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陶瓷—金属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583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孔陶瓷—金属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以陶瓷为刚性外模,在其内表面制备陶瓷涂层,再将金属粉体添加至刚性外模与弹性内模间的空腔内,密封后冷等静压成型,将压制成型的多孔陶瓷—金属复合膜坯体连同刚性外模一起烧结,烧结体与刚性外模分离后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制备工艺的改进,将陶瓷涂层与金属粉体等静压成型后在高温条件下共烧,使坯体中的多孔金属基体与陶瓷膜层在烧结时在刚性外模压应力作用下同步膨胀,制得的多孔复合膜材料陶瓷膜层附着力强、强度高,且膜层光滑、平整、无缺陷,提高了多孔复合膜材料的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层表面平整、附着力强的多孔陶瓷一金属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膜分离法无需相变过程,具有节能、高效、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和诸多行业的极大关注。目前已在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和食品等领域的分离与纯化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膜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对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膜材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两大类,其中无机膜具有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耐热、耐溶剂、耐生物性能好等特点,可弥补有机膜的不足。而无机膜又分为陶瓷膜和金属膜。相对而言,陶瓷膜的孔径更小,化学与热稳定性更好,在微滤、超滤、纳滤等领域均得到应用。然而陶瓷膜属脆性材料,而且在高温条件下使用不易密封。多孔金属,尤其是多孔不锈钢则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然而与陶瓷膜相比,多孔金属膜的孔径很难像陶瓷膜那样缩小到纳米级,其主要原因是难以制备粒度均匀、性能稳定的纳米级金属粉体。不锈钢的特殊组成与晶体结构使其具有任何单金属无法比拟的优点,然而正是这个原因,其粒径很难再细,否则其组成将会发生偏移,性能也将发生变化;其他单金属虽能获得纳米级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陶瓷—金属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陶瓷为刚性外模,在其内表面制备陶瓷涂层,再将金属粉体添加至刚性外模与弹性内模间的空腔内,两端密封后冷等静压成型,将压制成型的多孔陶瓷—金属复合膜坯体连同刚性外模一起烧结,烧结体与刚性外模分离后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陶瓷一金属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陶瓷为刚性外模,在其内表面制备陶瓷涂层,再将金属粉体添加至刚性外模与弹性内模间的空腔内,两端密封后冷等静压成型,将压制成型的多孔陶瓷一金属复合膜坯体连同刚性外模一起烧结,烧结体与刚性外模分离后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孔陶瓷一金属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Ca)陶瓷粉体与添加剂混合形成悬浮液,在刚性陶瓷外模(I)内表面制备陶瓷涂层(4); (b)将制备多孔金属基体(5)的金属粉体与造孔剂混合,装填至内表面为陶瓷涂层(4)的陶瓷外模(I)与弹性内模(2 )之间的空腔内,采用弹性封头(3 )将空腔密封后,放入冷等静压机的高压缸内压制成形; (c)将弹性内模(2)与弹性封头(3)卸去后,采用热分解或溶剂溶解方式脱出添加剂;将陶瓷外模(I)与多孔陶瓷一金属膜坯体一起放入保护性气氛下烧结,待冷却后将陶瓷外模(I)与烧结体分离,制得多孔陶瓷一金属复合膜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陶瓷一金属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外模(I)材质为氧化铝、氧化锆、石英、碳化硅、氮化硅或堇青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陶瓷一金属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粉体主要成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彦俞健袁琪琛吴伟魏磊胡小娟宋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髙谦功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