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有机物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6484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水有机物修复装置,包括原位燃烧系统和原位注入系统,所述原位燃烧系统与原位注入系统通过气体过滤罐连接;所述原位燃烧系统包括点火装置以及换气外管和换气内管,所述换气外管和换气内管底部均插入土壤中,所述换气外管侧面设有进气管和连接所述气体过滤罐的出气管,所述换气内管侧面设有多个进气侧管,每根所述进气侧管外端设有第一筛网;所述原位注入系统包括土壤中开设的注入井以及设于所述注入井上方地面的注入泵,所述注入泵与供气管线和供药管线连通,所述供气管线通过气体压缩机连接所述气体过滤罐,所述供药管线通过加药泵连接药剂储存罐,该装置可以修复地下水中不同特性的有机物,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地下水修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水有机物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我国地下水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污染所带来的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趋显露。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受污区域进行修复,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保障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及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地下水进行修复,因此,相关修复技术的研发已迫在眉睫。有机污染物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为组成的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若是不进行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对有机污染物常规的处理方法为:直接对被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加热,使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蒸发或脱附出来,然而普通的加热方式受到成本和场地周围资源的限制,同时加热蒸发或脱附出来的有机废气还需进行后续处理,无法将污染物彻底分解,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治理时间较长。现有的地下水有机修复装置有的侧重于治理地下水中易挥发有机物,有的侧重于将药剂准入地下修复一般有机污染物,对于有机物污染的修复均不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地下水有机修复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修复多种特性有机物的地下水有机物修复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有机物修复装置,包括沿地下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原位燃烧系统和原位注入系统,所述原位燃烧系统与原位注入系统通过气体过滤罐连接;所述原位燃烧系统包括设于地上的点火装置以及与所述点火装置底部连通的换气外管和换气内管,所述换气外管和换气内管竖向同轴设置且底部均插入土壤中,所述换气外管侧面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气体过滤罐连通所述换气内管位于土壤部分的侧面设有多个进气侧管,每根所述进气侧管外端均伸出所述换气外管且所述进气侧管外端设有第一筛网;所述原位注入系统包括土壤中开设的注入井以及设于所述注入井上方地面的注入泵,所述注入泵与供气管线和供药管线连通,所述供气管线通过气体压缩机连接所述气体过滤罐,所述供药管线通过加药泵连接药剂储存罐。进一步的,所述换气外管的底部封闭,所述换气内管的底部开口且与所述换气外管的底部留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进气侧管平行设置,且所述进气侧管为耐高温管。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过滤罐内部设有第二筛网。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压缩机通过电缆连接配电箱或发电机任一种。进一步的,所述药剂储存罐的数量不止一个。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泵与所述注入泵之间的所述加药管线上设有药剂混合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有机物修复装置,针对易挥发易燃烧以及不易挥发的不同特性的有机物的性质,沿地下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原位燃烧系统和原位注入系统,可以充分修复地下水中有机物污染,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且不产生二次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原位燃烧系统B.原位注入系统1.点火装置2.换气外管3.换气内管4.侧进气管5.气体过滤罐6.气体压缩机7.注入泵8.注入井9.药剂储存罐31.进气管32.出气管41.第一筛网52.第二筛网61.供气管线91.供药管线92.加药泵93.药剂混合罐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顶部”、“底部”、“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水有机物修复装置,包括沿地下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原位燃烧系统A和原位注入系统B,所述原位燃烧系统A与原位注入系统B通过气体过滤罐5连接;所述原位燃烧系统A包括设于地上的点火装置1以及与所述点火装置1底部连通的换气外管2和换气内管3,所述换气外管2和换气内管3竖向同轴设置且底部均插入土壤中,所述换气外管2侧面设有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所述出气管32与所述气体过滤罐5连通所述换气内管3位于土壤部分的侧面设有多个进气侧管4,每根所述进气侧管4外端均伸出所述换气外管2且所述进气侧管4外端设有第一筛网41;所述原位注入系统B包括土壤中开设的注入井8以及设于所述注入井8上方地面的注入泵7,所述注入泵7与供气管线61和供药管线91连通,所述供气管线61通过气体压缩机6连接所述气体过滤罐5,所述供药管线91通过加药泵92连接药剂储存罐9。在进行地下水有机物修复时,原位燃烧系统A的点火装置1点火,通过换气外管2和换气内管3来加热土壤和地下水,不久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便会被加热至沸点,有机污染物在负压作用下经进气侧管4进入换气外管2和换气内管3中进行加热,同时有机污染物会作为补充燃料在外金属管和中心金属管中被加热分解,最终从排气管排入气体过滤罐5,通过气体压缩机6注入原位注入系统B,药剂储存罐9内的活化药剂经加药泵92泵至注入泵7,气体压缩机6将气体过滤罐5内的气源泵至注入泵7处,通过注入泵7出的气动阀进行调节,帮助注入泵7向注入井8内注入活化药剂,药剂通过注入井8的筛管向井四周扩散与地下水中污染物接触反应,由原位注入系统B继续修复地下没有被加热至沸点的有机污染物,从而使其降解为不具危害性的物质。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换气外管2的底部封闭,所述换气内管3的底部开口且与所述换气外管2的底部留有间隙。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进气侧管4平行设置,且所述进气侧管4为耐高温管。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气体过滤罐5内部设有第二筛网51。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气体压缩机6通过电缆连接配电箱或发电机任一种。在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还可以针对地下水有机物修复装置进行自由灵活的配置,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技术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所述药剂储存罐9的数量不止一个,所述加药泵92与所述注入泵7之间的所述加药管线91上设有药剂混合罐93,所述药剂混合罐93内部设有搅拌机(图中未标出),该搅拌机可以为电动搅拌机或者气动搅拌机,药剂混合罐93将多个药剂储存罐9内的药剂充分混合使其均匀溶解,再通过注入泵7向注入井8内注入搅拌均匀的活化药剂。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水有机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地下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原位燃烧系统和原位注入系统,所述原位燃烧系统与原位注入系统通过气体过滤罐连接;所述原位燃烧系统包括设于地上的点火装置以及与所述点火装置底部连通的换气外管和换气内管,所述换气外管和换气内管竖向同轴设置且底部均插入土壤中,所述换气外管侧面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气体过滤罐连通所述换气内管位于土壤部分的侧面设有多个进气侧管,每根所述进气侧管外端均伸出所述换气外管且所述进气侧管外端设有第一筛网;所述原位注入系统包括土壤中开设的注入井以及设于所述注入井上方地面的注入泵,所述注入泵与供气管线和供药管线连通,所述供气管线通过气体压缩机连接所述气体过滤罐,所述供药管线通过加药泵连接药剂储存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有机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地下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原位燃烧系统和原位注入系统,所述原位燃烧系统与原位注入系统通过气体过滤罐连接;所述原位燃烧系统包括设于地上的点火装置以及与所述点火装置底部连通的换气外管和换气内管,所述换气外管和换气内管竖向同轴设置且底部均插入土壤中,所述换气外管侧面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气体过滤罐连通所述换气内管位于土壤部分的侧面设有多个进气侧管,每根所述进气侧管外端均伸出所述换气外管且所述进气侧管外端设有第一筛网;所述原位注入系统包括土壤中开设的注入井以及设于所述注入井上方地面的注入泵,所述注入泵与供气管线和供药管线连通,所述供气管线通过气体压缩机连接所述气体过滤罐,所述供药管线通过加药泵连接药剂储存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华孙静罗彦鹤闫佩宋兵魁孙韬王玉蕊王子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