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芽脱料机构,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挡块及下模板。该第一滑块于其内表面中央纵向设置一半圆柱状凹槽,而于外侧两边分别对称向外凸设一上部略朝外、下部略朝内的斜向滑轨。该第一滑块的外侧中央朝外凸设一外侧表面与第一滑块的内表面平行的限位块。该第二滑块的结构对称于第一滑块。该挡块包括一杆部与一较大的底部。该下模板内形成有一收容孔,该收容孔包括贯穿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和第三收容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抽芽脱料机构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抽芽脱料机构,特别是指一种利用滑块机构而使抽芽脱料平稳且不会损伤抽芽孔的抽芽脱料机构。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机械组件的精度不断提高,对模具的要求也随的提高。但是现有的模具抽芽脱料仍然采用在抽芽孔四周排配顶料销的方式,如图1所示,是现有抽芽脱料机构的剖视图。其中该冲头80将工件82的抽芽部84压入下模板86的抽芽孔88内,同时通过顶料销90将所受到的冲击力传到弹簧92而压缩弹簧92并使弹簧92储存弹性势能,当冲头80抬起时,该弹簧92将释放弹性势能,通过顶料销90将工件82顶起,使工件82的抽芽部84与下模板86的抽芽孔88脱离,完成抽芽脱料过程。只是这种抽芽脱料方式的模具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受到工件尺寸的限制,如图2所示的工件96,其边缘处需要抽芽成型,但因为在脱料时必须保证顶料销孔94与下模板86的抽芽孔88及模具刃口(请一同参考图1)间的壁厚(一般至少应为3-4mm),以避免下模板86因为强度不足在抽芽时受力产生过大的变形量而影响工件的精度,所以这时只能在工件96的A处设置一个顶料销进行脱料。此种仅设置单一顶料销脱料的模具结构,在脱料时将会造成工件受力的不平衡,而影响工件脱料时的稳定性及工件的精度。另一种方式是内顶结构,是将顶料销直接装设在抽芽孔下方,并利用装设在该顶料销下方的弹簧作用来实现脱料。这种方式虽于前述方式比较,可避免工件脱料时受力不平衡的情况出现,但因为这种内顶结构的顶料销的尺寸需要和抽芽孔直径(如图2所示的Φ3.5)配合而不是标准件,单件订制会增加成本。另外从技术角度上讲,当顶料销的直径产生变化时,其它相关组件(如弹簧)的尺寸将会变动,同时也将增加模修时间与装模成本。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芽脱料平稳且不会损伤抽芽孔而且可以配合多种抽芽要求而提高模具共享性的抽芽脱料机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抽芽脱料机构是由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挡块及一下模板构成。该第一滑块于其内表面中央纵向设置一半圆-->柱状凹槽,而于外侧两边分别对称向外凸设一上部略朝外、下部略朝内的斜向滑轨。该第一滑块的外侧中央朝外凸设一外侧表面与第一滑块的内表面平行的限位块。该第二滑块的结构对称于第一滑块。该挡块包括一杆部与一较大的底部。该下模板其内形成一收容孔,该收容孔包括贯穿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和第三收容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抽芽脱料机构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收容孔内斜向滑动,该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同时具有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垂直方向上的位移顶出工件,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使工件的抽芽部的外表面和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的凹槽分开,从而实现平稳脱料。该第一滑块水平移动一定距离后,其限位块的外侧表面将与该挡块发生抵接挡止,而限制第一滑块的滑动行程并防止脱出,类似的,该第二滑块的限位块的外侧表面与收容孔的壁面间,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效。从而可实现抽芽脱料平稳且不会损伤抽芽孔的目的。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现有抽芽脱料机构的剖视图。图2是工件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抽芽脱料机构的滑块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抽芽脱料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抽芽脱料机构作动时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抽芽脱料机构第二实施例的滑块的立体图。请参考图3及图4,本技术抽芽脱料机构包括一第一滑块10、一第二滑块30、一挡块50及一下模板40。该第一滑块10在其内表面12中央纵向设置一半圆柱状的凹槽14,而在其外侧两边分别对称向外凸设一上部略朝外、下部略朝内的斜向滑轨16。为了防止该第一滑块10在滑动行程终点时脱出下模板40的收容孔42,该第一滑块10的外侧中央朝外凸设一外侧表面和第一滑块10的内表面12平行的限位块18。该第二滑块30的结构是和第一滑块10对称,所以不赘述。该挡块50包括一杆部52和一较大的底部54。该下模板40具有一收容孔42,该收容孔42包括贯穿设置在该下模板40内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部44、第二收容部46及第三收容部48,并分别对应-->收容第一滑块10、第二滑块30及挡块50,其中该第一收容部44是位于第二收容部46与第三收容部48的间。该第一收容部44对应于该第一滑块10的滑轨16相应形成有一组平行的用来导引第一滑块10滑入该收容孔42的第一收容部44中的斜向滑道64;该第二收容部46是与第一收容部44对称设置;该第三收容部48对应该挡块50大致呈L形且形成于第一收容部44的外侧。装配时,该第一滑块10可通过其滑轨16沿第一收容部44的滑道64而从上方装入下模板40的收容孔42内,接着将该第二滑块30从下方装入下模板40的收容孔42内,而接下来可以把该挡块50由下模板40的下方装入,使挡块50的杆部52进入该收容孔42的第三收容部48内,直到挡块50的底部54与第三收容部48的下表面72接触,此时该第一滑块10的限位块18的外侧表面是与挡块50的限位表面56相隔一段距离(请参考图5),且类似的,该第二滑块30的限位块的外侧表面亦与收容孔42的壁面相隔一段距离,用来使第一滑块10与第二滑块30斜向地在该收容孔42中滑动,并防止该第一滑块10与第二滑块30滑动至行程终点时脱出(如后所述)。由于该第一滑块10与第二滑块30是斜向地滑动(滑轨16与滑道64都是上部略朝外、下部略朝内斜向设置),因此该第一滑块10或第二滑块30须由上而下的装入收容孔42内,否则将相因相互阻碍而无法装入。请一同参考图5,顶料时,顶料销73在弹簧(图未标示)的作用下在垂直方向上推动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30,使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30在收容孔42内斜向滑动。通过斜向滑动,该第一滑块10及第二滑块30同时具有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垂直方向上的位移顶出工件74,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使工件74的抽芽部76的外表面78和第一滑块10及第二滑块30的凹槽14分开,从而实现平稳脱料。该第一滑块10水平移动一定距离后,其限位块18的外侧表面将与该挡块50的限位表面56抵接挡止,而限制第一滑块10的滑动行程并防止脱出,而类似的,该第二滑块30的限位块的外侧表面与收容孔42的壁面间,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效。请参考图6,是本技术抽芽脱料机构第二实施例的滑块的立体图,其和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该第一滑块10’及第二滑块30’的内表面12’中央的凹槽14’是三角形,且该两三角形凹槽14’对接后构成一方形孔,此时可进行折边等其它加工,并可不需要更换模具而应用各种不同的滑块来实现不同形状、大小孔的抽芽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芽脱料机构,包括一第一滑块,一第二滑块,一挡块及一下模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块内表面中央纵向设置一凹槽,而在外侧两边分别对称向外凸设一上部略朝外、下部略朝内的斜向滑轨,另外,该第一滑块的外侧中央还朝外凸设一外侧表面与第一滑块的内表面平行的限位块;第二滑块的结构与第一滑块对称;挡块包括一杆部及一较大的底部;下模板内形成有一收容孔,该收容孔包括贯穿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和第三收容部,并分别对应收容该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挡块,其中该第一收容部是位于第二收容部和第三收容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抽芽脱料机构,包括一第一滑块,一第二滑块,一挡块及一下模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块内表面中央纵向设置一凹槽,而在外侧两边分别对称向外凸设一上部略朝外、下部略朝内的斜向滑轨,另外,该第一滑块的外侧中央还朝外凸设一外侧表面与第一滑块的内表面平行的限位块;第二滑块的结构与第一滑块对称;挡块包括一杆部及一较大的底部;下模板内形成有一收容孔,该收容孔包括贯穿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和第三收容部,并分别对应收容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泽,
申请(专利权)人: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