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兴专利>正文

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277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3:05
一种电感器,上述电感器包括一具有平坦作用面的基座、一组包括至少一对接点对的预定回路、至少一个具有铁芯的线圈组及一个铁磁性胶体。制作时,先在具有多个基座的基板上形成具有接点对的预定回路;再于接点对设置焊锡;接着把每一个线圈组缠绕至个别的铁芯上,并将线圈组的两端部分别安装、焊接至接点对;再来将焊接有线圈组的基板置入模具中,模具形成有多个模穴,每个模穴分别对应基板上的多个线圈组,基板与模具接合后以铁磁性胶体注入模具,以封装线圈组;胶体凝固后脱模;并切割基板将基座彼此分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感器。
技术介绍
电感器作为一种可产生一定自感量的电子元件,具有滤波、抑制瞬间电流、降低EMI杂讯及功率转换等多种功能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领域,如振荡、调谐、耦合、滤波、延迟与偏转等电路中。其制造通常是利用线圈缠绕在一个铁芯上所构成,当电流流经线圈时,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线圈将产生一个电动势以反抗此变化,即磁滞现象。电感器的结构包括有线圈与铁芯,线圈通电后形成磁力线,磁力线由铁芯的端部向外发散,经由空气返回铁芯另一端而构成封闭磁力线回圈,但由于空气的磁阻较大,造成电感器整体的导磁系数不佳。要提高导磁系数,可将铁芯作为一个封闭环形,由线圈内部一直环绕至外部,使得磁力线主要通行于铁磁性材质中,即可降低磁阻而提升导磁效率。因此,目前的电感器亦有设计成具有封闭的铁芯回圈而供导磁,以增强其磁场效果。另有业者提出藉由点胶或模塑成型,将混有铁、钴、镍粉等的胶质作为封装外壳,藉以形成导磁回圈。目前注模的技术如图I所示,需将作为铁芯的底座64预先埋入下模62的模穴中,并将多个线圈66分别装设于各底座64上,而将线圈66的两端电极朝底座64两边缺口延伸出,并搭配上模60而合模;随后朝模穴中注入铁磁性胶质,使其充满模穴,完整封装各底座64与线圈66,形成完整的电感器。然而,一方面若要以自动化机械将底座64埋入至下模62时,会面临精准度上的考验,一旦有些许公差或放置略有错位,强行合模将导致模具与底座64的损坏;因此必须停机示警,由操作人员介入处理,不仅大幅降低产出效率、也提升产品制作的人力成本。另方面,线圈66中央形成有通孔,无法被自动化吸取,而将线圈66置入底座64上的动作也有同样对位问题。因此,埋入的动作通常仍以人工作业为准,不易自动化处理。再方面,由于混有铁、钴、镍粉的胶体具有高黏稠度,在朝模穴中注胶时,胶体流动性不佳,不易注满模穴,封装因而产生气泡或缺口,使得产品封装良率不高,无法顺利运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感器制作方法及依照此方法制作的电感器,可以解决上述点胶、注模的问题,同时提升产出效率与产品良率,且藉由结构的简化而降低制作成本,已成为电感器制作方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面自动化制造,完全经由自动化机具与步骤,大幅提高产出效率的的电感器。本技术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透过预先埋入以及加压成型的自动化流程,确保胶体封装位置正确且完整,令产品良率达到提升的电感器。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易、制造成本因而降低的电感器。本技术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批次大量制造生产、再进行切割分离,进一步提升制作的效率的电感器。本技术又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本技术的电感器制作方法而达到量产目的的电感器。依照本技术揭示的一种电感器,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平坦作用面的基座;一组形成于该基座的预定回路,其中该预定回路包括至少一对形成于该平坦作用面上的接点对;至少一个焊接至上述接点对的具有铁芯的线圈组,该线圈组具有一个供吸附搬移的吸附面;及一个封装上述线圈组的铁磁性胶体,使得当该线圈组被供电时,形成的磁力线可由上述铁芯经该铁磁性胶体形成一个磁回路。透过本技术所揭示的电感器,首先是选择平面形式的基板,方便一次性的布局线路;随后以自动化机具,藉由表面安装技术,吸取搬移各线圈组,使所有线圈组被分别放置在预先布局好的多个接点对上,并且批次回焊而固定妥当;并于点胶时,以基板为底座,由上方覆盖模具及施压,使得胶体依照模穴形状分布,确保封装完整且形状符合预期; 最后再一次性的将胶体封装的基板切割,达到批次、快速注模来提升产品的制作效率。全面自动化的流程,完全避免铁磁性胶体黏滞性过高的困扰,解决产品良率与产出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新型
技术介绍
的示意图;图2为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为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用以说明加工基板的结构;图4是图3实施例中,用以说明焊锡压印的侧视图;图5是图3实施例中,线圈组与基座接合的侧视图;图6是图2第四步骤的两个次步骤的流程图;图7是图3实施例中,模具与基板接合、注模的示意图; 图8是图3实施例中,基板分割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0是图9实施例中,先注模、后接合基板与模具的示意图;图11是图9实施例中,于分离的基座上设置保护层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电感器的立体透视图,是用以说明本新型制作方法所生产的电感器的结构。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上模60下模62底座64线圈66、149基板I、I’基座10、10,焊锡100预定回路12、52”接点对120、520”线圈组14、14,、54”铁芯140、540”两端部141模具2、2’模穴20、20,保护层4’铁磁性胶体3、3’、53” 电感器5”基座50”平坦作用面500”磁回路58”吸附面14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说明书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以相似的标号标示。图2为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电感器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中的第一步骤101如图3所示,加工具有多个基座10的基板I。首先于基板I上布好预定回路12,预定回路12包括分布在每一个基座10上的多个导电的接点对120,每一基座10上具有至少一对接点对120。第二步骤102如图4所示,在每一个基座10的接点对120上设置焊锡100。一并参考图5,第三步骤103将释例为导电线圈的线圈组14接合至基座10,其中线圈组14具有一个可供吸嘴使力的吸附面145,每一组线圈组14的线圈149分别缠绕于一个铁芯140之上,线圈组14的两侧为说明方便命名为两端部141,本例中,金属材质的两端部141分别与中央的铁芯绝缘设置,每一个端部分别对应基座10上的接点对120之一的焊锡100位置,并且让线圈149例如直接焊接导通两端部141。经由上述的配置摆设后,透过焊锡100回焊焊接线圈组14与基座10,使每一基座10都设置有至少一组线圈组14。其中熟知本
者可轻易推知,上述的焊锡可经由压印的方式,一次布置于基板的每一基座之上。此种步骤设计,使得基板与线圈组的接合可由机械化的方式进行表面安装,整片基板一次打印焊锡,吸嘴将线圈组移动至个别基座设置,再一次回焊全部的基座与线圈组;达到机械化量产的目的,同时省去前案为确保线圈组的埋入,而配置的人力。使得电感器得以全面机械化生产,提升产品制作的效率。图6为第四步骤104的两个次步骤1041与1042,具体的嵌合情形如图7所示,将基板I上的每一组线圈组14埋入对应的模具2的模穴20。模具2下压至基板I后,再将铁磁性胶体3注入模穴20中,铁磁性胶体3会从中通的模具2穿过每一个模穴20,使一整批的线圈组14皆为铁磁性胶体3所包覆封装。每一模穴20中残余的空气会随铁磁性胶体3的注入往后一个模穴20推移,因此大幅降低铁磁性胶体3中残存气泡的可能性。同时,在一贯的通路上,铁磁性胶体3注入时碰上的转弯较少,搭配平面的基板I为铁磁性胶体3的流动底面,得以降低注模所需时间。当然,熟知本领域技术者可轻易推知,本技术也可先在基板上灌胶,再将模具下压,形塑未凝固的胶体。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平坦作用面的基座;一组形成于该基座的预定回路,其中该预定回路包括至少一对形成于该平坦作用面上的接点对;至少一个焊接至上述接点对的具有铁芯的线圈组,该线圈组具有一个供吸附搬移的吸附面;及一个封装上述线圈组的铁磁性胶体,使得当该线圈组被供电时,形成的磁力线可由上述铁芯经该铁磁性胶体形成一个磁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具有一个平坦作用面的基座; 一组形成于该基座的预定回路,其中该预定回路包括至少一对形成于该平坦作用面上的接点对; 至少一个焊接至上述接点对的具有铁芯的线圈组,该线圈组具有一个供吸附搬移的吸附面;及 一个封装上述线圈组的铁磁性胶体,使得当该线圈组被供电时,形成的磁力线可由上述铁芯经该铁磁性胶体形成一个磁回路。2.如权利要求I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兴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