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888 阅读:4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弯成形装置,主要由折刀、打板、托板及翻板组成。该打板大致呈长方体板状且位于折刀内侧,打板与折刀之间相隔特定距离,该距离大致等于翻板的厚度且可靠托板来调节控制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翻板。该托板的顶部由内而外依序形成一支撑段、一抵靠段及一斜坡段,支撑段上形成有一沉头螺孔,可用螺钉通过该螺孔将托板与打板固定结合在一起,该抵靠段是略高于支撑段而与支撑段之间形成落差的。(*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折弯成形装置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折弯成形装置,特别指一种可确保成型产品的结构品质与尺寸精度,且成型产品的折弯高度大、弯折角度可小于九十度的折弯成形装置。现有折弯成形装置1可参考图1,其主要包括彼此相对平移滑动的折刀2及打板3。在成形时,由于工件与折刀2间的相对滑动极大,使成形后的产品表面极易因高度磨擦而产生损伤,且在弯折处附近极易内陷而产生成形缺陷。另外,现有折弯成形装置1在运用于折弯高度较大的产品上时,极易因成形过程中的高度抖动而造成产品的两侧边变形。而且,现有折弯成形装置1的折刀2是紧贴工件表面的,所以不能向内倾斜,否则将卡住产品而造成产品无法脱料取出,因此,现有折弯成形装置1无法成形弯折角度小于九十度的产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成型产品的结构品质与尺寸精度,且成型产品的折弯高度大、弯折角度可小于九十度的折弯成形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主要是由折刀、打板、托板及翻板组成的。该打板大致呈长方体板状且位于折刀内侧,打板与折刀之间相隔特定距离,该距离大致等于翻板的厚度且可靠托板来调节控制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翻板。该托板的顶部由内而外依序形成一支撑段、一抵靠段及一斜坡段,支撑段上形成有一沉头螺孔,可用螺钉通过该螺孔将托板与打板固定结合在一起,该抵靠段是略高于支撑段而与支撑段之间形成落差的。该翻板在成形前是平置在折刀顶面上的,而成形时则转动并滑入打板与折刀之间一段距离。翻板的内侧面中央形成一个用于解决工件成形后在开模时翻板不易倒下的问题的斜槽,而外侧面形成两个相同形状,用于防止翻板翻起时发生不当干涉的斜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可确保成型产品的结构品质与尺寸精度,且成型产品的折弯高度大、弯折角度可小于九十度等优点。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现有折弯成形装置及工件在成形后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及工件在成形前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的托板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的翻板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及工在成形时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及工件在成形后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及工件在成形后且处于开模过程时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另一实施例及折弯高度较大的产品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又一实施例及弯折角度小于九十度的产品的剖视图。请参考图2,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10主要是由折刀20、打板30、托板40及翻板50组成的。该打板30大致呈长方体板状且位于折刀20内侧,打板30与折刀20之间相隔特定距离,该距离大致等于翻板50的厚度且可靠托板40来调节控制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翻板50。请一同参考图3,该托板40的顶部由内而外依序形成一支撑段42、一抵靠段44及一斜坡段46。支撑段42上形成有一沉头螺孔48,可用螺钉(图上没有标示)通过该螺孔48将托板40与打板30固定结合在一起。该抵靠段44是略高于支撑段42而与支撑段42之间形成落差的。请一同参考图4,为了解决工件成形后在开模时翻板50不易倒下的问题,在该翻板50的内侧面中央形成一斜槽52。翻板50的外侧面形成两个相同形状,用于防止翻板50翻起时发生不当干涉的斜槽54及56。上述翻板50的倒下与干涉问题,因属本
的一般运用,所以在这里就不作详细说明。请一同参考图2、图5及图6。成形前,翻板50是平置在折刀20顶面上的(请参考图2)。当打板30向下运动时(请参考图5),工件将一同运动并带动翻板50以折刀20的尖角为支点沿着图5箭头A的方向转动。当翻板50旋转到终点并且滑入打板30与折刀20之间一段距离时(请参考图6),-->左右两块翻板50及打板30即构成一U形框,同时将工件折弯成形。请参考图7,当工件成形后开模时,打板30向上运动,托板40的抵靠段44将抵顶翻板50并带动翻板50向上运动。当翻板50底面高于折刀20顶面时,该翻板50只靠托板40的抵靠段44支撑,此时靠翻板50的重心位置与抵靠段44间的差异设计(翻板50的重心位置在较外侧),且在翻板50的重力作用下,翻板50将以托板40的抵靠段44为支点沿着图7箭头B的方向转动并向下倒而完成脱料。请参考图8,为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该折弯成形装置60的翻板62高度较大且紧贴工件的侧边,可降低工件两侧边的抖动而适用于折弯高度较大的产品。请参考图9,为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的又一实施例。其中该折弯成形装置70翻板72的内侧面为斜面且紧贴工件的侧边,可用来成形弯折角度小于九十度的产品。本技术折弯成形装置靠可转动和可滑动的翻板设计,可以确保成形产品的结构品质与尺寸精度,且成形产品的折弯高度大、弯折角度可小于九十度,这是现有技术所不能实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折弯成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成形装置,主要包括折刀、打板、托板及翻板,其特征在于:该打板大致呈长方体板状且位于折刀内侧,且与折刀之间相隔特定距离,该托板位于打板与折刀之间,通过螺钉与打板固定结合在一起,该托板可调节控制该打板与折刀间的距离;该翻板的厚度大致等于打板与折刀间距离,且在成形前是平置于折刀顶面上的,而成形时则转动并滑入打板与折刀之间一段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折弯成形装置,主要包括折刀、打板、托板及翻板,其特征在于:该打板大致呈长方体板状且位于折刀内侧,且与折刀之间相隔特定距离,该托板位于打板与折刀之间,通过螺钉与打板固定结合在一起,该托板可调节控制该打板与折刀间的距离;该翻板的厚度大致等于打板与折刀间距离,且在成形前是平置于折刀顶面上的,而成形时则转动并滑入打板与折刀之间一段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板的顶部由内而外依序形成一支撑段、一抵靠段及一斜坡段,该抵靠段是略高于支撑段而与支撑段之间形成落差,且该抵靠段是用来抵顶翻板的。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泽
申请(专利权)人: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