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可折叠换档杆的换档机构。所述换档杆具有将换档杆运动传递到变速器的下杆部分(2)、上杆部分(3);上杆部分(3)通过铰链(10)与下杆部分(2)可枢转地连接,并在运行位置和停滞位置之间可枢转。换档机构设有约束机构。所述约束机构将上杆部分(3)确保在运行位置防枢转地与下杆部分(2)可释放地连接。铰链(10)设置成使枢转轴线相对于在运行位置上两条杆部分(2、3)的纵向轴线在垂直于纵向轴线方向上错开。约束机构具有能运动的锁定元件(22)和锁定接收件(30);锁定元件(22)和锁定接收件(30)的构成使得两个杆部分的端面保持相互靠置,并防止相互围绕铰链枢转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有可折叠换档杆的换档机构。
技术介绍
此类换档杆典型地使用在载重卡车和生产用车辆中。在此车辆中,经常长期仅一个驾驶员操作,通常希望换档杆在停滞阶段可处于折叠到车辆驾驶舱地板的停滞位置,以实现驾驶员的更多的运动自由性。驾驶员可例如不被换档杆干扰地从驾驶员座椅到达驾驶舱内驾驶员座椅旁边的区域,这提供了更大的运动自由度,因为乘员座椅可完全不存在或设计为小于驾驶员座椅,或可设置收回。为此目的,已知根据EP 0951403B1的权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的可折叠的换档机构。此换档机构具有用于将换档杆运动传递到变速器的被支承的下杆部分。此下杆部分延续为继续向上延伸的上杆部分,所述上杆部分通过铰链与下杆部分可枢转地连接,使得上杆部分在运行位置和停滞位置之间可枢转,在所述运行位置中两个杆部分的纵向轴线基本上处于共同的向上指向的直线上,而在所述停滞位置中上杆部分在水平位置的方向上向下枢转。将上下杆部分可枢转地相互连接的铰链布置为位于此两个杆部分之间,即铰链位于上杆部分和下杆部分在运行位置上的包络线内,且基本上位于与此纵向轴线相同的平面内,但与所述纵向轴线垂直。铰链的此布置确定了上下杆部分的相互朝向的端面必须构造且成形为使得铰链接收在它们之间,且它们允许上杆部分相对于下杆部分的枢转运动,即它们特别地不可具有平的靠放面。为防止在运行位置中上杆部分相对于停滞位置在另外的方向上移开的可枢转性,另外提供了带有第一抵靠面的止动部分,所述止动部分与下杆部分固定连接且向上充分凸出使得上杆部分在运行位置中抵靠在止动部分的抵靠面上,且以此锁止了上杆部分的继续枢转。此外存在约束机构,所述约束机构保持上杆部分在运行位置中抵靠地靠着止动部分。约束机构具有可运动的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在止动部分上方且在纵向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在上杆部分上。在纵向方向上可移动的锁定元件在下方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布置为使其在下降到止动部分上时可靠放在与止动部分的第一抵靠面对置的第二抵靠面上,以由此保持上杆部分靠放在第一抵靠面上。为释放约束机构,必须抵抗弹簧压力地将锁定元件再次向上抬起,然后将锁定元件上的凸出部从第二抵靠面释放,且因此使上杆部分围绕铰链可在水平方向上从第一抵靠面枢转开。 所描述的换档机构的结构具有一系列缺点。首先,因为两个杆部分由于铰链直接在其间的布置而不能提供对离开运行位置的枢转运动的限制,所以必须提供分开的另外的部件作为止动部分,使得止动部分必须独特地制造且安装在下杆部分上。此外,必须将垂直可运动的锁定元件安装在上杆部分上且在此处可枢转地支承。必须为锁定元件提供向上的移动行程的必要性导致上杆部分的很大的结构高度。安装在下杆部分上的止动部分也对于提高的结构高度有贡献,因为止动部分必须向上到达上杆部分的下部区域,且这也导致了明显的高度,因为止动部分的抵靠面必须向上到达超过铰链的枢转轴线的一定的高度,以因此可产生抵抗围绕枢转轴线的转矩的阻力。锁定元件必须还布置在止动部分的上端的垂直上方且在此处还必须进一步布置为向上可运动。这表明已知的换档机构导致换档杆的明显的结构高度或长度,使得在此换档自由度受到几何尺寸或在运行位置中对于换档杆的更小的垂直高度的另外的换档考虑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改进前述类型的换档机构,使得在简单的结构中也可实现换档杆的更小的结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带有可折叠的换档杆的换挡机构用于解决此任务,所述换档杆提供有用于将换档杆运动传递到变速器而提供的下杆部分2且提供有上杆部分3,所述上杆部分3通过铰链10与下杆部分2可枢转地连接,使得所述上杆部分在运行位置和停滞位置之间能够枢转,在所述运行位置中两个杆部分的纵向轴线基本上处于一直线上,而在所述停滞位置中所述上杆部分3相对于下杆部分枢转开,其中所述换档机构提供有约束机 构,所述约束机构构造为将上杆部分3确保在运行位置防枢转地与下杆部分2可释放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10布置为使其枢转轴线相对于在运行位置中两个杆部分2、3的纵向轴线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错开,上杆部分和下杆部分的相互朝向的端面在运行位置中相互靠放,且所述约束机构具有可运动的锁定元件22和锁定接收件30,所述锁定元件22和锁定接收件30构造为使得当锁定元件接收在锁定接收件内时,两个杆部分的端面保持为相互靠放且防止相互围绕铰链枢转开。根据本技术,首先建议使得连接两个换档杆部分的铰链布置为使其枢转轴线在两个换档杆部分的运行位置中相对于两个换档杆部分的纵向轴线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纵向轴线错开。所述错开优选地足够大,使得在上下杆元件处于运行位置时铰链总体上位于上下杆元件的外表面的另一侧。上下杆元件的相互朝向的端面在运行位置中相互靠放。两个杆部分的端面的靠放限制了上杆部分在运行位置中的可枢转性,因为上杆部分的下端面平面地靠放在下杆部分的上端面上,且以此锁止了进一步的枢转。用于将上杆部分约束在此位置的约束机构包括可运动的锁定元件和锁定接收件,所述锁定接收件构造为如果锁定元件接收在其内则将两个杆部分的端面相互靠放地保持。锁定元件可与两个杆部分的一个连接,而锁定接收件与杆部分的另一个连接。例如,可在杆部分的一个上可旋转地安装套管,所述套管在其外表面的区域内具有向外凸出的锁定元件。锁定接收件可以是与两个杆部分的另一个连接的钩,其中锁定元件和钩设定尺寸并相互布置为使得锁定元件通过套管的旋转可运动到钩下方,使得锁定元件在钩下方的接合将上杆部分锁止而不从运行位置枢转开。在此实施方式中,套管可旋转地但在其纵向方向上不可移动地支承在杆部分的一个上。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约束机构锁定时相互靠放的锁定元件和钩的至少一个具有在锁定元件的运动方向上倾斜的表面,以可通过锁定元件和钩沿倾斜的表面的运动和定向来补偿锁定元件和钩的尺寸或布置中的可能的公差,且因此可保证将上杆部分无间隙地约束在运行位置中。为此,例如可为锁定元件提供在套管的旋转方向上倾斜的表面,使得尺寸或布置中的可能的公差可通过锁定元件在钩下方的或多或少的旋转而被补偿;而且,使得可通过套管的旋转且因此通过锁定元件的旋转而使倾斜的表面处于所述钩下方,来补偿影响锁定元件和钩的接合的可能的公差。通常,在生产用车辆中换档杆基本上在垂直定向上布置在驾驶员座椅旁边。枢转到停滞位置中意味着上杆部分向着水平方向或向着车辆驾驶舱的地板枢转。但基本上也可具有如下构造,即其中换档杆布置在仪表板上或布置在其他位置处。因而换档杆不再基本上垂直地布置,而是可具有不同的定向。上杆部分在停滞位置的枢转开意味着上杆部分相对于下杆部分枢转开,使得上杆部分的纵向轴线不再位于与下杆部分的纵向轴线相同的直线上,而是枢转开直至使得上杆部分更少地凸出到车辆驾驶舱的空间内;典型地,在停滞位置中,上杆部分的纵向轴线大致与下杆部分的纵向轴线成直角。但在如下描述中,主要涉及典型的基本上垂直的换档杆布置。根据本技术的构造具有一系列优点。因此,例如不再需要分开的止动部分,因为如果上杆部分的下端面从停滞位置向上枢转到运行位置,则下杆部分的上端面用作用于上杆部分的下端面的抵靠面。此外,上杆部分可任意地定尺寸,特别地上杆部分也可缩短而构造为带有更低的结构高度。这一方面因为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的锁定元件不必再在止动部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可折叠的换档杆的换档机构,所述换档杆提供有用于将换档杆运动传递到变速器而提供的下杆部分(2)且提供有上杆部分(3),所述上杆部分(3)通过铰链(10)与下杆部分(2)可枢转地连接,使得所述上杆部分在运行位置和停滞位置之间能够枢转,在所述运行位置中两个杆部分的纵向轴线基本上处于一直线上,而在所述停滞位置中所述上杆部分(3)相对于下杆部分枢转开,其中所述换档机构提供有约束机构,所述约束机构构造为将上杆部分(3)确保在运行位置防枢转地与下杆部分(2)可释放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10)布置为使其枢转轴线相对于在运行位置中的所述上杆部分(2)和下杆部分(3)的纵向轴线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错开,上杆部分和下杆部分的相互朝向的端面在运行位置中相互靠放,且所述约束机构具有可运动的锁定元件(22)和锁定接收件(30),所述锁定元件(22)和锁定接收件(30)构造为使得当锁定元件接收在锁定接收件内时,两个杆部分的端面保持为相互靠放且防止相互围绕铰链枢转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英格玛·梅兰德,乔金·皮特森,
申请(专利权)人:孔斯贝格汽车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