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974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属于管道连接技术领域。本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包括一根柔性管及与柔性管连接的接管,柔性管的连接端套接于接管上,接管的外径大于柔性管的内径,柔性管端的外侧有一个卡圈,卡圈呈圆筒形,其内径不小于柔性管的外径,卡圈与柔性管的连接端为紧配合连接。卡圈的端部内侧设置一个斜面,在接管上设有若干条凸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结构连接安全,安装便捷,且可减少了管路的成本,操作便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道连接
,特别是一种温柔性管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供暖供水等管路中,习惯使用镀锌铁管或PPR管。镀锌管存在着安装维修复杂、易生锈、结垢等缺陷,现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PPR管材,存在耐低温性差,卫生问题和连接熔堵等问题。在欧美,PEX、PE_RT、PB、PAP等是应用较广的柔性管。国内大都还是采用螺纹帽压卡圈的连接方式,该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能暗埋;在水流冲击下螺纹退位;管件重,成本高;安装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柔性管的连接结构,使 它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安全、操作方便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包括一根柔性管及与柔性管连接的接管,柔性管的连接端套接于接管上,所述的接管的外径不小于柔性管的内径,柔性管连接端的外侧有一个卡圈,卡圈成圆筒形,其内径不小于柔性管的外径,卡圈与塑料和的连接端为紧配合连接。本技术还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卡圈的端部内侧设置一个斜面。接管上设有两条以上凸条。所述的卡圈的两端内侧均有斜面。所述的接管为铜材质。所述的卡圈为塑料材质。本技术是充分利用柔性管的塑性特征,来实现柔性管与接管之间的连接的。具体而言,首先由于接管的外径不小于柔性管的内径,采用机械工具等方式使柔性管的端部略微张开,才能将柔性管的端部套接于接管上;然后在柔性管上套上卡圈,并移向柔性管的连接端。由于卡圈的内径只是不小于柔性管的外径,当卡圈至柔性管连接端时,会受到阻挡。最后,采用一些机械工具挤压卡圈,利用柔性管的塑性,便卡圈紧配合套于柔性管上。这样就可以使柔性管与接管牢固连接了。在本结构中,接管可以起到支撑作用。最好是在上述圈的端部内侧设置一个斜面。利用此斜面,使卡圈能逐步箍紧柔性管,以方便实际操作。通常,在接管上设有3-6条凸条,用以增加摩擦力,防止柔性管脱离接管。在上述的柔性管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接管事实上是管接头或者阀门上与柔性管的连接部分。显然,本柔性管的连接结构可以用于柔性管与各种金属接头或者金属阀门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由于在采用本结构使柔性管与接管的连接前后卡圈的内径和外径尺寸均没有发生改变,而是依靠柔性管材料的自身塑性,使柔性管端部发生变形来实现柔性管接管的紧配合,因此其连接十分牢固。2.在本连接结构中,除了柔性管和接管处,只外用一个卡圈,故结构很简单,且减少了管路的成本。3.在连接时,利用卡圈逐步箍紧的方式,其箍紧力大小可以控制,不易造成柔性管或者接管或者接管损坏或破裂现象;同时,操作快速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供的柔性管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柔性管的连接结构在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接管;11、凸条;2、卡圈;21、斜面;3、柔性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柔性管的连接结构接管I和卡圈2。接管I可以是管接头上的接管,也可以是一个阀门上的接管。也就是说,本连接结构既可用于管接头上,也可应用于阀门上。一般情况下,接管I的外径不小于所要连接的柔性管3的内径。因此,在连接时,首先要使柔性管3的连接端张开,使它套接于接管I上,本实施例中接管I和卡圈2均为铜材质,能提供管道连接强度、卫生性及耐高低温性能。如图2所示,卡圈2的内径是不小于柔性管3的外径的。但当柔性管3连接端套接于接管I上时,其端部的外径就要不小于卡圈2的内径了。本实施例中,卡圈2和接管I均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可以是铜、不锈钢等,卡圈2可以是塑料材料,如耐高温的PPSU、PSU或PEX材料。在柔性管3端部套接于接管I后,就可以用机械工具挤压卡圈2,便卡圈2向柔性管3的连接端移动。在此过程中,卡圈2是不会发生变形的。但通过挤压卡圈2,便柔性管3的端部发生变形。这样,卡圈2就箍紧了柔性管3,使柔性管3牢固与接管I连接。事实上,当卡圈2完全箍紧柔性管3后,由于连接牢固,是不可能使柔性管3与接管I分离的,除非将其中的零件破坏。卡圈2端部内侧设置的斜面21有助于卡圈2的挤压。本实施例中,卡圈2的两端内侧均有斜面21,使卡圈2无论方向性。如图I所示,在接管I的表面设有若干根凸条11。当柔性管3完全与接管I连接后,柔性管3连接端的内侧还会略微嵌入凸条11之间的间隙内。有效防止柔性管3脱离接管I。权利要求1.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包括一根柔性管(3)及与柔性管(3)连接的接管(1),柔性管(3)的连接端套接于接管(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管(I)的外径不小于柔性管(3)的内径,柔性管(3)连接端的外侧有一个卡圈(2),卡圈(2)成圆筒形,其内径不小于柔性管(3)的外径,卡圈(2)与塑料和(3)的连接端为紧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圈(2)的端部内侧设置一个斜面(21)。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接管(I)上设有两条以上凸条(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圈(2)的两端内侧均有斜面(2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管(I)为铜材质。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4所述的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圈(2)为塑料材质。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的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属于管道连接
本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包括一根柔性管及与柔性管连接的接管,柔性管的连接端套接于接管上,接管的外径大于柔性管的内径,柔性管端的外侧有一个卡圈,卡圈呈圆筒形,其内径不小于柔性管的外径,卡圈与柔性管的连接端为紧配合连接。卡圈的端部内侧设置一个斜面,在接管上设有若干条凸条。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结构连接安全,安装便捷,且可减少了管路的成本,操作便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文档编号F16L33/22GK202612934SQ20122020894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林岳华, 蔡锦达, 黄晓峰, 罗玲芝, 刘锐, 艾金辉 申请人:浙江世进水控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包括一根柔性管(3)及与柔性管(3)连接的接管(1),柔性管(3)的连接端套接于接管(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管(1)的外径不小于柔性管(3)的内径,柔性管(3)连接端的外侧有一个卡圈(2),卡圈(2)成圆筒形,其内径不小于柔性管(3)的外径,卡圈(2)与塑料和(3)的连接端为紧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岳华蔡锦达黄晓峰罗玲芝刘锐艾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世进水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