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粱杂交种吉杂130的选育、制种和栽培方法,高粱品种选育是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外引恢复系0-30为父本,所获得杂交种逐代种植分别进行产量、单宁酸、品质性状的选择,获得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而且品质优良,口感好,是食用兼酿造用的优良新品种。高粱栽培种植是通过土壤改良剂配制施用、底肥配制与施用、叶肥配制与施用及高粱果穗后熟处理完成。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粱品种选育及栽培方法获得的高粱其单宁酸含量比对照低,蛋白质、淀粉及微量元素含量比对照高。加工成为高粱米后食用具有不涩、谷香味浓郁,食后无胃肠不适反应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高粱杂交种的选育、制种和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高粱属禾木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木。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我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或制怡糖。高粱过去一直是北方人民的主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的用途逐渐转变为以酿酒为主。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高粱米作为一种特有的粗粮又重新回到人们的饭桌上,高粱米自古就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美誉,不仅营 养价值高,制作各式食品,而且可以入药,治疗消化不良等多种病症,高粱食品尤其对糖尿病病人特别有利。高粱耐旱、耐涝、耐贫瘠可以种植在远离工业污染的土地上,从而生产出有机闻梁米。近几年我国高粱而积相对稳定,山于旱灾、水灾发生较频繁,尤其北方水资源短缺日渐突出,耕地减少,人口增加,人们对稳定粮食生产也将越来越重视。因此,高粱作为抗旱、抗涝的稳产作物有其存在的价值,高粱种植可能将继续向干旱地区转移。将减少种粮而积进一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要突出一个“优”字。所以高粱育种目标强调优质、高产与多抗。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生产条件一般,旱灾、水灾频发及碱易涝区,应适当扩大高粱种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提供一种高粱杂交种吉杂130的选育、制种和栽培新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外引恢复系0-30为父本,母本吉2055A是以314B为母本,以871300B为父本,人工杂交,在后代中选矮杆早熟株,用核置换法转育而成;父本0-30是引进,经多年种植,已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同时从后代中选拔优良株系而得。该恢复系对Al和A2型胞质均恢复,且配合力高。核置换法的具体方法是以314B为母本,以871300B为父本,在其后代中选择不育株率高的单株事先套袋,分别用父本回交,形成同交株系,回交种子种下后再从中选择不育株率高的株系,在中选株系中选不育度高和表现型似父的单株进行套袋,并继续用原父本回交,经过4-5代,主要性状的表现型也象父本了,这样就成为一个新的不育系,连续回交的父本就相应的成为该不育系的保持系。该杂交种物候学性状出苗至成熟121天左右,需彡10°C活动积温2450_2550°C,属中熟杂交种;植株性状幼苗和芽鞘绿色,根系发达,株高178cm左右,19片叶,茎杆较粗壮;穗部性状穗长25. 9cm,中紧穗、纺锤形,穗粒重87. 0g,着壳率5. 3% ;籽粒性状籽粒椭圆形,红壳橙红粒,千粒重30. 6g ;品质性状粗蛋白含量10. 06%,粗淀粉76. 14%,单宁O. 15%,赖氨酸O. 28%,角质率高% ;抗性表现该杂交种适应性广,抗倒伏,抗蚜虫、抗叶病。经国家高粱改良中心连续2年用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接种鉴定,2年平均发病率O. 85%。不育系繁殖时,同期播种,A和B比例4 I ;间苗时,先间A,后间B ;A保苗15株/ m2,B保苗20株/ m2,适时早收。制种时,父母本行比为I : 6-8,双亲分期播种,先播父本,待父本出苗二叶时播母本。父本保苗为12株/m2,母本保苗18-20株/ Hl2 ;在苗期、拔节期、初花期和收获前及时去除B型株和其它杂株,适时早收,防粒霉病。该杂交种在一般肥力的土壤均可种植,早熟区播种时期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每亩施农家肥3000kg左右做底肥;二铵或复合肥20kg/亩作种肥;15-25kg/亩尿素作追肥,在拔节初期追施。播种深度2. 5-3. 0cm,种植密度11-12万株/公顷,播后注意镇压、保墒, 在腊熟末期收获。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亲本组合不育系吉2055A,以外引恢复系0-30以及314B,871300B均在非专利文献已经公开,属于常见的市售品系,本专利技术单位为保证公众能够正常得到实施,提供了免费向公众的发放证明,属于不需要保藏的情形。本专利技术的杂交方法已经栽培措施在现有技术并无公开,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重复实施,筛选得到目的品种。具体实施例方式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外引恢复系0_30为父本,母本吉2055A是以314B为母本,以871300B为父本,人工杂交,在后代中选矮杆早熟株,用核置换法转育而成;父本0-30是引进,经多年种植,已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同时从后代中选拔优良株系而得。该恢复系对Al和A2型胞质均恢复,且配合力高。该杂交种可以在吉林省的松原、白城、长春、四平地区西部,黑龙江省第I积温带,内蒙古的东部及河套地区等地种植。不育系繁殖时,同期播种,A和B比例4 I;间苗时,先间A,后间B ;A保苗15株/ m2,B保苗20株/ m2,适时早收。制种时,父母本行比为I : 6-8,双亲分期播种,先播父本,待父本出苗二叶时播母本。父本保苗为12株/m2,母本保苗18-20株/ Hl2 ;在苗期、拔节期、初花期和收获前及时去除B型株和其它杂株,适时早收,防粒霉病。该杂交种种植时,早熟区播种时期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每亩施农家肥300kg左右做底肥;二铵或复合肥20kg/亩作种肥;15-25kg/亩尿素作追肥,在拔节初期追施。播种深度2. 5-3. Ocm,种植密度11-12万株/公顷,播后注意镇压、保墒,在腊熟末期收获,该杂交种和对照相比,产量有显著的提高 I、院内产量比较试验 2008年产量比较试验,公顷产量10256 kg,比对照敖杂I号(8234. 6 kg /公顷)增产 24. 55%,比四杂 25 (9425. 3 kg / 公顷)增产 8. 81%。2、早熟组区试(见表I) 2010年全国平均亩产661. 9公斤,居第I位,比对照一敖杂I号增产19. 6%,比对照二四杂25增产8. 0% ;与对照一比,7个点全部增产,与对照二比,6个点增产,I个点减产。2009年全国平均亩产614. 8公斤,居第I位,比对照一敖杂I号增产21. 1%,比对照二四杂25增产10. 8% ;与对照一比,6个点全部增产,与对照二比,6个点全部增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8. 4公斤,居第I位,比对照一敖杂I号增产20. 3%,比对照二四杂25号增产9. 4%ο3、早熟组生产试验(见附表I) 2010年参加全国高粱春播早熟组生产试验,全国平均亩产585. 6公斤,居第2位,比对照一敖杂I号增产19. 4%,比对照二四杂25增产4. 5% ;与对照一比,6个点全部增产,与对照二比,4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粱杂交种吉杂130的选育、制种和栽培方法,包括选育亲本,配制杂优组合、制种和栽培,其特征在于: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外引恢复系0?30为父本,配制杂交种。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高粱杂交种吉杂130的选育、制种和栽培方法,包括选育亲本,配制杂优组合、制种和栽培,其特征在于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外引恢复系0-30为父本,配制杂交种。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高粱杂交种吉杂130的选育、制种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母本吉2055A是以314B为母本,以871300B为父本,人工杂交,在后代中选矮杆早熟株,用核置換法转育而成,恢复系0-30,经多年种植,已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同时从后代中选拔优良株系而得对Al和A2型胞质均恢复,且配合力高。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高粱杂交种吉杂130的选育、制种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核置換法的具体方法是以314B为母本,以871300B为父本,在其后代中选择不育株率高的单株事先套袋,分别用父本回交,形成同交株系,回交种子种下后再从中选择不育株率高的株系,在中选株系中选不育度高和表现型似父的单株进行套袋,并继续用原父本回交,经过4-5代,主要性状的表现型也象父本了,这样就成为ー个新的不育系,连续回交的 父本就相应的成为该不育系的保持系。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高粱杂交种吉杂130的选育、制种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干不育系繁殖时,同期播种,A和B比例4 I;间苗时,先间A,后间B;A保苗15株/m2,B保苗20株/m2,适时早收。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高粱杂交种吉杂13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冰嬬,李继洪,高士杰,李淑杰,王阳,李伟,胡喜连,高鸣,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