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853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立柱,它涉及液压技术领域,二级缸体(11)设置在缸体(1)的内部,且二级缸体(1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活塞密封件(7)、活柱(12)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密封件(9)、第二导向环(10),防尘圈(24)设置在第一挡圈(23)的左侧,活柱(12)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套(15),第二挡套(29)设置在第二导向套(15)的右端,第三导向环(16)、第二静密封件(18)、第二杆密封件(28)设置在第二导向套(15)上,第二挡圈(27)设置在第二挡套(29)的右端,防尘圈(30)设置在第二挡圈(27)的左侧;它采用双伸缩结构形式,调高范围大,使用方便,且密封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立柱。技术背景立柱是综采液压支架的主要工作机构,用于使综采液压支架承受顶板载荷,调节支架高度。目前使用的液压立柱调高范围小,使用不方便,密封件的密封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立柱,它采用双伸缩结构形式,调高范围大,使用方便,且密封性好。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缸体I、螺钉2、垫圈3、固定环4、小卡环5、底阀6、第一活塞密封件7、第一导向环8、第二活塞密 封件9、第二导向环10、二级缸体11、活柱12、第一导向套13、第一静密封件14、第二导向套15、第三导向环16、第四导向环17、第二静密封件18、第一杆密封件19、第一卡环20、第一“O”形圈21、第一挡套22、第一挡圈23、防尘圈24、第二卡环25、第二“O”形圈26、第二挡圈27、第二杆密封件28、第二挡套29和防尘圈30 ;底阀6设置在缸体I的内部的左端,且底阀6的左端通过螺钉2、垫圈3、固定环4、小卡环5固定,二级缸体11设置在缸体I的内部,且二级缸体1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活塞密封件7、第一导向环8,活柱12设置在二级缸体11的内部,活柱12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密封件9、第二导向环10。所述的二级缸体11的右端设置有第一导向套13,第一挡套22设置在第一导向套13的右端,第一静密封件14、第四导向环17、第一杆密封件19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第一导向套13上,第一卡环20、第一“O”形圈21设置在第一挡套22和第一导向套13之间,第一挡圈23设置在第一挡套22的右端,防尘圈24设置在第一挡圈23的左侧,活柱12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套15,第二挡套29设置在第二导向套15的右端,第三导向环16、第二静密封件18、第二杆密封件28设置在第二导向套15上,第二卡环25、第二 “O”形圈26设置在第二导向套15和第二挡套29之间,第二挡圈27设置在第二挡套29的右端,防尘圈30设置在第二挡圈27的左侧。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采用双伸缩结构形式,调高范围大,使用方便,且密封性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C-C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升柱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降柱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缸体I、螺钉2、垫圈3、固定环4、小卡环5、底阀6、第一活塞密封件7、第一导向环8、第二活塞密封件9、第二导向环10、二级缸体11、活柱12、第一导向套13、第一静密封件14、第二导向套15、第三导向环16、第四导向环17、第二静密封件18、第一杆密封件19、第一卡环20、第一“O”形圈21、第一挡套22、第一挡圈23、防尘圈24、第二卡环25、第二 “O”形圈26、第二挡圈27、第二杆密封件28、第二挡套29和防尘圈30 ;底阀6设置在缸体I的内部的左端,且底阀6的左端通过螺钉2、垫圈3、固定环4、小卡环5固定,二级缸体11设置在缸体I的内部,且二级缸体1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活塞密封件7、第一导向环8,活柱12设置在二级缸体11的内部,活柱12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密封件9、第二导向环10。所述的二级缸体11的右端设置有第一导向套13,第一挡套22设置在第一导向套·13的右端,第一静密封件14、第四导向环17、第一杆密封件19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第一导向套13上,第一卡环20、第一“O”形圈21设置在第一挡套22和第一导向套13之间,第一挡圈23设置在第一挡套22的右端,防尘圈24设置在第一挡圈23的左侧,活柱12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套15,第二挡套29设置在第二导向套15的右端,第三导向环16、第二静密封件18、第二杆密封件28设置在第二导向套15上,第二卡环25、第二 “O”形圈26设置在第二导向套15和第二挡套29之间,第二挡圈27设置在第二挡套29的右端,防尘圈30设置在第二挡圈27的左侧。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参看图3,升柱时,当操纵阀扳到升柱位置时,由内操纵阀来的压力液从管接头A进入一级缸腔使二级缸升起,压力升高达到底阀开启压力进入活柱活塞腔,使活柱升起,直至顶梁与顶板接触,这时,立柱的初撑力乘液压力活塞面积;顶梁与顶板接触后,顶板压力通过顶梁传到活柱。由于在进液管路上装有包括单向阀和安全阀的控制阀,活柱活塞腔的压力液被单向阀密封,因而压力液的压力随着顶板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当压力超过立柱的工作压力时,即超过安全阀的额定工作压力时,安全阀开始卸载,活柱收缩。当压力降到低于安全阀额定工作阻力的90%时,安全阀关闭,立柱又开始承载。当顶梁与顶板脱开接触以前,压力的传递和安全阀的动作总是这样反复进行;降柱时,参看图4,将操纵阀手柄扳到降柱位置时,由操纵阀来的压力液通过管接头及进入活柱外面的活塞杆腔,并打开液控单向阀,使立柱塞腔的液体经操纵阀与回液管路相通。此时,活柱在液压和自重作用下迅速下降。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双伸缩结构形式,调高范围大,使用方便,且密封性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立柱,它包含缸体(1)、螺钉(2)、垫圈(3)、固定环(4)、小卡环(5)、底阀(6)、第一活塞密封件(7)、第一导向环(8)、第二活塞密封件(9)、第二导向环(10)、二级缸体(11)、活柱(12)、第一导向套(13)、第一静密封件(14)、第二导向套(15)、第三导向环(16)、第四导向环(17)、第二静密封件(18)、第一杆密封件(19)、第一卡环(20)、第一“O”形圈(21)、第一挡套(22)、第一挡圈(23)、防尘圈(24)、第二卡环(25)、第二“O”形圈(26)、第二挡圈(27)、第二杆密封件(28)、第二挡套(29)和防尘圈(30);其特征在于:底阀(6)设置在缸体(1)的内部的左端,且底阀(6)的左端通过螺钉(2)、垫圈(3)、固定环(4)、小卡环(5)固定,二级缸体(11)设置在缸体(1)的内部,且二级缸体(1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活塞密封件(7)、第一导向环(8),活柱(12)设置在二级缸体(11)的内部,活柱(12)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密封件(9)、第二导向环(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立柱,它包含缸体(I)、螺钉(2)、垫圈(3)、固定环(4)、小卡环(5)、底阀(6)、第一活塞密封件(7)、第一导向环(8)、第二活塞密封件(9)、第二导向环(10)、ニ级缸体(11)、活柱(12)、第一导向套(13)、第一静密封件(14)、第二导向套(15)、第三导向环(16)、第四导向环(17)、第二静密封件(18)、第一杆密封件(19)、第一卡环(20)、第一“O”形圈(21)、第一挡套(22)、第一挡圈(23)、防尘圈(24)、第二卡环(25)、第二“O”形圈(26)、第二挡圈(27)、第二杆密封件(28)、第二挡套(29)和防尘圈(30);其特征在于底阀(6)设置在缸体(I)的内部的左端,且底阀(6)的左端通过螺钉(2)、垫圈(3)、固定环(4)、小卡环(5)固定,ニ级缸体(11)设置在缸体(I)的内部,且ニ级缸体(1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活塞密封件(7)、第一导向环(8),活柱(12)设置在ニ级缸体(11)的内部,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飞飞姚宝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唐兴液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