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135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该测试设备包括依次串接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控制端、数据采集模块、自动加载模块和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该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可以包括扩张性能测试装置、柔顺性测试装置、移除力测试装置和输送性测试装置。该结构的测试设备可以对血管支架进行多功能的力学性能测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医疗器械的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具体来说,涉及ー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 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比较多,而介入治疗因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血管支架术的重要部件,血管支架的性能无疑是影响血管支架手术临床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良好性能的血管支架能使血管支架的输送变得快捷方便,减小植入过程中对血管壁的损伤,并将血管支架对血管壁的长期刺激作用降到最小。临床上与手术的成功率相关的血管支架性能主要包括传送性(deliverability)、柔顺性(flexibility)和福射张カ(radial strenth,相当于径向支撑力),前两者决定了血管支架通过病变的能力,尤其是扭曲病变;后者用于表示防止血管壁弾性回缩的血管支架性能,福射张カ较好的血管支架适合开口和硬病变。另外,在选择性血管病变中,DS (directingstenting,直接血管支架置入木)在治疗中的失败率平均为6 % (平均失败率范围3% 14%),这就表明在血管支架置入失败时,撤出血管支架是ー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管支架滑脱于循环系统,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血管支架被批准使用之前,对其进行的移除カ测试也显得格外重要。但通过总结目前血管支架性能测试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于支架性能测试的研究很少,而对相关测试装置的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而国外的学者虽然做过ー些研究,但也存在ー些问题,如测试装置的単一,现有测试装置大都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而且测试指标单一,通常只能对支架的某ー项性能进行测试,适用范围窄。又如对于抗挤压性能的测试,目前的研究人员一般采用激光对支架的直径进行测量,这样就无法观察支架在挤压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也无法对支架的失效形式作深入的分析。另外有些研究人员虽然考虑到了这一点,采用机器视觉进行測量,却忽略了支架在挤压变形过程中,其横截面通常会呈现椭圆状,而这往往对实验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移除力作为支架重要的性能指标,也是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瞀管理局、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等部门列入必测的项目之一,但目前关于其测试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利用该设备可以在模拟血管支架体内环境的情况下,测试血管支架的多种力学性倉^:。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该测试设备包括依次串接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控制端、数据采集模块、自动加载模块和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其中,所述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包括摄像机和图像采集卡,摄像机的输出端和图像采集卡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图像采集卡插接在控制端的主板上;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卡和接线盒,数据采集卡插接在控制端的主板上,接线盒的接线端子和数据采集卡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的自动加载模块包括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和直线导轨,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接线盒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步进电机的输入端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的动カ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直线导轨中的丝杠连接;所述的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刻度管、第一背光源、密封腔、透明软管、压カ变送器、水箱、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医用灌注器,医用灌注器的推杆与直线导轨的移动平台上的挡 板相対,医用灌注器的出口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个阀ロ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个阀ロ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个阀ロ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三个阀ロ与水箱的出水ロ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二个阀ロ与密封腔的腔体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三个阀ロ与压カ变送器的压カ接ロ端ロ连接,透明软管固定在密封腔中,且透明软管处于水平状态,刻度管的底端通过管道与透明软管的内腔连通;第一背光源和摄像机分别位于密封腔的两侧,且透明软管位于第一背光源的照射范围内。进ー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三三通阀和扩张性能测试装置,所述的扩张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第二背光源、第一球囊导管和密闭腔体,第一球囊导管固定于密闭腔体内,第二背光源和摄像机分别位于密闭腔体的两侧,且第一球囊导管位于第二背光源的照射范围内;所述的第三三通阀位于第二三通阀和密封腔之间,且第二三通阀的第二个阀ロ与第三三通阀的第一个阀ロ连接,第三三通阀的第二个阀ロ与密封腔的腔体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三个阀ロ与第一球囊导管连通。进ー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柔顺性测试装置,该柔顺性测试装置包括钻夹头、第一微力传感器和平移台,第一微力传感器固定在直线导轨的移动平台上,钻夹头固定在平移台的顶面,平移台位于摄像机的拍摄范围内。进ー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移除カ测试装置,该移除力测试装置包括第二微力传感器、垫片和第二球囊导管,微力传感器固定在直线导轨的移动平台上,第二球囊导管的内腔中设有导丝,并且导丝的两端位于第二球囊导管外侧,垫片上设有通孔,第二球囊导管穿插在垫片的通孔中。进ー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移除カ测试装置,该移除力测试装置包括第二微力传感器、第二球囊导管、胶带和定位架,第二微力传感器固定在直线导轨的移动平台上,第二球囊导管的内腔中设有导丝,并且导丝的两端位于第二球囊导管外侧,血管支架压握在第二球囊导管的外表面,并且血管支架通过胶带粘接在定位架上。进ー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输送性测试装置,该输送性测试装置包括第三微力传感器、第三球囊导管、第四微力传感器、血管模型和固定台,血管模型中设有弯曲的通孔,第三微力传感器固定在直线导轨的移动平台上,且与血管模型位于同一高度,血管模型和第四微力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固定台上,第四微力传感器的挡块与血管模型ー侧的通孔的出口相对,且第四微力传感器和血管模型处于同一高度;第三球囊导管穿插于血管模型的通孔中。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可以对血管支架进行多功能的性能测试。本技术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能完成血管支架扩张性能、抗挤压性能、柔顺性、输送性以及移除カ多项性能测试。它对各个测试模块进行集成和综合设计,并采用模块化的自动加载装置以及数据采集设备,便于各个测试模块的重复利用,大大简化了设计任务,降低了系统出错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2.血管支架抗挤压性能测试更精确。血管支架在挤压过程中,其横截面通常为扁平状,采用机器视觉或激光测量其直径,往往有较大的测量误差,而本技术中利用与薄壁软管相连的刻度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计算血管支架的直径变化,可以有效的避免这ー点。同时,支架的植入是为了撑开狭窄血管,而采用体积变化来求取有效直径,能够更好地反映支架在維持血流畅通方面的能力。 3.本技术对密封腔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一方面減少了畸变引起的测量误差,同时也便于血管支架的安装与定位。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密封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有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I、摄像机101、图像采集卡102、控制端2、数据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测试设备包括依次串接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1)、控制端(2)、数据采集模块(3)、自动加载模块(4)和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5);其中,所述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1)包括摄像机(101)和图像采集卡(102),摄像机(101)的输出端和图像采集卡(102)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图像采集卡(102)插接在控制端(2)的主板上;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3)包括数据采集卡(301)和接线盒(302),数据采集卡(301)插接在控制端(2)的主板上,接线盒(302)的接线端子和数据采集卡(301)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的自动加载模块(4)包括步进电机驱动器(401)、步进电机(402)和直线导轨(403),步进电机驱动器(401)的输入端与接线盒(302)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401)的输出端与步进电机(402)的输入端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402)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直线导轨(403)中的丝杠连接;所述的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5)包括刻度管(501)、第一背光源(502)、密封腔(503)、透明软管(504)、压力变送器(505)、水箱(506)、第一三通阀(507)、第二三通阀(508)和医用灌注器(509),医用灌注器(509)的推杆与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的挡板相对,医用灌注器(509)的出口与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二个阀口与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三个阀口与水箱(506)的出水口连接,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二个阀口与密封腔(503)的腔体连通,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三个阀口与压力变送器(505)的压力接口端口连接,透明软管(504)固定在密封腔(503)中,且透明软管(504)处于水平状态,刻度管(501)的底端通过管道与透明软管(504)的内腔连通;第一背光源(502)和摄像机(101)分别位于密封腔(503)的两侧,且透明软管(504)位于第一背光源(502)的照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测试设备包括依次串接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I)、控制端(2)、数据采集模块(3)、自动加载模块(4)和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5);其中, 所述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I)包括摄像机(101)和图像采集卡(102),摄像机(101)的输出端和图像采集卡(102)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图像采集卡(102)插接在控制端(2)的主板上; 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3 )包括数据采集卡(301)和接线盒(302 ),数据采集卡(301)插接在控制端(2)的主板上,接线盒(302)的接线端子和数据采集卡(301)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 所述的自动加载模块(4)包括步进电机驱动器(401)、步进电机(402)和直线导轨(403),步进电机驱动器(401)的输入端与接线盒(302)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401)的输出端与步进电机(402)的输入端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402)的动カ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直线导轨(403)中的丝杠连接; 所述的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5)包括刻度管(501)、第一背光源(502)、密封腔(503)、透明软管(504)、压カ变送器(505)、水箱(506)、第一三通阀(507)、第二三通阀(508)和医用灌注器(509),医用灌注器(509)的推杆与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的挡板相对,医用灌注器(509)的出ロ与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一个阀ロ连接,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二个阀ロ与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一个阀ロ连接,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三个阀ロ与水箱(506)的出水ロ连接,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二个阀ロ与密封腔(503)的腔体连通,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三个阀ロ与压カ变送器(505)的压カ接ロ端ロ连接,透明软管(504)固定在密封腔(503)中,且透明软管(504)处于水平状态,刻度管(501)的底端通过管道与透明软管(504)的内腔连通;第一背光源(502)和摄像机(101)分别位于密封腔(503)的两侧,且透明软管(504)位于第一背光源(502)的照射范围内。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三通阀(6)和扩张性能测试装置(7), 所述的扩张性能测试装置(7)包括第二背光源(701)、第一球囊导管(702)和密闭腔体(703),第一球囊导管(702)固定于密闭腔体(703)内,第二背光源(701)和摄像机(101)分别位于密闭腔体(703)的两侧,且第一球囊导管(702)位于第二背光源(701)的照射范围内; 所述的第三三通阀(6)位于第二三通阀(508)和密封腔(503)之间,且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二个阀ロ与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个阀ロ连接,第三三通阀(6)的第二个阀ロ与密封腔(503)的腔体连通,第三三通阀(6)的第三个阀ロ与第一球囊导管(702)连通。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顺性测试装置(8),该柔顺性测试装置(8)包括钻夹头(801)、第一微力传感器(802)和平移台(803),第一微力传感器(802)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钻夹头(801)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中华李俐军易红程洁顾兴中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