钾制得;再在线稀释高浓度TCE液,使氯代烯烃浓度维持在0~100mg/L之间,控制反应槽的TCE液流动速度在71.4厘米/天,使TCE液流从反应槽的进水端流入,流经渗透反应墙,从出水端流出,完成水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水处理时,2天后TCE去除率达100%,连续修复33天,去除率均保持在100%。本发明专利技术修复周期短、可长效修复、无二次污染;高锰酸钾、石蜡和硅砂价廉易得;在合理成本前提下能达到良好的氯代烯烃处理效果,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氯代烯烃广泛地应用于飞机发动机、汽车部件、电子元件以及衣服的脱脂等领域,其中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TCE和PCE)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特点,对生物的毒作用很强并具有致癌性,已被列入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污染物,中国环境优先监测和控制污染物以及欧盟公布的“黑名单”。氯代烯烃属于非水相重水化合物,排放到环境中后,经过渗流区、透气层、饱和水层后,向下迁移至不透水层的表面时,累积于此,形成一个独特的污染层带(source zone),而此后会逐渐溶解、缓慢释放,形成一个潜在的、持久的污染源。要通过自然修复这些污染层带,往往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及时预防及控制这些污染层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下水氯代烯烃污染的治理技术通常有两种一抽出处理法和原位修复法。其中原位修复就是指在污染的场地里,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方法,使污染物从包气带土层和地下水中去除,以便恢复其环境功能。包括原位电化学修复、原位生物修复、原位化学还原和原位化学氧化(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ISC0)。原位化学氧化法(ISC0, In-SituChemical Oxi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氯代烯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反应槽中安置渗透反应墙内,渗透反应墙内横向摆放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体,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剂是依下述方法制备而成:先将石蜡放入容器中,加热至完全熔化,把硅砂倒入搅拌均匀,待硅砂被石蜡完全浸润后,加入高锰酸钾粉末,搅拌均匀,趁热快速倒入模具,捣实,冷却成型,即制得高锰酸钾缓释体;再在线稀释高浓度TCE液,使氯代烯烃浓度维持在0?100mg/L之间,控制反应槽的TCE液流动速度在10?80厘米/天,使TCE液流从反应槽的进水端流入,流经渗透反应墙,从反应槽的出水端流出,完成水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代烯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反应槽中安置渗透反应墙内,渗透反应墙内横向摆放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体,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剂是依下述方法制备而成先将石蜡放入容器中,加热至完全熔化,把硅砂倒入搅拌均匀,待硅砂被石蜡完全浸润后,加入高锰酸钾粉末,搅拌均匀,趁热快速倒入模具,捣实,冷却成型,即制得高锰酸钾缓释体;再在线稀释高浓度TCE液,使氯代烯烃浓度维持在0-100mg/L之间,控制反应槽的TCE液流动速度在10-80厘米/天,使TCE液流从反应槽的进水端流入,流经渗透反应墙,从反应槽的出水端流出,完成水处理。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氯代烯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宝玲付明来曾秋生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