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转子机械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弹性转子支承结构,具体地说,是指用于转子动力机械支承和减振的一种结构。
技术介绍
转子机械设计中,均使用弹性支承和减振装置,以保证转子正常工作。目前设计中,弹性支承和减振功能均由专一的零部件实现,并通过一定的装配关系,组合形成转子支承系统。其缺点在于零件数多,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系统故障率高。为改善上述设计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弹性转子支承结构,所涉及的支承结构,集弹性支承与阻尼减振作用于一体,在保证性能要求的同时,其性能可通过调整结构参数改变,并且有着较大的可调范围。同时,减少了系统零件数,降低成本及故障率,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工程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子系统支承和减振的弹性转子支承结构,该弹性转子支承结构不但能提供范围宽广的支承刚度,而且本身具有较强的阻尼减振作用,将弹性支承和减振功能集于一体。所述弹性转子支承结构包括弹性钢片组和挡圈,弹性钢片组提供弹性支承和阻尼减振作用,挡圈用以维护弹性钢片组的工作稳定性和阻挡高温气体直接接触弹性钢片组,保证其使用寿命。本技术为解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转子支承结构,适用于0?2?0支撑形式的转子结构,整体呈环形结构,包括弹性钢片组和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钢片组安装在轴承和机匣之间,其内圈与轴承按过盈配合安装,外圈与机匣按过渡配合安装;所述弹性钢片组由若干层环状弹性钢圈依次叠放而成,弹性钢圈的宽度从轴承向机匣方向依次递减,使得所述弹性钢片组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相邻两层钢圈之间用高温粘钢胶粘合;每一层钢圈接口处焊接连接,各层钢圈的焊缝沿周向等间隔角均匀分布;所述挡圈安装在弹性钢片组两侧,包括左、右两个挡圈,每个挡圈的外环面与机匣按间隙配合安装,每个挡圈在轴向上与弹性钢片组之间留有间隙,每个挡圈与弹性钢片组的相邻侧面为内锥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巍,郭宝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