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17088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其包括加热炉等,加热炉安装在介质回水箱的一侧,过滤栅栏位于介质回水箱内的底端一侧,二级过滤器通过介质回火管与介质回水箱连接,介质回火控制阀、一级过滤器、介质回水泵安装在介质回火管上,冷却塔与二级过滤器、介质进水箱连接,进水箱过滤栅栏位于介质进水箱内的底端一侧,热交换器通过主进水管与介质进水箱连接,主进水管控制阀、主进水管过滤器、进水泵、并联控制阀安装在主进水管上,喷环安装在分进水管上,分进水管压力表、流量计、测温仪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分进水管与介质回水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冷却强度和冷却的均匀性,且可以有效防止冷却介质向外喷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长棒材调质淬火时冷却控制至关重要。对不同规格和钢种的产品,这种控制涉及到冷却的范围、冷却的强度及冷却速率。通过控制调节淬火介质才可以实现对不同产品的最佳淬火质量,从而达到调质质量最优化。原有的棒材介质淬火装置仅由三个单一的介质喷射环组成,对介质冷却的控制能力有限,特别是对合金结构钢淬火效果不好,容易产生表面裂纹和内应力,导致直线度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其大幅度提高了冷却强度和冷却的均匀性,且可以有效防止冷却介质向外喷溅。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包括加热炉、介质回水箱、过滤栅栏、介质回火控制阀、介质回火管、一级过滤器、介质回水泵、二级过滤器、冷却塔、介质进水箱、进水箱过滤栅栏、主进水管控制阀、主进水管、主进水管过滤器、进水泵、并联控制阀、热交换器、分进水管、喷环、分进水管压力表、流量计、冷却水箱、冷却水箱过滤栅栏、冷却水管、制冷机、测温仪、控制器,加热炉安装在介质回水箱的一侧,过滤栅栏位于介质回水箱内的底端一侧,二级过滤器通过介质回火管与介质回水箱连接,介质回火控制阀、一级过滤器、介质回水泵安装在介质回火管上,冷却塔与二级过滤器、介质进水箱连接,进水箱过滤栅栏位于介质进水箱内的底端一侧,热交换器通过主进水管与介质进水箱连接,主进水管控制阀、主进水管过滤器、进水泵、并联控制阀安装在主进水管上,喷环安装在分进水管上,分进水管压力表、流量计、测温仪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分进水管与介质回水箱连接,制冷机与热交换器连接,冷却水箱过滤栅栏位于冷却水箱内的底端一侧,冷却水箱通过冷却水管与热交换器连接。优选地,所述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还包括主进水管压力表、主进水管温度计、冷却水管控制阀、冷却水管过滤器、冷却水水泵、冷却水管温度计、冷却水管压力表,主进水管压力表、主进水管温度计都安装在分进水管上,冷却水管控制阀、冷却水管过滤器、冷却水水泵、冷却水管温度计、冷却水管压力表位于冷却水管上。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组合式冷却喷环,优化了喷孔的直径、角度、分布位置等,大幅度提高了冷却强度和冷却的均匀性,且可以有效防止冷却介质向外喷溅,采用了冷却强度和温度的可测、可调,能够实现棒材淬火的优质可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I所示,本技术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包括加热炉I、介质回水箱2、过滤栅栏3、介质回火控制阀4、介质回火管5、一级过滤器6、介质回水泵7、二级过滤器8、冷却塔9、介质进水箱10、进水箱过滤栅栏11、主进水管控制阀12、主进水管13、主进水管过滤器14、进水泵15、并联控制阀16、热交换器17、主进水管压力表18、主进水管温度计19、分进水管20、喷环21、分进水管压力表22、流量计23、冷却水箱25、冷却水箱过滤栅栏26、冷却水管控制阀27、冷却水管28、冷却水管过滤器29、冷却水水泵30、冷却水管温度计31、冷却水管压力表32、制冷机33、测温仪34、控制器35,加热炉I安装在介质回水箱2的一侧,过滤栅栏3位于介质回水箱2内的底端一侧,二级过滤器8通过介质回火管5与介质回水箱2连接,介质回火控制阀4、一级过滤器6、介质回水泵7安装在介质回火管5 上,冷却塔9与二级过滤器8、介质进水箱10连接,进水箱过滤栅栏11位于介质进水箱10内的底端一侧,热交换器17通过主进水管13与介质进水箱10连接,主进水管控制阀12、主进水管过滤器14、进水泵15、并联控制阀16安装在主进水管13上,主进水管压力表18、主进水管温度计19、喷环21都安装在分进水管20上,分进水管压力表22、流量计23、测温仪34与控制器35连接,控制器35通过分进水管20与介质回水箱2连接,制冷机33与热交换器17连接,冷却水箱过滤栅栏26位于冷却水箱25内的底端一侧,冷却水箱25通过冷却水管28与热交换器17连接,冷却水管控制阀27、冷却水管过滤器29、冷却水水泵30、冷却水管温度计31、冷却水管压力表32位于冷却水管28上。本技术设计有六个喷环(三种类型),各喷环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保持适当间距,每个喷水环上水孔错开分布在喷水环上。工作时,介质由介质进水箱10进入主进水管13,介质通过主进水管过滤器14过滤,当介质温度高而需要外部的热交换时可由并联控阀组16的操作来实现介质流经热交换器17和外循环冷却系统实现热交换,进一步的冷却介质。介质由主进水管13流入分进水管20并由喷环21喷射冷却工件24,实现淬火。介质由喷环21喷射汇流入介质回火箱2,并由回水泵通过介质回水管、一级过滤器6和二级过滤器8进入冷却塔9实现冷却。而测温仪34可以测量工件24各段的冷却温度,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5,而控制器35将相关信号传递给流量计23,实现自动控制功能,从而优化冷却速度,实现冷却的可控性,并可实现对不同材质的冷却,也可以进而模拟双液淬火的冷却方式。并且,可以通过水环中心的调节,使冷却更精确,取得最优的淬火效果。介质冷却系统由外循环冷却水系统和淬火介质内循环系统两个分系统组成。内循环冷却系统由管道、水泵、换热器、水箱、控制阀、冷却塔组成,主要作用是通过冷却塔冷却淬火介质,使之达到合适的温度。其中内循环淬火系统由输送管道、介质泵、介质箱、控制阀、喷环等组成。在炎热天气时还可以串联制冷机组通过热交换器以强化冷却效果。介质循环系统中喷水环由多孔型喷环组合而成,包括正喷、直喷和反喷三种喷环。喷环装置其整体结构上部连接水管为不锈钢管,水环为不锈耐热钢或铜合金材质,两者通过焊接相连。喷水环内壁和外壁之间有一层匀压板,用于均匀介质压力,上底面为平面和圆锥面,下底面为平面,其内锥面上为均匀分布的喷孔。通过在喷水环内侧面的高密度、小直径喷孔的布置,加之上述匀压板,能有效实现冷却介质从喷孔喷出时流量的稳定、均匀,继而介质流沿淬火棒材的径向成一定角度均匀喷出,从而将经加热炉加热后的棒材通过喷环的喷射区时可实现均匀的快速冷却,实现金相组织转变比率高、内应力小的淬火效果。同时适当的喷射速度也具有清洗棒材表面、破碎淬火汽泡、提高冷却效果的作用。该冷却介质由喷环喷出对棒材实施淬火,淬火后流入介质箱,再由外循环水系统进行冷却。与以往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喷环组是由多个具有不同孔径不同角度和位置喷孔的喷环组成。可以按不同流量、压力和位置进行喷射冷却,从而时实现与不同产品及材质的最佳匹配。上述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凡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包括加热炉、介质回水箱、过滤栅栏、介质回火控制阀、介质回火管、一级过滤器、介质回水泵、二级过滤器、冷却塔、介质进水箱、进水箱过滤栅栏、主进水管控制阀、主进水管、主进水管过滤器、进水泵、并联控制阀、热交换器、分进水管、喷环、分进水管压力表、流量计、冷却水箱、冷却水箱过滤栅栏、冷却水管、制冷机、测温仪、控制器,加热炉安装在介质回水箱的一侧,过滤栅栏位于介质回水箱内的底端一侧,二级过滤器通过介质回火管与介质回水箱连接,介质回火控制阀、一级过滤器、介质回水泵安装在介质回火管上,冷却塔与二级过滤器、介质进水箱连接,进水箱过滤栅栏位于介质进水箱内的底端一侧,热交换器通过主进水管与介质进水箱连接,主进水管控制阀、主进水管过滤器、进水泵、并联控制阀安装在主进水管上,喷环安装在分进水管上,分进水管压力表、流量计、测温仪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分进水管与介质回水箱连接,制冷机与热交换器连接,冷却水箱过滤栅栏位于冷却水箱内的底端一侧,冷却水箱通过冷却水管与热交换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热处理用组合式控制介质冷却系统包括加热炉、介质回水箱、过滤栅栏、介质回火控制阀、介质回火管、一级过滤器、介质回水泵、二级过滤器、冷却塔、介质进水箱、进水箱过滤栅栏、主进水管控制阀、主进水管、主进水管过滤器、进水泵、并联控制阀、热交换器、分进水管、喷环、分进水管压力表、流量计、冷却水箱、冷却水箱过滤栅栏、冷却水管、制冷机、测温仪、控制器,加热炉安装在介质回水箱的一侧,过滤栅栏位于介质回水箱内的底端一侧,二级过滤器通过介质回火管与介质回水箱连接,介质回火控制阀、一级过滤器、介质回水泵安装在介质回火管上,冷却塔与二级过滤器、介质进水箱连接,进水箱过滤栅栏位于介质进水箱内的底端一侧,热交换器通过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仁邵康梁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