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体,该保护体在片材的周边部分上设置有多个粘接部,将该粘接部与平板显示屏的周围进行粘接。通过粘接部和装饰部,而使片材的中央部分与平板显示屏隔开适当的距离。而且,由于多个粘接部相互隔开,所以空气在片材和平板显示屏之间以及在粘接部之间进行流通。(*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粘贴在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上,并保护显示部的保护体。
技术介绍
多功能型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和平板型終端普遍获得了广泛普及。用户通过触摸屏对智能手机和平板型终端进行操作,并执行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连接和应用软件。为了提高视觉识别性,而由平板显示屏构成了智能手机和平板型终端的正面部分。该显示屏具有触摸屏。当用户触摸了显示屏时,可能会损伤显示屏。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1年117880号中公开了ー种具有透过性的保护片材。用户通过将该保护片材粘贴在平板显示屏上,从而保护平板显示屏免受损伤。在保护片材的一个面上全部具有粘合层,从而使保护片材紧贴在平板显示屏上。当用户将保护片材粘贴在显示屏上时,空气有时会侵入到保护片材与显示屏之间。因此,粘合层的一部分没有紧贴在显示屏上。空气会残留在未紧贴的部分上(下面将空气残留的部分称为气泡)。由于气泡大多会产生斑点,因此导致视觉识别性和装饰性变差。与用操作按钮进行操作的以往的移动电话相比,智能手机和平板型终端的显示屏的面积更大。因此,空气易于侵入,也易于产生气泡。为了除去所产生的气泡,用户需要用手指按压气泡使其移动到显示屏的端部,或者需要重新粘贴保护片材。用户将保护片材以没有气泡的状态粘贴在智能手机和平板型终端的显示屏上是极其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体,所述保护体能够以不产生气泡的状态而粘贴在对象物上,并且不会损伤对象物的视觉识别性和装饰性。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包括具有透光性的片材;以及设置在该片材的ー个面上的粘接部,通过该粘接部将上述片材粘接在对象物上从而保护对象物,在上述片材的周边部分上,以相互隔开的方式配置有多个上述粘接部。保护体在片材的周边部分上具备多个粘接部。将该粘接部和对象物进行粘接。例如将粘接部和显示屏的周围进行粘接。根据粘接部等的厚度,从而使片材的中央部分与显示屏隔开适当的距离。由于多个粘接部相互隔开,所以空气在粘接部之间进行流通,而不会产生气泡。因此,显示屏的视觉识别性和装饰性没有受到损伤。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上述粘接部具有可剥离的粘接力。用户将粘接在显示屏周围的粘接部进行剥离,就能够容易地重新粘贴保护体。此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周边部分上设置有装饰部。由于设置有装饰部,所以可提高显示屏的装饰性。当将装饰部设置在粘接部与片材之间时,用户从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无法看到粘接部。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上述ー个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产生牛顿环的粗糙面部。当外力作用于片材的另ー个面时,上述ー个面与显示屏之间的间隙变窄。粗糙面部可以确保在上述ー个面与显示屏之间、具有比光的波长足够大的间隙。因此,不会产生牛顿环。即使用户按压显示在显示屏上的⑶I (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 Interface),也不会发生因牛顿环所致的视觉识别性的恶化。此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将上述粗糙面部配置在上述一个面中的至少中央部分上。在片材的一个面的中央部分上设置了粗糙面部。上述中央部分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与显示屏相对应。即使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任何部分,也不会产生牛顿环。用户能够清晰地观看到显示在显示屏中的图像。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另ー个面的ー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将防污染层形成在片材的另ー个面(正面)上。防污染层可防止因油分和水分等对片材正面所造成的污染。即使用户用手指触摸了片材正面,也难以产生因油分和水分等所致的指紋。因此,能够维持显示屏的视觉识别性。而且,也能够保持显示屏的外观设计性和清洁感。此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另ー个面的ー侧,设置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将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形成在片材的正面上,从而实现抗 菌和除臭。因此,能够实现在用户卫生方面的改善。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另ー个面的ー侧,设置有用于修复损伤的自修复层。将自修复层形成在片材的正面上。即使物体划伤片材正面并产生了损伤时,损伤也会随时间而消失,从而防止显示屏的视觉识别性因损伤而下降。此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一个面ー侧或另一个面的ー侧,设置具有蓄光性材料的蓄光层。将蓄光层设置在片材上。因此,在将保护体从亮处移到暗处时,保护体会发光。用户能够容易地辨认出显示屏的位置。而且,也使显示屏的外观设计性得到了提高。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一个面ー侧或另一个面的ー侧,设置有半透镜层。将半透镜层设置在片材上。当将保护体粘贴在显示屏上时,半透镜层用于使保护体的保护对象(例如显示屏)的光透过,并反射来自与显示屏相反ー侧的光。在显示屏亮灯时,用户能够观看到显示屏的显示图像。在显示屏熄灯时,用户能够将显示屏用作镜子。此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另ー个面的ー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表面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透过率为80%以上,浊度为8. 5%以下。考虑到保护体的透过性、防牛顿环功能和強度,设定了铅笔硬度、透过率和浊度。因此,可以平衡性良好地发挥各种功能,并可以維持或提高保护体的视觉识别性。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中,以小于等于规定角度的入射角进入的光能透过。当用户在显示屏上配置了保护体时,位于用户旁边的第三者难以观看到显示屏。因此,用户能够保护个人信息。 此外,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体具有缺ロ或孔。将缺ロ或孔设置在与平板型终端或智能手机的操作部、扬声器等相对应的位置上。当在平板型終端或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配置了保护体时,用户能够顺利且舒适地操作平板型終端和智能手机。附图说明图I是简略表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保护体的正视图。图2是简略表示保护体的后视图。图3是沿图I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保护体的粘接部附近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保护体和平板型终端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平板显示屏上配置了保护体的平板型终端的立体图。图7A 图7E是表示保护体的制造エ序的エ艺图。图8A 图8B是表示印刷在片材坯料和片材背面的图案的后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保护体和智能手机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在平板显示屏上配置了保护体的智能手机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保护体的粘接部附近的放大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保护体的截面简图。图13A 图13F是表示保护体的制造エ序的エ艺图。图14A 图14G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エ序的エ艺图。图15A 图15G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エ序的エ艺图。图16A 图16G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エ序的エ艺图。图17A 图17G是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エ序的エ艺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中的I由PET (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组成,是配置在平板型終端10正面上的无色透明的片材I。而且,片材I只要具有透过性即可,也可以将片材I进行着色。片材I形成与平板型終端10的正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片材I为竖长的大致矩形,片材I的四个角形成为圆弧状。片材I的纵向尺寸,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体,其包括具有透光性的片材、以及设置在该片材的一个面上的粘接部,通过该粘接部将所述片材粘接在对象物上从而保护对象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周边部分上,以相互隔开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所述粘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9.17 JP 2010-209951;2011.08.19 JP 2011-17991.一种保护体,其包括具有透光性的片材、以及设置在该片材的一个面上的粘接部,通过该粘接部将所述片材粘接在对象物上从而保护对象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周边部分上,以相互隔开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所述粘接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周边部分上设置有装饰部。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所述ー个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产生牛顿环的粗糙面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干,将所述粗糙面部配置在所述ー个面中的至少中央部分上。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ー个面的ー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ー个面的ー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ー个面的ー侧,设置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ー个面的ー侧,设置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9.如权利要求I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子恭司,
申请(专利权)人:带川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