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面弹性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981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2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部件设计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部件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对用于直升机桨毂的球面弹性轴承的改进。它由大接头[1]、小接头[2]、5~30个不同心叠放的金属隔片[3]和硫化连接大接头[1]与金属隔片[3]、相邻两个金属隔片[3]以及金属隔片[3]与小接头[2]的橡胶层[4]组成,当在大接头[1]和小接头[2]之间施加一定的压力时,所有橡胶层[4]受压后,各球冠表面的球心都重合到小接头[2]的球心O处,保证各橡胶层[4]的挤压变形量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不同心布置的橡胶层不易产生疲劳裂纹,大大提高了弹性轴承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直升机部件设计
,特别是涉及对用于直升机桨毂的球面弹性轴承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直升机桨毂的球面弹性轴承的结构參见图1,它由大接头、小接头、5 30个同轴叠放的金属隔片和硫化连接大接头I与金属隔片、相邻两个金属隔片以及金属隔片与小接头的橡胶层组成,所有的金属隔片都位于大接头和小接头之间,所有的金属隔片的厚度相同,大接头的右端面为向左凹进的球面,小接头是ー根圆轴,该圆轴的左端面是向左凸出的球面,所有的金属隔片都是球面。其缺点是各球冠表面的球心硫化成型后是同心的,当大接头和小接头之间施加一定的压カ后,由于橡胶层受压而变形,故球心变得不同心,各层橡胶层的边缘和中心橡胶受压变形量不一致,导致橡胶层中心部位的橡胶受压变形更大,故而受压不均匀,从而导致球面弹性轴承的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球面弹性轴承,该轴承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提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ー种球面弹性轴承,由大接头I、小接头2、5 30个金属隔片3和硫化连接大接头I与金属隔片3、相邻金属隔片3以及金属隔片3与小接头2的橡胶层4组成,所有的金属隔片3的厚度相同,所有的橡胶层4的厚度从大接头I到小接头2是递减关系,所述大接头I的右端面为向左凹进的球冠表面,小接头2的左端面为向左凸出的球冠表面,所有的金属隔片3都是球冠表面,邻接大接头I的金属隔片3的外径最大,邻接小接头2的金属隔片3的外径最小,中间的金属隔片3的外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所有金属隔片3各球冠表面的球心依次从左到右水平布置。本技术的优点是不同心布置的橡胶层不易产生疲劳裂纹,大大提高了弾性轴承的使用寿命。经试验证明,本技术的球面弹性轴承的使用寿命比现有的球面弾性轴承提高了一倍以上。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的用于直升机桨毂的球面弹性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大接头,2-小接头,3-金属隔片,4-橡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请參见图2,ー种球面弹性轴承,由大接头I、小接头2、5 30个金属隔片3和硫化连接大接头I与金属隔片3、相邻金属隔片3以及金属隔片3与小接头2的橡胶层4组成,所有的金属隔片3的厚度相同,所有的橡、胶层4的厚度从大接头I到小接头2是递减关系,所述大接头I的右端面为向左凹进的球冠表面,小接头2的左端面为向左凸出的球冠表面,所有的金属隔片3都是球冠表面,邻接大接头I的金属隔片3的外径最大,邻接小接头2的金属隔片3的外径最小,中间的金属隔片3的外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所有金属隔片3各球冠表面的球心依次从左到右水平布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金属隔片3为不同大小球冠形状,所有的金属隔片3均 不是同心排列,当在大接头I和小接头2之间施加一定的压カ时,所有橡胶层3受压后,各球冠表面的球心都重合到小接头2的球心O处,故能保证所有的橡胶层4的压应变大致相同,达到等強度设计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球面弹性轴承的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球面弹性轴承,由大接头、小接头、5 30个金属隔片和硫化连接大接头与金属隔片、相邻金属隔片以及金属隔片与小接头的橡胶层组成,所有的金属隔片的厚度相同,所有的橡胶层的厚度从大接头到小接头是递减关系,所述大接头的右端面为向左凹进的球冠表面,小接头的左端面为向左凸出的球冠表面,所有的金属隔片都是球冠表面,邻接大接头的金属隔片的外径最大,邻接小接头的金属隔片的外径最小,中间的金属隔片的外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 其特征在于,所有金属隔片各球冠表面的球心依次从左到右水平布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直升机部件设计技术,本技术属于直升机部件设计
,特别是涉及对用于直升机桨毂的球面弹性轴承的改进。它由大接头、小接头、5~30个不同心叠放的金属隔片和硫化连接大接头与金属隔片、相邻两个金属隔片以及金属隔片与小接头的橡胶层组成,当在大接头和小接头之间施加一定的压力时,所有橡胶层受压后,各球冠表面的球心都重合到小接头的球心O处,保证各橡胶层的挤压变形量一致。本技术采用不同心布置的橡胶层不易产生疲劳裂纹,大大提高了弹性轴承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16C27/00GK202402478SQ20112056475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专利技术者吴明忠, 李磊, 潘柱金, 王丁伟, 范平平, 谭鹏, 郑俊伟 申请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鹏吴明忠王丁伟李磊郑俊伟范平平潘柱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