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拉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690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锚杆拉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架上装置拉直导套(2)和两组浮动对辊(3),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浮动对辊(3)在支架(1)中部,拉直导套(2)在最前端,并且拉直导套(2)的内孔为向外的喇叭口状,两组浮动对辊(3)上连接使其旋转的动力,在靠近拉直导套(2)的那组浮动对辊(3)圆周上有沟槽。(*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锚杆拉直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锚杆拉直机构,用于对回收后的锚杆整形便于二次利用。
技术介绍
:对弯曲程度较大的矿用锚杆,常用的取直方法有:加热取直法、手工锤击取直法、冲床或油压机上杠杆取直法、两端装卡油缸拉直法四种。加热取直法取直精度高、省力,但成本高、效率低,且污染环境;手工锤击取直法取直精度高,易操作,但费力、不安全,且效率太低;冲床或油压机上杠杆取直法仅可取直曲率小的工件,且效率低又不安全;两端装卡油缸拉直法精度一般,但装卡费时、费力,易出现缩颈现象,工作效率太低,且占地面积大,还要有液压站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锚杆拉直机构,可以对锚杆粗取直,工作效率高、省力、易操作、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无大气污染。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在支架上装置拉直导套和两组浮动对辊,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浮动对辊在支架中部,拉直导套在最前端,并且拉直导套的内孔为向外的喇叭口状,两组浮动对辊组上连接使其旋转的动力,使两组浮动对辊组向同方向旋转,旋向使锚杆背离拉直导套,在靠近拉直导套的那组浮动对辊圆周上有沟槽。浮动对辊圆周上的沟槽为V形或圆弧形。浮动对辊的下辊轴固定设置,上辊轴与支架之间压有弹簧,通过弹簧力下压上辊。在两组浮动对辊中间设置导向器,其内孔与拉直导套和两组浮动对辊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导向器的作用是便于锚杆进入后端浮动对辊的两辊轮之间的间隙。工作时,将弯曲的锚杆一端送入拉直导套内孔中,使其经过拉直导套后进入前端浮动对辊组,已转动着的浮动对辊组自动将工件向后传递,由于拉直导-->套的内孔直径小于工件的直线度误差值,所以,工件在经过拉直导套的过程中被其内壁取直,工件可以在导套内作360度旋转,导套将完成取直大曲率工件的工作。经过了前端浮动对辊组的工件向后运动,再经过导向器而进入后端浮动对辊组,后端浮动对辊组也自动将工件向后传递。这样,又形成了拉直导套、前端浮动对辊组、后端浮动对辊组三点一线的拉直机构,对工件径向两垂直方向的自由度加以限制。这种机构由于三点距离大,对小曲率的工件取直效果较好。所以,有小、大曲率半径的工件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被取直。该锚杆拉直机构工作效率高、省力、易操作、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无大气污染,用于对锚杆的粗取直工作。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锚杆拉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在支架1上装置拉直导套2、两组浮动对辊3和导向器4,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两组浮动对辊3在支架1中部,浮动对辊3的下辊轴固定设置,上辊轴与支架之间压有弹簧,导向器4在两组浮动对辊3之间拉直导套2在最前端,并且拉直导套2的内孔为向外的喇叭口状,两组浮动对辊3上连接使其旋转的动力,在靠近拉直导套2的那组浮动对辊3圆周上有V形或圆弧形沟槽。将弯曲的锚杆5一端送入拉直导套2内孔中,通过两组浮动对辊3牵引从拉直机构的另一端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锚杆拉直机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杆拉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架上装置拉直导套(2)和两组浮动对辊(3),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浮动对辊(3)在支架(1)中部,拉直导套(2)在最前端,并且拉直导套(2)的内孔为向外的喇叭口状,两组浮动对辊(3)上连接使其旋转的动力,在靠近拉直导套(2)的那组浮动对辊(3)圆周上有沟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振祥梁兵王希锁吴伯言邵光宗董滨蝉王行省韩常俊安满林王英德张宝民李建芝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